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請車商把給業務的獎金直接折在車價,固定一個統一的空車價
客戶買車也很簡單,就是只有基本款式或兩三個固定等級配備款
剩下的配備可以在原廠選,每樣都固定單價含安裝工資,不滿意原廠價可以去外面安裝,是否影響保固以原廠或第三方判定
領牌,過戶,貸款,保險也請車主自行辦理,交車時車主自行到交車中心領車
要車商代為辦理也可以,保險貸款只能選擇車商自己的關係企業,代辦費一切按表收費,有糾紛就call 0800申訴
至於試駕,自行上網登錄,選擇營業所及排試駕行程,並預繳費用,像上網訂電影票一樣,如果有排到了,沒去就沒收費用
其實賣車像這樣就可以了,那車商為什麼要請業務
還不是希望對於不知道買哪台車而來看車的客戶,能靠業務的介紹說明來讓客戶選擇自家的車,可以比別家車廠多賣幾台,然後公司會給業務獎金,公司就叫業務就順便幫客戶做一些交車前的服務
如果獎金都沒了,服務還是要做,何必呢? 叫客戶自己去辦就好啦
還好我是其他產業的業務,有一些專業的部份可以讓客戶信賴,加上一些問題處理及交貨流程的服務,讓有的客戶還會再介紹客戶
我對於只會來比價的客戶通常也都不太理,或是報一個高的價格打發掉就好
典型的~ 什麼都不給人賺!!
服務無價、產品利潤追求最低化、這樣的產品品質能保證到哪裡呢??
其實各行各業都可以不需要業代或所謂的銷售了~
在家上上網..任何需求都是可以配送到家.或到家服務的
那麼~ 各位吃喝什麼呢?
這些老百姓...每天去上班到底都在做些甚麼偉大的事??..需要公司付你高貴的薪水呢?
小弟我車子買的也不是太多`
這十年大概九台了.早期都日系.後來一律歐系車了
其中同廠牌有三位..
每個業代也都是我的好朋友~~車子的大小事.也不用我去操心
各行各業也一樣..
該賺的給人家賺!! 人家賺的越多.對你.對公司.對客戶服務自然會捧上天
自己的本事~ 應該是放在別的地方賺回來!!
這樣~ 社會才會有生機!!
每台車省那幾萬塊~~ 能一輩子就大富大貴嗎??
再說回來~ 一輩子.又能買幾台呢??
能省到百萬嗎? 一輩子多這百萬元存款就滿足了?
車子都這樣了.那麼房子呢?
自己買地養地.申請執造.自建.設計.叫工.監工..裝潢.材料. 水電..上網買家電、家俱、衛生紙配送..
人生計較成這樣~ 不累嗎?
社會轉型後~
或許30年.50年後..買車是不需要業代的..
但~ 這產業.目前還不是這樣~~
別想太多了~
好笑~~
業務不能把0說成1, 但是能把1包裝成多大, 憑藉著的是業務自己的本事, 不是顧客的施捨. 那些宣稱該賺的要給人家賺的說法, 我聽了真的覺得挺可悲的.
個人認為, 單筆交易金額越高的行業, 越需要業務居間媒合買賣雙方. 矛盾的是, 業務同時也被視為是進入門檻相對低的行業, 所以像是壽險, 車輛, 房仲這幾個資訊相對不對稱, 需直接面對消費者, 同時又屬高單價交易的行業, 最容易吸引良莠不齊的業務人員大量湧入, 自然也最容易招致消費者的不滿.
壽險, 房屋, 汽車, 這些動輒用上五年八年, 甚至十年二十年的東西, 我怎不希望有個專業人士來幫我釐清所有的疑慮, 梳耙所有的眉角, 打點所有的關節?
只是,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需要能被滿足, 但是在成交之前, 你根本不能確定你的那些需要, 賣你東西的業務能不能讓你有被滿足的感覺.
在這樣的環境跟條件下, "劣幣逐良幣"似乎就變成了一個必然, 而非偶然的趨勢了.
