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要筆戰
只是消費者的小疑問
toyota
身為台灣國產車界的龍頭 每年獲利驚人
但是反映在消費者上的卻是東缺一塊 西缺一塊,
如果我沒記錯海外toyota是有品質的,而且兼顧乘客安全
但是台灣toyota就我看過的圖片 被撞上不管程度大小幾乎都慘不忍睹,
toyota的車說便宜也沒便宜到哪去
和泰車每年賺這麼多,怎卻都沒把獲利回饋給消費者的人身安全上??
車廠是營利事業, 目的在於追求利潤的最大化, 若是以目前符合法規的車輛, 就可以在市佔率上不斷的創新高, 那車廠還真的是頭腦壞去才會主動加裝額外的主被動安全配備.
消費者精打細算, 多半著眼於眼前的牛肉與c/p值, 若是沒有真正客觀的第三方提供確切的安全評估數字, 很難說服大多數的消費者去放棄那些沒有動態穩定系統, 且只有二顆輔助氣囊的車.
最後關鍵還是在政府, 目前台灣雖然有ARTC替消費者把關, 但是ARTC的測試數據始終是個謎, 消費者沒人知道到底車輛的安全性 "有多高". 連政府把關都只求"及格"了, 如何奢望車廠與消費者主動提升那"看不見"的安全保障.
歐洲有 Euro NCAP, 美國有 IIHS, 連很多人不屑一顧的大陸都積極設置了 C-NCAP, 這些公平公正公開的撞擊測試數據, 不僅是眾多消費者極佳的參考, 也是給車廠一個極有力的箝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