撇開不談我們所謂報價合理、官方作業、什麼原廠專賣的店

就一間黑店來講 (開價都不怕笑死人)
刷卡不加價 ,管它5% 2% ,全部給你吸收 ,你開心就好 ,請別把"史上最低價"當真

如果是間殺手級店 (光報價就驚為天人 ,連殺同行都不手軟)
要刷卡7% 要發票5% ,你全部用現金買最好最便宜 ,真的是"史上最低的「賣」價"
那刷卡不加%可以嗎? 不可以 ,這樣會對不起老闆
那你可以去檢舉老闆可以嗎? 當然可以 ,只是店長會失業 ,少間殺手店 ,你以後就去別的地方買而已
常常連國稅局員工也想買便宜

真的懂又愛賣弄 ,所以就出現了「澳客」這詞
通常您聰明他傻瓜的買賣 ,普遍下場都是「掰掰 再聯絡」啦~

管它什麼理論上 ,什麼國家規定 ,什麼消費者權益
只是一種給不懂的人看的標準

所以說是內行人只說行話
真的要抓 ,抓不完

不過店還是要開 ,錢還是要賺 ,再怎麼良心事業 ,玩到變成吃老本的店那 ,還是收掉算了


薄利時代下 ,誰想殺價殺到脫內褲嘛!
但是要老闆賠錢賣 ,還是那句老話

「嗯啊 ~ 謝謝惠顧」

真要便宜貨 ,不怕您不買 ,不怕您晚點買 ,就怕您撕破臉不好意思買
做足功課 ,小朋友就不怕走失囉~

這 才 是 事 實
beldandy wrote:
除非人家願意幫你付給銀行2%...(恕刪)

這句有問題
2%本來就是店家跟銀行的協議
這是「店家」本來就要支付給銀行的
基本上不能轉嫁給消費者
這等於是拿消費者的錢去付給銀行,商家真是兩頭賺

之前看到的建議也都是說直接跟該卡行申訴
要是違規多次還有可能影響該卡行不跟該商家繼續合作

ihuaa wrote:
這句有問題
2%本來就是店家跟銀行的協議
這是「店家」本來就要支付給銀行的
基本上不能轉嫁給消費者
這等於是拿消費者的錢去付給銀行,商家真是兩頭賺

之前看到的建議也都是說直接跟該卡行申訴
要是違規多次還有可能影響該卡行不跟該商家繼續合作


其實, 大大指的是一般的商店情況; 但也許大大對光華商圈的競爭生態並不是很瞭解, 才會有這種認知.

一般, 我們去餐廳(飯店)消費, 新光三越百貨等地方購物, 可以刷卡不用加價 ; 但由於店家也賺取了適當的利潤 , 所以自行吸收刷卡的手續費是合理的.

但是, 若在光華商圈 / NOVA 的惡性競爭環境底下來說, 由於單品的毛利是低到2%以下的狀況 ; 所以 , 為了求便宜, 許多店家就會以將近成本價的方式銷售, 而使用刷卡加價方式來求自己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您可以仔細的去比較您以刷卡消費購買同樣的商品(以燦坤, 順發, PCHOME線上購物, 奇摩購物中心為例)和付現購買同樣的商品(以光華商圈 , NOVA 為例) , 那一個價位便宜 ? 大約便宜多少 ?

用這種方式, 比較能瞭解為什麼會發生這種問題; 不過也因為這種惡性競爭, 所以光華商圈店家汱換率也快

所有的自信與驕傲,均來自於崇本務實的基礎.

ihuaa wrote:
這句有問題
2%本來就是店家跟銀行的協議
這是「店家」本來就要支付給銀行的
基本上不能轉嫁給消費者
這等於是拿消費者的錢去付給銀行,商家真是兩頭賺

之前看到的建議也都是說直接跟該卡行申訴
要是違規多次還有可能影響該卡行不跟該商家繼續合作


那句是沒有問題的
是當初訂價的問題
當初訂的是刷卡價 2%老早就算在裡面了
還是消費者負擔 不可能是店家負擔的

今天你假如賣個一萬元的東西 賺不到五百
客人還要跟你凹個200來刷卡
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任誰是老闆都依樣

