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遊戲又繪圖的筆電直接網購還是買優化的比較好,優化到底有沒有保固問題?

各位大大好,小弟在版上潛水多年
最近看到某胖的優化好像爭議不小
以跑分來說,某胖發文提過的型號和google找到的原廠開箱分數有提升大約10%以上
但是使用液態金屬、XTU或是BIOS優化有很大爭議

小弟自己在去年看到胖哥寫XTU教學文章後自幹花了兩週才成功降溫(我買雷神G150-T)
這台筆電拆裝超級簡單,所以買來到現在都是自己蝦皮買零件更換沒回去某胖那邊消費
大約4年前和某胖買的,但當時液態金屬+XTU優化收費印象中是4800所以決定自幹,之後也買了他的液態金屬自己塗,溫度確實降很多
液態金屬確實是沒有側漏,也用了快一年每天放車廂上下班都沒事

保固部分因為早就過保(我那台保固只有一年),所以才會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嘗試,反正過保沒保固沒爭議
最近有考慮買他們賣的捷元15H-5(I7-10875H/1660Ti)
主要是因為10875這顆是8C16T,我下班偶爾會用sketchup畫圖所以CPU多核心跑分要越高越好,優化的部分沒時間戳參數想說花錢了事

液態金屬優化的部分目前很猶豫,效能提升很多而且價差超小,就是保固一直沒有人可以證明,華碩也有液態金屬的筆電,但為什麼華碩以外用液態金屬筆電很多人說會直接過保

如果非華碩筆電用液態金屬會有問題,和I7-10875H/1660Ti優化後同樣效能(R20跑分要4400左右)
但我預算就是35K以內(我已經捏上去再捏就要進宮了,原本只有3萬但發現選擇太少)

我看板有不少高手在討論,應該有機會遇到可以跑出同樣效能的高手才對吧,顯卡要1660Ti、15吋
因為我偶爾會玩Steam的PUBG還有黑色沙漠
web0430 wrote:
各位大大好,小弟在版(恕刪)


建議你看看大廠的方向和他們做了多久了
液金今年第10代華碩也導入了
當年講他們的那些人現在不知道要怎麼去面對了吧
在加上利用材料和定量做物理保護的觀念並不難理解
且經過了3年的時間確認
他們那邊那麼高爭議的狀況下如果有問題早就被放大不知道到那邊去了
網路時代有好處也有壞處
多人講的會被大部份的人當成是對的
但是不是真的是對的,在科技產品的筆電方面
我建議你還是看看實測的證明和時間的證明
不然拿一台8代過保的機器去給他們試看看
真的假的很容易驗證的吧
web0430 wrote:
各位大大好,小弟在版(恕刪)

華碩的筆電在使用液態金屬使有用檔板把它封起來讓她不會外露,所以一般不建議在保固內自行把液態金屬更換
以目前來說華碩有使用液態金屬機種最低價在39K,所以要看您,現在買電腦也很方便可以刷卡分期所以您自己評估一下是不是要刷卡。
ASUS ROG Strix G G512LU-0081H10750H 電馭粉液態金屬版華碩薄邊框電競筆電/i7-10750H/GTX1660Ti 6G/8G/512G PCIe/15.6吋FHD 144Hz/W10/單區RGB鍵盤/電馭粉ROG impact滑鼠及電馭粉ROG 後背包 及電馭粉電競滑鼠墊
有兩個SSD擴充插槽,記憶體最高可以擴充至32G原本的8G可替換,重量2.3KG,雖然會小爆預算,這台也是可以考慮的。

比價:ASUS ROG Strix G G512LU-0081H10750H比價
靈車太子 wrote:
ASUS ROG Strix G G512LU


只貼ASUS ROG Strix G G512LU的搜尋不好嗎
特別要打那麼多字
不就是為了要暴光欣亞嗎
真的很用心阿
但是這樣是走在版規的邊緣阿
賣筆電要做到這樣
是做不出差異性的關係嗎
液金要有良好的效果是要有良好的浸潤
那就是會有良好的吸附力
液金的關鍵,不是在導熱系數高,是厚度可以薄很多
定量做的好,吸附力和表面張力的物理保護
才是真正能夠保證安全的作法
華碩在相關技術能力還沒有到位之前
就這樣燥進的導入使用了,服務的配套呢
液金只有說好處,結晶的處理方式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