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噹•馬汀 wrote:
別忘記了,這個品牌...(恕刪)
裕隆的確是開產線給納智捷生產,也調老手來協助生產,可是您真的認為這樣能幫納智捷加個40年功力上去嗎?
國外車廠有那麼呆嗎?
告訴您一個秘密,其實VQ35DE也是在裕隆組裝,不是整顆進來,但是華擎怎做不出個揚名國際的引擎出來?甚至前十名的名機出來?
藏私嗎?不想嗎?不爽嗎?不屑嗎?不配嗎?
台灣工程師都是吃X長大的嗎?為什麼一個水野來就改善那麼多,為什麼?
您有思考過嗎?
做車跟某些3C不一樣,不是來個公版貼個牌就上市。品牌要做的長久就一定要凡事自己來。從無到有。每個零件的細節都要重新設計琢磨,參數要一直修正、改進。人家是百年或半百的車廠,都累積了無數的經驗和研發數據,日產把這些數據都給納智捷了嗎?怎麼水野來這邊指點一下就提升那麼多?
看看中國車廠,無所不用其極地模仿,都幾十年了,造出來的車能和歐美日比嗎?他們的資源是裕隆的幾十倍、幾百倍,甚至原廠都去那邊生產,他們怎還是追不上?連車尾燈都看不到?不是很會高薪獵人頭嗎?怎還是落後這麼多?
BMW大五也有在中國生產,怎麼中國車廠都偷學不到功夫?不是電腦手機都有監控嗎?
再看看特斯拉,投入多少錢?賺錢嗎?都沒毛病嗎?
台灣政府給"那隻賊"多少補助?100億嗎?特斯拉現金流都不知道這個的幾倍,你指望在一個只會丟小錢求政治利益的政府下,那隻賊能多強?更不用說實質可能沒那麼多,而且又一堆扯後腿的高手。
---------------------
另外,您引言的那位爸爸,他應該沒膨脹納智捷甚麼吧?反而是看"低"納智捷吧?
還是我有誤會甚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