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imidi wrote:
MOQ庫存金額安全庫...(恕刪)
+1
常見的狀況是供料廠商在大陸...
組裝線也許在台灣...
使用者有部份零件出現問題...
例如 : 外觀刮傷需換機殼那麼機殼廠在大陸
通常為了樽節成本...
除非是出現嚴重設計不良..
不然客服部門的備品庫存不會很多..以免浪費
但如果遇到備品用完的時候
客服部門必須要"克服"...內部的一些..狀況...
例如
因為正常出貨是大量生產..
可用較低的人力成本與物料成本以及持續不斷地生產去攤銷管銷成本...以獲得有競爭力的價格
然後再把貨物用櫃子裝滿整貨櫃用船送到台灣..產品的每一分錢都被斤斤計較在內
所以廠商有最低購買量的限制(MOQ)...看物件大小與使用量...普通來講可能是1000個
如果生產一項零件需要經過10個工人去操作...
生產10個跟生產1000個...有很多的動作與時間都同樣會產生..
例如去倉庫領材料..例如把模具架上去...例如一些前置作業的動作...
一樣的人力...只做10 個和1000個...可以分攤的費用就會有所差異
客服需求...通常是在量產之後偶然出現的就如上方所言可能外觀刮傷或者哪一個部分有不良
它的需求量很低...一種零件可能才需要30個..
這就卡到廠商不願意單獨生產這麼少的量...或是必須等到正常出貨的產出時在順便多做一些...
然後又要再送到台灣來...
很糟糕的情況下1~2個月是有可能的...
因為也許廠商那邊也還需要在向他們的上游廠商買原料...而上游廠商也會有前置作業時間(L/T)的限制.
這是最糟的情況之下...
不過追本溯源....其實客服這部分真的需要加強...因為我上面所提的這些情況絕對不是第一天才知道
而是天天都這樣...一直以來製造業就都是如此...
所以一些物流管理以及庫存&風險管理應該做的更完善...避免像樓主這樣買完一肚子火...
像我自己..了解這樣的情況....
可是如果今天換成是我要換東西....我還是會希望當天就能把它修好...不然就是隔天完修...這樣感覺比較好...
因為我們是付錢買好的產品而不是付錢來買一肚子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