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haha214 wrote:
相機的製造必須遵循工業標準,這是基準,所有的東西就是要建立在此之上,不然會無規則可循
W大^^
你的腦怎麼一直轉不過來
一直原地打轉?
完全沒有人和你討論製造相機
你直接告訴我好了
到底是哪個北七跟你說
“相機的製造不需要遵循工業標準”
我幫你反駁他,罵他



但拜託你不要再狂跳針啦!!!
Wahaha214 wrote:
IMATEST這個測試不是在5500K下測的
這測試有三個色溫,5000K,3200還是3300K忘了,7600還是7700K忘了,測試時外面的燈光要關掉拍標準色卡,標準色卡的白色在這三組色溫下拍要能還原正確的白色,這是最基本的白平衡測試
Wahaha214 wrote:
白平衡是要讓各種色溫下的白還原成LAB下的L100 A0 B0這數值,以視覺心理上來看,白平衡要還原成現場肉眼看的狀況(要做到這樣是很不容易的,拍照拍很多的人應該有感覺,能做到的廠商我會說這RD很厲害)
哈哈^^
同一棟樓,振振有詞的“狂烙”專有名詞
結果出現兩段截然相反的白平衡論述

讓我完全懷疑你自稱的專業
W大
給你一個誠心的建議
虛擬網路上“澎風”不是什麼新鮮事

但記住一定要作的“專業漂亮”
起碼記憶力要好

掰過的話要記住
不然不太好看

好啦^^不對你開玩笑了

言歸正傳
到底你口中“工業標準”的自動白平衡
要像第一段說的
還原成你在乎的"原色重現"正確的白
還是要像第二段說的
還原成“肉眼看到”的狀況
“原色重現”和“肉眼所見”差別很大
你難道你不知道
人的眼睛有雖然有天然的色溫補償能力
但在色溫太高或太低的環境裡
人的雙眼是無法做到“原色重現”
看清楚喔!我再講一次
人的眼睛在色溫太高或太低的環境裡
是無法做到“你在乎”的“原色重現”
所以



如果,我拿著一張白紙
在色溫3200k左右的光源裡拍照
就像你說的IMATEST測試那樣
如果拍出來的是準確的白
就是你第一段說的“原色重現”
如果拍出來是“色偏”偏黃的白
就是你第二段說的“肉眼呈現”
所以……
“自動白平衡定義”
你自己要選擇好版本
畢竟你在這是用大師口吻教學
顛三倒四的情況盡量不要發生會比較好
Wahaha214 wrote:
底片你仔細看外包裝上有寫明Daylight這字樣,就是日光片,還有一般攝影燈具用5500K是甚麼原因我不知道,在工業標準上是5000K
光是聽你說
自動白平衡色準很重要
拍化妝品,布料就很需要
這些外行話……

攝影棚打燈誰會跟你自動白平衡

棚燈幾k相機就設幾k對應才準吧?
就算在戶外也是用閃燈壓主體色溫,求色準
哪個北七攝影師會用自然光自動白平衡拍?
不過我知道你認識不少“直出不調色”
的北七婚紗攝影師
所以也不是不可能啦

說到直出我就覺得很北爛
底片時代根本沒有直出
洗個照片都要等一兩天
比我現在後製還要久

還在5000k?
底片日光色溫大都在5400k~6000k左右
不是有叫你上網查?
你的攝影程度坦白講真的不夠
(別誤會,我沒惡意)
連燈,底片色溫都不熟悉
就急著幫01網友上課
我反而強烈建議W大去報名數位攝影初階課程
讓真正專業的人幫你上課
不然每次我看你留言
常常批評攝影程度遠高於你的網友
都為你捏把冷汗

你知道這樣會給人什麼感覺嗎?
Wahaha214 wrote:
後期的修飾是為了迎合人類的視覺喜好(其實不同底片也有不同調性),我貼的IMATEST就顯現出相機廠已經動過手腳(富士相機加上底片模擬差更多),只是有的人覺得這樣的成果他覺得OK不需要多做修飾,有的人覺得還是需要自己動手腳,就這樣的差別而已,所以有人說原色還原的相機拍出來的照片可能不討喜,但是原色重現是有其存在必要,只是不符合多數人的需求
你還在“原色重現”啊

後期的修飾不是為了視覺喜好
調整色彩一般都是自己的偏好
或者創作手段
一昧“原色重現”
只是凸顯對藝術的無知
後製最主要是為了
符合自然界"光影的重現”
回歸正常人類視覺
當然這不是絕對一定要如此
但這是基本技巧
我看你拍的風景照片
逆光都死黑
你這麼追求自然世界
沒道理逆光暗部全黑,“光影不能重現”
如果暗部“死黑”
那麼死黑的區域“原色會無法重現”
如果你自己的照片都沒有做到“原色重現”
那你在01說的不就全都是幹話?
麻煩你去拍一張逆光的“光影重現”給我看看
我知道你不會,但我可以教你

等到你學會後製
學會控制高光,暗部符合自然的光比
你才有資格說你的照片
有做到“原色重現”
但是一旦你開始嘗試控制自然暗部細節與高光
拉對比不讓照片霧濛濛
牽一髮而動全身
你就會發現自動白平衡完全不可靠
色彩會跑掉

所以自動白平衡不會比後製來的精準
尤其處理局部的跑色
算了
以你目前的程度應該也聽不懂

加油^^每個人都是這樣學習走過來的

Wahaha214 wrote:
以電視台系統來說,我電視台棚內的影像就是要符合標準,個人家裡要怎麼搞不干電視台的事情,但是電視台要確保出去的東西是遵循標準下產生的
該不會又是5000k標準那套吧

我的老天鵝

電視電影是D65
6500k啦!
麥擱鬧啊啦

Wahaha214 wrote:
我曾經問我同學(以前是公視和台視的副控工程師)既然每人家裡的電視顏色都不同你電視台何必那麼嚴謹,他說要是電視台的來源有問題到了家裡的終端設備狀況會更慘,這在工業界的術語叫做累積誤差
婚紗有的是相機直出但是在沖洗時動手腳,我以前認識亞美的人,這家在北部專洗婚紗照,用的沖印機不是富士也不是NORITSU和KONICA,台北我看過的就亞美和北投中央北路有一家店家使用,很特別的機器,監視器還是使用SONY一台當時超過3萬的廣播級監視器,亞美現在已經掛了原址變成旅館
電影裡面的調色也都是要在REC 709的基準下才做二次調色,用這觀念去想就通了
白平衡只要做不好所有的顏色會被全部SHIFT,因為相機廠設定的調性都是依照白平衡的結果作SHIFT的,如果是在可控環境下拍照這很好搞,但是多數人是在不可控環境下拍照
你打這麼多字
說別人的故事
並不會讓人覺得你很厲害
你必須拿得出夠水準的照片
才能證明你自己
不然一切都是紙上談兵

Wahaha214 wrote:
以前有人會買測光表但是你看有多少人會買色溫表
你都知道色溫表了
你這麼專業怎麼會不知道閃燈色溫幾k?
真是太奇怪!太可疑了

不知道閃燈色溫幾k
又不會用色溫表測
拍商品,布料要“直出”怎麼“原色重現”?
你又不會後製白平衡
色偏了你怎麼有能力調回來
還是你現在色溫表和我一樣
現在都是拿來蓋泡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