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之前 "消基會:台灣人不吃不喝3年才買得起賓士" 新聞之相關人等回應報導

進口車太貴,該打? 雞屁股相對論看車價合理嗎

---------------------------------------------------------------------------------------------

【聯合新聞網/記者趙惠群/特稿】

你覺得賓士車在台灣賣太貴了嗎?如果是的話,試問你會不會覺得夜市賣的「七里香」一串20多塊,它的定價太誇張了?

22日消基會開了一場記者會,砲轟國內「進口車價偏高」,25日車輛公會代車商加以反駁,認為不該拿稅收來補貼而在網路上,進口車價也引發鄉民熱烈討論。更有車商反應,官網粉絲團上,不少鄉民炮火全開,要求車商降價,甚至發動抗爭,要全面抵制,甚或有鄉民呼籲要換掉總代理。



這台Maserati的Ghibli是不是定價太貴,不是要問車旁的高以翔,而是要問真正的買家。 圖/記者趙惠群/攝影 進口車太貴,這是老梗了,二十多年前就曾被人們用力討論過。關於賓士車或是進口車不是太貴,我們不如先看看在台灣一種出名的夜食美食「七里香」是不是定價太過高貴。七里飄香其實是美化的說法,粗俗一點地說,它應該正名為「烤雞屁股」,君不見廣東人還美其名曰「鳳尾燒」,彷彿烤雞屁股一躍枝頭,變成文質彬彬的「鳳尾」。

按理來說,雞屁股這種食材進貨價格應該是卑賤的,因為除了少數人心嚮往之,大多數人在餐桌上看到雞屁股,多半被人棄之如敝屣,送給老外吃,我所認識的外國人,幾乎沒有人不退避三舍的。然而雞屁股到了夜市,經過攤商的巧手,施以炭火和調味,便能化腐朽為神奇,讓「雞屁股」變身「七里香」。

最近也有電視媒體炒作夜市美食雞排要漲價的新聞,有業者的雞排一塊要價80元,在媒體作下,也引發討論,到底50、60或80元合理,哪個定價才合理。



關於進口車價貴或便宜,有時是很主觀的,每個人的觀點不同。 圖/記者趙惠群/攝影 雞排原始食材不過是一般人比較不愛的雞胸肉做成的,上月美式速食店的「三塊雞」,業者給的都是雞胸肉而雞腿肉,引發消費者不滿,顯然雞胸多數人都不愛,但做成雞排就是一種美食。原來是不同烹調技法,讓一塊雞排和雞屁股一樣,同樣也身價翻倍。

5月22 日消基會董事長陸雲召開記者,以「朋友說到」,再拿美國日本和台灣的賓士某一車款售價相比,便做出台灣進口車價偏高的結論,認為是政府稅抽得太高,車商利潤太高,使得車價被剝三層皮所致。

進口車價格就像雞屁股與七里香的價位相對,市場價格是取決於經濟學最基本的模型,供應與需求之間的關係變化。仔細推敲進口車價格,便能發覺基消基會陸雲的「偏貴之說」太過膚淺,因為進口車的訂價策略背後的因素十分複雜,而且不同品牌不同定位的商品,訂價也有很大的差異。



進口車在不同市場,車內配備多寡都與規格高低,都會讓價格差很大。 圖/記者趙惠群/攝影 市場規模大小,往往是車子零售價的重要決定因素,消基會拿美國賓士車和台灣賓士車價相比,來批判進口車價太貴,思慮也太不周延。國外車廠供應價會因不同市場而有不同的策略,市場規模大小是制訂價格的要素,如台灣目前全年市場成交輛數不過40萬輛出頭,和美國市場一年1680多萬輛相比,當然是小巫見大巫。

此外,而車場價格也和匯率有關,如美元相對於歐元強勢,當然也會影響車子的零售價,但也得看匯率長期的波動走勢。

此外,車子零售價格是否偏高,也得很仔細去觀察車子的規格配備內容,車子是由2、3萬個零件組成,因此,每個系統和配備,都會影響車子的最終價格,同樣的配備,也有等級高下之別,有些先進數位位安全輔助系統有與沒有,價格更是差很大。

而在美日市場,消費者看到的車子零售價,往往是基本售價,許同樣是E系列,除了車型相同,得詳加比較配備內容。消基會為消費者發聲,當然值得我們喝采、鼓勵,但要別人的刮鬍子之前,自己的鬍子得先刮乾淨才是。弄清楚車價結構再發言,才能避免落人口實。



