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類似主題文章,想來求益一下專業攝者們!有沒有文章分享當年度 初階單眼VS高階單眼 實拍圖的差別呢?

如題想了解一下一個比較圖
版大的好文章太多了!!
各種C家全片幅高階機VSS家全片幅高階機 等

那反過來是想問一下大家!
有沒有文章是把約1~2年內出的單眼機 做 初階機VS高階機的實拍差異呢?

高階機的畫素跟功能性,對焦準度 全片幅這些都是特點

如果在某些功能不強調的話

純拿2~3顆鏡頭做AB TEST

能不能有這類文章去做分享討論呢?

C家初階機/C家高階機 OR S家初階機/S家 A9系列A7R系列?

canon 有很完整的鏡頭群,也有很優秀的機身,
但自製的感光元件,我實在看不出哪裡有畫質可言。

nikon的鏡頭群也算完整,機身也還不賴,
似乎優秀的感光元件都來自sony,
Dx,D8xx,等系列都不錯,(註:x代表一個數字)
最新的Z系列我還沒研究。

to #3,
寬容度是什麼我並不了解。我所謂的畫質,指的是解像力。
直接把照片放大到100%來檢視,看細節是否清楚、清晰,不會模糊。

從我第一台kodak z7590類單眼相機,我都是這樣來看照片的,
甚至買手機,我也會這樣來比較相機的好壞。
到我第二台相機sigma sd1m,沒錯,從沒用過單眼,直接買這台,
常常拍出來的照片都是模糊的,需要上腳架才能改善,
但時間久了,也懶得帶腳架出門了,甚至出門只帶一顆鏡頭,
現在連一顆電池的一格電都用不完,回想剛買相機的時候,
常常都是拍到電池沒電,最多時期有兩顆原廠電池+一顆副廠電池,
後來副廠的充飽電,撐不了多久就沒電了,就扔了。
記憶卡也不斷升級容量,從16g->32g,又從32g->64g,
之前偶爾64g插在讀卡機上忘了拔下,帶相機出門結果沒記憶卡,
現在32g都固定放在相機包備用。

Kang-Wei Tzou wrote:
canon 有很完整的鏡頭群,也有很優秀的機身,
但自製的感光元件,我實在看不出哪裡有畫質可言。...(恕刪)


這麼說就跨張了
寬容度不等於畫質
你只要以結果論的話,入門和高階相機是一樣 即使你拿APSC比FF
同樣的地方不特別設定,以一般人不要以專業角度來看
出來的成品是一樣的

看看那些A、B盳測樓那樣,兩張充其量就是....有一點點不太一樣這樣

那買高階的做什麼?
高階的在你需要ISO、對焦速度、暗部對焦、追焦、連拍速度、buffer、切換功能....會有明顯優勢
高階=拍十張成功8張
低階=拍十張成功2張
而成品,就如上面結果論,都會差不多(以一般情境非極限場景的話)

那你要說棚拍,一個杯子擺桌上光也打好好給你拍
2萬和10萬雞絲拍出來的東西90%是一樣的
嗯嗯 這就是我找不到這類文章的主因吧!!

其實很想知道高端攝者對於這個主題的理解.

最好能有以前出過的實測文!

我比較熟悉C家的產品

會很想知道6D 6D2 5D4 6D3 如果都用平價的一般鏡頭群 4000~15000類的鏡頭群

是否在不移動的物件 人像上

成品會有很明顯的差別呢?

畢竟鏡頭給的上限就是這樣!

會真的因機身的高低階 拍出來的成品 有到10張內 高階得8張+ 低階得2~4張?

非戰文!! 希望多討論這類主題^^
4樓的飛天大說的沒錯
同一代的高&低階
畫質差異一定有,但不會太大

但高低階通常不會同時出
而晚出的因為享有較高的科技
有時以下犯上也是常見的

通常定義為高階
大部份是在操控、對焦,觀看、方便性、電力
這幾點會給予使用者較好的體驗
而低階就是機體明顯陽春,操控就故意少個按鍵少個轉盤的
或是刻意沒有觸控或翻轉螢幕,EVF或OVF就故意放大率做低一點

樓主是不是想要用最划算的價錢,買到滿意畫質?
那低階機種通常就不錯了,拿來拍風景,拍夜景
對機體能力要求低的應用場景
高低階的差異就會小很多,但還是會有
例如6D2就刻意的封印了寬容度,避免犯到5D4
但13EV的寬容度,其實不要跨張的拉亮拉暗,也不會說難用
以前11EV還不是一堆大作誕生
主要是現在HDR運算太先進了,寬容度就是單張有優勢
若是上腳架的話,優勢已經不明顯了




Vespa Daniel wrote:
嗯嗯 這就是我找不...(恕刪)


把變數弄得越少越容易釐清

相機的畫數差不多在瓶口邊緣徘徊,能更精進的就是如何更方便、更好用
所以不管軟體優化還是硬體處理設定上,基本上都可以滿足使用者
而單單以照片來看,其實是不太準確的
這方式用在鏡頭上倒是比較適合,因為光學的產品就直接影響成像,這無可否認的

其實相機更新速度非常快,如果預算符合內挑選即可
後浪推前浪是不變的道理,機皇也會被後來的小嘍嘍幹掉

在6D2出來前
C家的畫質好壞跟機器等級無關
同時期低階畫質比高階好很常見
最有名的就是7D vs 550D
還有5D3 vs 6D
都是低階機畫質比較好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Vespa Daniel wrote:
如題想了解一下一個...(恕刪)

你要的東西
需要大量的不同環境、、機身、鏡頭測試
非常花時間與精力
建議可以上水管去找看看
這種專業的測試
看01的官方有沒有力氣來做比較
一般人要做測試,除非櫻櫻美代子
當年國外看過的文章
https://www.diyphotography.net/6-reasons-keep-18-55-kit-lens/#more-9515
d7000+18-55kit vs D3+24-70
在特定條件下縮光圈無爛鏡,當然前提是要會打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