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之所以會想參加這個比賽,第一個原因是因為組電腦也算小弟的小小興趣之一,起源是來自於國中時被剛上市沒多久的Windows Vista新的Aero介面所吸引,一心想把家裡舊Windows XP電腦升級,研究之後才發現因為當初的舊電腦記憶體只有256MB無法安裝Vista,而且內顯不支援Vista的Aero特效,因此就開始了第一次的拆機殼,第一次的去光華買零件升級,還有之後的不斷升級,踏上組電腦之路,不過一定有人會問說為什麼不直接買一台新的電腦就好,因為自己DIY才是最大的樂趣啊!加上能看到電腦因為自己雙手的組裝、調整能夠跑得更快更順也是能獲得滿滿成就感和感動!而第二個原因是因為明年研究所即將要畢業,未來沒意外就直接進入職場了,這個比賽也剛好是給學生參加的,來共襄盛舉這個活動也算是幫自己在學生時代增加一點點綴。不過小弟的個性是比較喜歡做自己,不太會想要為了得到什麼東西而放下自己的想法去迎合別人,因此這篇文章裡的配單在比賽的規範內單純都是來自於個人喜好,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概述/用途
身為數位IC設計的學生,最常碰到的應用不外乎就是RTL design、RTL simulation、Synthesis、APR,後兩者尤其特別需要CPU性能和記憶體空間,雖說大部分情況都是在工作站上面跑,但偶爾工作站很多人在用的時候,或是只須要跑很小的module時還是可以在自己的電腦跑。此外,自己也對寫演算法有點興趣,有在寫一些Deep learning的model,訓練model的時間當然取決於顯示卡的性能,因此顯示卡性能及其記憶體大小對於這方面也格外重要。除了跑IC design flow和train DL model以外,當然最重要的是電腦能夠很順暢的開幾十個Chrome分頁拉,如果記憶體空間不足那光是連查資料或是看影片都會卡了,因此我想組的是在比賽預算範圍內能夠達成我的所需,又不會浪費掉硬體資源的一台高效主機。應用軟體 :
IC design : Vivado, NC Verilog, nWave, Design Complier, VCS coverage, nLint, EPS, Innovus, PrimeTimeAlogrithm design: Visual Studio Code, Python, Jupyter Notebook, Python modules, Git
OS:Windows 10 + (Ubuntu WLS)
命名想法 ㇑ 優雅。寧靜
小弟自己各種東西都喜歡白色外表,深色線條或是色塊的搭配,而這樣的搭配自己覺得會給人帶來一種優雅又寧靜的感覺,因此直接把這兩個形容詞搭配起來當作這個主機的名字。硬體菜單表(不含CPU)
![點我看大圖 [Intel Taiwan 校園電腦組裝大賽] 電子所學生電腦菜單分享](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12/mobile01-e75f09a754ec8ba595b3db284f56bfc9.png)
硬體選擇
CPU 中央處理器:Intel i5-13600K
![點我看大圖 [Intel Taiwan 校園電腦組裝大賽] 電子所學生電腦菜單分享](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12/mobile01-a61fc01844718ab1f4b4337576fdb07a.jpg)
這就不用多說啦,畢竟是主辦單位規定的,不過其實小弟自己覺得這顆CPU雖然是i5等級,但性能還算不錯,看cpubenchmark.net上的分數跟對手的R7-7700X有得比,雖說功耗比較高一點,但能夠在同個世代和別人更高階的等級並駕齊驅也是滿有看頭的。
![點我看大圖 [Intel Taiwan 校園電腦組裝大賽] 電子所學生電腦菜單分享](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12/mobile01-e9144b4a3703c917e31377bee98e39ec.png)
Motherboard 主機板:微星 B660M MORTAR DDR4
![點我看大圖 [Intel Taiwan 校園電腦組裝大賽] 電子所學生電腦菜單分享](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12/mobile01-9292aa103b77a28f34990df38f993ac0.jpg)
看到隔壁樓是用Z系列的主機板,雖然可以玩超頻,但是比較入門款式的,小弟自己平常沒有在打遊戲不太需要超頻,自己跑IC synthesis和train ML model也不太需要用到CPU超頻,雖說超頻可以提升一點性能,但同樣的電源供應器的要求要比較高一點,算下來會爆預算,而同樣價格也可以選擇較高階的B660主機板,高階主機板用料相對的會比較好,在長久使用下來會比較穩定,加上微星MORTAR系列網友評價也都滿不錯的,同時因為記憶體使用DDR5和DDR4之間需要多付出的價格和性能不成比例,因此在權衡之下就選擇DDR4版本的這張囉。
RAM 記憶體:威剛 雙通8GB*2 D4-3600 D50 RGB超頻CL18(2組共32GB)
![點我看大圖 [Intel Taiwan 校園電腦組裝大賽] 電子所學生電腦菜單分享](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12/mobile01-f23ce32a97ca6eea27851b17c38ea2e3.jpg)
原本想說買一組雙通道16GB*2的記憶體比較便宜,但因為暫時不考慮到未來的擴充要求,加上預算還算夠,當然是要把主機板上面四條記憶體插滿4條8GB的囉,雖然四通道提升的性能有限,但插滿記憶體還是看起來比較舒服XD。相信記憶體在同規格不同廠牌間應該沒有人能夠體會出差異,因此在外觀和預算之下就選擇了這組,白色的散熱片和RGB燈條,完全就是白色控的最愛!