進口車價格取決於市場供需,同時車價結構也很複雜,匯率長期波動變化是重要因素。 圖/記者趙惠群/攝影 至於車輛公會代表國內車商反駁消基會之說,其立論只對了一半。公會表示反對降低進口車關稅,認為政府不可拿稅收來補貼高級進口車主。近期進口車和國產車比例,進口車比重已接近4成,再降稅可能造成國產汽車產業空洞化。

事實上,由於台灣加入WTO,汽車關稅部分,從配額內的已從2001年的30%逐年調降17.5%,配額外的也從60%降到30%。進口車與國產車之間的稅差縮小很多,自然壓縮到國產車市場生存空間。

面對汽車產業空洞化可能造成失業和稅收短減,我們當然要深入思考,不過此時公會發聲以「避免產業空洞化」為題,不免讓人感覺國產車商似乎還想「躲在關稅的保護傘下」。

賓士或BMW的售價是否偏高,其實要問雙B買家,而不是只問普羅大眾的看法,因為絕大多數買不起雙B的消費者,必定認為進口雙B的價格太貴。車價太貴,消費者可以「拒買」加以抵制,在市場良性競爭下,價格不合理的品牌車子必定會遭到場唾棄而被淘汰。

而要問進口車是不是賣得太貴了,我們身為消費者,可先想一想:雞排一塊80塊、七里香一串20元,價格到底合不合理?,

-------------------------------------------------------------------------------------------

各位認為如何?

PS: 文中 "事實上,由於台灣加入WTO,汽車關稅部分,從配額內的已從2001年的30%逐年調降17.5%,配額外的也從60%降到30%。進口車與國產車之間的稅差縮小很多,自然壓縮到國產車市場生存空間。" 這段有誤

於2011(民國199)已全面取消進口汽車的配額的稅差,汽車關稅稅率一律為17.5%
我是對台灣人能吃能喝 要多久才買得起普通國慘車 70-80萬就好
消基會拿賓士來講,根本引喻失當,賓士在臺灣本來就是定位在奢侈品,誰規定要讓每個人都買得起,如果每個人都能輕易入手,奢侈品就不在是奢侈品了。
殺了一個賓士,還會有千千萬萬個賓士冒出頭,重點在於,有錢人就是需要有能夠讓他花錢,展現其與眾不同的地方,也有些人稱之為炫富,無論你怎麽想,這是市場需求
要說進口車賣太貴嗎?也許吧,也許就是因為這樣,才會讓國產車肆無忌憚地提高車價,然後就是我們在新聞報導上面看到驚人的EPS跟年終
該注意的不是進口車太貴,而是本來應該讓大家買得起的國產車,卻一路飆漲到接近進口車的價格,這樣的國產車價格,造成大家買進口車的比例日漸升高,那也是國產車商自找的。

Wallice_Chan wrote:
賓士在臺灣本來就是定位在奢侈品


沒錯,應該調查要不吃不喝多久才能買到最便宜的國產車。
我以前當小學生的時候

一個月才有200的零用錢

我想買瑪莎的話

3800000 / 200 = 19000月 /12 =1584年

下次新聞的標題


可以改寫:

小學生要買瑪莎必須不吃不喝1600年!!!
我想問的是...為何要買賓士車...它等於什麼

又能夠代表什麼...



為何要用幾年時間來買一部只是讓你炫耀的車子.

買現代車心臟要夠大粒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
我對小學生那篇笑翻了!

ziemaeas wrote:
進口車太貴,該打?...(恕刪)
重點不是賓士車代表什麼,或是否是奢侈品;重點是為什麼台灣人要比其他國家的人多花那麼多錢,去買同樣的東西?我對國產車的品質及安全不滿意,想要品質更好更安全的車,但確要付出大半的錢在車子本質以外!?
只想問“國慘車配備東偷西偷品質也沒比較好”憑甚麼賣接近進口車的價格?
從某方面看~任何議題能吸引注目甚至延伸討論...可稱之為成功

世上至少有兩種人對負面名聲較為免疫,政客&藝人,只怕沒新聞的概念

至於一般般人如何看待這些...只能說演戲的沒瘋,可別看戲的看傻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