但是今天你假如賣個一萬元的東西 可以賺一兩千甚至三四千
而刷卡的200已經包含在裡面
老闆當然隨便你刷 反正他心裡在偷笑
反正那些錢也是你付的 只是我少賺200就是
個人覺得想要發票的大可以找連鎖量販店 , 一般商圈原本就是要有其價差才能吸引人上門 ,
以未稅的方式銷售也不是一兩天的事了 , 有怎樣的市場就有怎樣的消費者 ,
看過不少人殺到店家的臉都鐵青了 , 最後又要求開發票 , 雖說逃漏稅是違法 ,
但這種消費者也讓人有種得了便宜又賣乖的感覺 ...
不開發票是犯法,但刷卡加2%,我覺得應該沒有犯法。最多只是很刷卡機的銀行的合約問題吧。應該不用坐牢的吧...
0968999295 wrote:
不開發票是犯法,但刷...(恕刪)


沒錯,外加2%是違約而已,大不了收單銀與店家解約,沒開發票就是逃漏稅,是違法的.

不過比較怪的是,店家裝刷卡機,不管是不是收單行向店家推的,其實出發點是互惠其利,收單行賺手續費(不是您卡片發行的發卡行哦!),而店家因裝機而讓消費者有刷卡的便利性,刺激消費增加買氣,這在一般是常態,怪的是3C現在在台灣,多半人會上網比比價,導致一點點的差價有可能做不成生意,在毛利降低的情況下,店家就只好擺明了您要刷卡,我也可以,但多的成本,要額外算在消費者上.

比較好的做法,前面有人已說了,是直接標示總價,另外再放上現金可再優惠多少的...,這雖然好像在玩文字遊戲,但消費行為上,是因為你"付現,所以我另外給您折扣",而不是因為"刷卡,所以您必須要再多幫我出手續費"...

其實手續費及稅,都是商品成本的一部分,要多賺,當然就直接算在買主上,要不然,就像有人說了,雖說都是買主在付錢,但手續費及稅,如果只佔淨利的一小部分,大概店家都不會額外請買家負擔,但當算入續費及稅後,發現已佔淨利的大部分,那只好去妥協了,電腦商圈的競爭下,也難怪如此了...

3c廠商 的含稅未稅手法 都是跟日本學來的

因為以前在日本 買一件商品

價格跟稅金 的確是分開計算的(現已改成一起算 商品價格包含稅金)

在日本這是屬於消費稅 也就是消費者該付的

但是在台灣 則是屬於營業稅 也就是這是商家該付的

簡單的說含稅不含稅 那都是商家為了逃漏稅搞出來的

因為依我國法律規定 商品的售價 就已經包含稅金

所以3c賣場 如果跟你報10000 之後再說要發票要加5%

消費者是可以拒絕並檢舉的

而3c商場為何是逃漏稅大宗

自然是因為 販賣的商品都是高單價 自然要繳的稅也比較高

想想3c市場一年賣多少商品 就會知道逃漏稅的金額有多高了



含稅價才包含營業稅
所以還是消費者付
講難聽一點 只是商家代收
他說未稅價你要他當含稅價賣你是不可能的
你說一個價格 沒錯呀 他的含稅價是一個價格
商家只報含稅價10500 你就會比較爽嗎???

是消費者自己不肯付營業稅的
因為電腦單價太高
營業稅很可能要一兩千元

商家只能靠消費者逃營業稅
來順便逃營業所得稅而已
商家自己本身在進貨的時候 就已經繳了進貨營業稅
說老實話 買的人要發票他們還比較高興
因為發票錢直接進去自己口袋
顧客要求開發票他們會不開???? 怎麼可能????
追根究柢 是顧客要求不要開發票
要怪也是來怪顧客
成本不會莫名其妙消失 而是看最後轉給誰而已
刷卡2% 這是銀行的固定手續費 店家理應把這成本附加於產品上
但是有人會質疑 我用現金買 為什麼要負擔這2%的費用 所以就衍生現金價 跟刷卡價
尤其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中 2%的價差將會決定你購買的選擇。
這時反過來要求店家用現金價格 讓你刷卡的話 不就是讓店家自行吸收2%的費用
這一來一往 店家就損失4%了 若是他的利潤可以到4%的話 那何必還分現金價跟刷卡價呢?

某些地方刷卡跟付現金的都是一樣的價錢 你可以比較看看相同的東西 在其他地方買應該有不少的價差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