SSD 固態硬碟:威剛 XPG SX8200Pro 512G
![點我看大圖 [Intel Taiwan 校園電腦組裝大賽] 電子所學生電腦菜單分享](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12/mobile01-4c3e4395e516087f1b20b743b710ad63.jpg)
這顆硬碟雖然歷史有點悠久了,但性能和穩定度上自己覺得非常夠用,相信PCIe Gen3以及讀3500M/寫2300M已經可以讓大部份程式執行和檔案傳輸時不會覺得卡頓,加上TLC顆粒的信仰加持,512G也算夠用。自己之前也組過幾台電腦是用這條硬碟,當然更多預算的話會選擇其他牌子或更好的規格,但個人覺得在這個價格這顆硬碟可說是第一選擇。
獨立顯示卡:ZOTAC RTX3060 TWIN EDGE 12G
![點我看大圖 [Intel Taiwan 校園電腦組裝大賽] 電子所學生電腦菜單分享](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12/mobile01-5265089b91e98b049b278fea5e7cd386.jpg)
雖然說RTX3060在大家眼裡評價滿低的,畢竟加一點預算可以直上RTX3060ti,但在預算有限之下這張已經很符合自己需求囉,以小弟過往的經驗RTX2060 6G已經足以跑得動輕度的CNN model,相信RTX3060 12G能夠有更好的表現。加上未來如果有要玩遊戲的話,RTX3060在沒有太高畫質要求之下也是可以應付大部分的遊戲。
CASE 機殼:酷碼 MasterBox Q300L Retro(復古版)
![點我看大圖 [Intel Taiwan 校園電腦組裝大賽] 電子所學生電腦菜單分享](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12/mobile01-06c3eb82913bc68b1118767b91bdcf4b.png)
選擇這個機殼第一個也是因為小弟是白色控,這個顏色完全對我的味,加上自己比較喜歡小機箱,能夠在小台的主機裡跑出高性能的電腦也會覺得特別有成就感,但相對的就是散熱要求會比較高,因此在風扇安排和走線就很吃組裝者的經驗囉!小弟去年也組過一樣機殼的電腦,組起來真的很美,可以讓大家參考外觀:
![點我看大圖 [Intel Taiwan 校園電腦組裝大賽] 電子所學生電腦菜單分享](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12/mobile01-cdcdcaddb1ae9661dda6d2c44b19cdd5.jpg)
POWER 電源供應器:銀欣 600W 雙8/金牌/全模組
![點我看大圖 [Intel Taiwan 校園電腦組裝大賽] 電子所學生電腦菜單分享](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12/mobile01-46cdabb8f357841a231cfcf03589d1ad.jpg)
以上的所有配置估算下來所需最大TDP約為436W,自己配電腦會選擇"電供標示瓦數"x0.8>"加總最大TDP"為標準,因此所需要的電源供應器瓦數必須>436/0.8=545,因此會選擇550W以上的電供,同時也要求至少要有金牌認證,一方面比較省電,另一方面通常也會比較穩定,電源供應器就像人類的心臟,如果心臟不夠力或是不穩定那當然電腦也不會跑得順囉,而選擇這顆電供也是因為在條件下價格符合預算,此外,電源供應器在自己組電腦的經驗中最容易壞掉的零件,選擇哪個牌子小弟覺得災情都差不多,至少選擇大牌子也不太需要擔心後續保故和維修的問題。
散熱器 +機殼風扇:酷碼 Hyper 212 EVO V2 散熱器+酷碼 SickleFlow 120 風扇
![點我看大圖 [Intel Taiwan 校園電腦組裝大賽] 電子所學生電腦菜單分享](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12/mobile01-c51bc4fabcbf38055393f5d9ef698826.jpg)
電腦的散熱看似不是直接影響性能的關鍵,但沒有好的散熱電腦也不會跑得快,因此自己的基本要求是CPU至少需要用到塔扇,機殼也至少需要用到3個120mm的風扇,而選擇菜單中這樣的配置是因為酷碼Hyper 212系列已經是穩定且評價不錯的風扇,經驗上能夠壓制150W的CPU,13600K的125W已經非常夠用,同時這顆塔扇8~27dBA的噪音也還算不錯,除此之外還有送一顆120mm風扇,加上機殼上本身有一顆,再另外加購一顆剛好三顆風扇,相信在散熱方面這樣的搭配可以說是CP非常高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