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cddt1 wrote:
可以去賞賞車,不一定...(恕刪)
剛剛看了一下車價,買起來一定破百....
這已經超過小弟的預算了,也感謝您提供這麼好的資訊,謝謝
Pachilla wrote:
買T牌跟H牌國產車記得要“選配”保險桿內鐵﹐這樣才不會輕輕的碰一下車體結構就變形。...(恕刪)
alexr19 wrote:
加裝的非原設計的保桿內鐵所能承受的外加施力到底有多大,有人有數據嗎?
純猜測,也許承受10km/h以下撞擊無礙,而印象中十數年前美規保桿的數據是承受8mil/h,
加裝的非原設計的保桿內鐵數據應該沒美規那麼好吧?
而且就算沒裝保桿內鐵,這樣的撞擊損害應該在原設計所能承受的範圍之內吧!
此外,加裝非原設計的保桿內鐵後,在遭受超限撞擊時會不會反而更容易造成車體非預期的結構變形呢?
alexr19 wrote:
畢竟依能量不滅定律,除非撞擊點在正面單點,此時或許還可只藉保桿內鐵其本身潰縮吸收,
一旦撞擊點偏到保桿內鐵支撐點時,力量仍是由固定它的車體吸收不是嗎?
我是一代目wish車主,我對此仍存有疑問。
Pachilla wrote:
台灣“選配”的保險桿內鐵在台灣以外的地區是原廠設計的標準配備...(恕刪)
Pachilla wrote:
保險桿內的內鐵本來就是提供“前/後”衝擊的保護﹐...(恕刪)
Pachilla wrote:
保險桿內鐵本身的設計就是在遭遇到撞擊時犧牲自己保護汽車結構完整﹐如果連這層保護都沒有那麼每次受到撞擊就是車子本身結構本身就要成為被犧牲的對象。 所以原本1萬元可以解決的輕微碰撞變成把車架上手術台的大工程。...(恕刪)
Pachilla wrote:
所以大部份的國產車直接把側面氣廉/氣囊取消代表什麼您自己思考吧﹐......(恕刪)
Pachilla wrote:
不知道您認為您的家人生命安全是否值得您省下這筆錢。
最好是不要到那天有機會實地驗證您的疑問後才.....實驗用的假人可以替換.......(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