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hstar wrote:如果只是單純的生活...(恕刪) 樓主提到"鏡頭包袱",所以另一個相關問題就是"換機身的將來性"。一想到五年十年之後會有鏡頭包袱,跳家不易只能更新機身,所以機身的進步幅度就變得相對重要。在CMOS與機身電子研發進展上,個人感覺SONY的能力與企圖心強些,所以我會選A72,覬覦的是他電子科技的將來性。
lml640707 wrote:我也有ais鏡頭不...(恕刪) 開放光圈測光就是在ais鏡接在nikon機身上,轉動光圈環時光圈並不會收縮,但機身知道光圈值,在拍照那一瞬間才將光圈收到設定值。這個的好處是取景時讓光圈保持最大得到良好的亮度。不過我猜如果轉接到非nikon機身還能保持這種特性的機會不大就是了,因為這都是配合F卡口上一些特有的裝置去做機械連動。現在的相機都全面電子化了,除非有哪家轉接環廠商要把這機械連動轉成電子訊號傳到sony機身。
就Nikon單眼相機來說,其實在底片機時代不管FM2還是大F也都是薄薄輕輕的(相對於現在的DSLR),也沒聽說什麼手感的問題。到了F5以後才變厚變重。所以SONY現在的A7系列反倒還比較像早期底片機的身形。說手感的話,還比較接近底片時代的S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