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想了解一下一個比較圖
版大的好文章太多了!!
各種C家全片幅高階機VSS家全片幅高階機 等
那反過來是想問一下大家!
有沒有文章是把約1~2年內出的單眼機 做 初階機VS高階機的實拍差異呢?
高階機的畫素跟功能性,對焦準度 全片幅這些都是特點
如果在某些功能不強調的話
純拿2~3顆鏡頭做AB TEST
能不能有這類文章去做分享討論呢?
C家初階機/C家高階機 OR S家初階機/S家 A9系列A7R系列?
但自製的感光元件,我實在看不出哪裡有畫質可言。
nikon的鏡頭群也算完整,機身也還不賴,
似乎優秀的感光元件都來自sony,
Dx,D8xx,等系列都不錯,(註:x代表一個數字)
最新的Z系列我還沒研究。
to #3,
寬容度是什麼我並不了解。我所謂的畫質,指的是解像力。
直接把照片放大到100%來檢視,看細節是否清楚、清晰,不會模糊。
從我第一台kodak z7590類單眼相機,我都是這樣來看照片的,
甚至買手機,我也會這樣來比較相機的好壞。
到我第二台相機sigma sd1m,沒錯,從沒用過單眼,直接買這台,
常常拍出來的照片都是模糊的,需要上腳架才能改善,
但時間久了,也懶得帶腳架出門了,甚至出門只帶一顆鏡頭,
現在連一顆電池的一格電都用不完,回想剛買相機的時候,
常常都是拍到電池沒電,最多時期有兩顆原廠電池+一顆副廠電池,
後來副廠的充飽電,撐不了多久就沒電了,就扔了。
記憶卡也不斷升級容量,從16g->32g,又從32g->64g,
之前偶爾64g插在讀卡機上忘了拔下,帶相機出門結果沒記憶卡,
現在32g都固定放在相機包備用。
同一代的高&低階
畫質差異一定有,但不會太大
但高低階通常不會同時出
而晚出的因為享有較高的科技
有時以下犯上也是常見的
通常定義為高階
大部份是在操控、對焦,觀看、方便性、電力
這幾點會給予使用者較好的體驗
而低階就是機體明顯陽春,操控就故意少個按鍵少個轉盤的
或是刻意沒有觸控或翻轉螢幕,EVF或OVF就故意放大率做低一點
樓主是不是想要用最划算的價錢,買到滿意畫質?
那低階機種通常就不錯了,拿來拍風景,拍夜景
對機體能力要求低的應用場景
高低階的差異就會小很多,但還是會有
例如6D2就刻意的封印了寬容度,避免犯到5D4
但13EV的寬容度,其實不要跨張的拉亮拉暗,也不會說難用
以前11EV還不是一堆大作誕生
主要是現在HDR運算太先進了,寬容度就是單張有優勢
若是上腳架的話,優勢已經不明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