另外一個矛盾是, 那些曾經因為業務的專業或是服務熱忱而對於所選購的東西感到滿意的顧客, 有多少人會像是那些發抱怨文, 或找媒體爆料分享表達自己慘痛經驗的不幸買家, 那麼樣認真地寫一篇感謝文來肯定他所購買的產品, 肯定為他服務的業務? 就算有, 是不是往往也很容易在海量般, 真假難辨的資訊裡面沉沒掉?
幸福感總是很難敘述, 但痛楚感卻總是容易表達. 任何一個陌生人想寫些東西幫推某樣產品或某個業務的時候, 我們往往第一個直覺是 "這真的假的? 這該不會是什麼葉佩雯吧?"
這是買賣雙方共同的悲哀: 我們可以輕易地獲得很多資訊, 但我們卻很難從很多的資訊中, 過濾出真實有用的資訊. 然後呢? 帶著主觀, 偏頗的成見, 雙方互相指責, 抱怨, 不信任, 然後繼續在雙輸的困境裡沉淪...
上個月月底女王剛換購新車. 在與業務攻防的整個過程裡, 我也直白地問: "如何確保你售後服務的品質, 跟你所說的一樣好?" 業務也很直白地跟我說靠著後續服務, 他可以賺到什麼東西, 我稍稍盤算後確定他的獲利的確可以支撐他售後服務的質量, 自然願意把單子交給他. 車有價, 維修保養有價, 產險有價, 但愉快的購車體驗, 無價. 如果你問我, "業務無用論"這樣的說法是否為真? 我會說, 對那些不適合從事業務工作的爛業務而言, 再真實不過了. 那如果問我, 優秀的業務哪裡找呢? 我會說, 如果你真的有用心在看車, 看房, 看保險, 在過程裡你自然會有遇到優秀業務的機會. 網路上隨便找張神單四處問誰能接, 然後肖想著能遇得到優秀業務照顧伺候你, 說真的幸福感有那麼廉價嗎?
宣室求賢訪逐臣
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
不問蒼生問鬼神
貓兩全 wrote:
在與業務攻防的整個過程裡, 我也直白地問: "如何確保你售後服務的品質, 跟你所說的一樣好?" 業務也很直白地跟我說靠著後續服務, 他可以賺到什麼東西, 我稍稍盤算後確定他的獲利的確可以支撐他售後服務的質量(恕刪)
這樣的論點必須建立在業代能持續提供服務的基礎上,
但我自己的經驗是業代口頭承諾的售後服務往往很難兌現。
家父多年前先後跟兩位業代購車。跟第一位業代買了兩台車,定期保養都是家人自己預約自己開去保養廠,業代只會在保險到期前打電話來,提醒要讓他辦續保。第二位業代更是買車過戶後沒多久就離職了,什麼服務都沒享受到。
與其相信業代可以提供多好的售後服務,不如期待/要求車廠能建立一套良好的售後服務體系,
畢竟員工是會流動的。
Jamesasd wrote:
我認為事情沒像版大說得那麼簡單
除了買車時你講得看車、挑車、試駕之外
還有領牌保險等跑單工作
再來就是最重要的售後服務
這些都是需要人力去維持
不是所有問題都可以靠0800解決的
車商不是公家機關或是慈善市業
有服務自然有收費
我認為多少讓業務賺點是應該的
服務費我認為5~10k我是可以接受的
畢竟,買車是一時的
保養等後續服務才是未來的主要服務項目
不認同~!
沒業務就沒售後服務? 這道理不通.
領牌保險都是業務親自去辦?
有服務有收費是一定要的,但是服務的範圍要到哪?
需要到到府牽車保養?或是順便接小孩下課這種嗎?還是路邊A到也要CALL業務幫你處理?
大家好像都把服務無限大化~
如果業務一開始就預期要做這些事情~還要賣你神單價~心情一定不會好的!
業務不就是了解自家產品並且推銷給客人~為什麼不是賣台數多領車場獎金?
而是需要宰肥羊來增加自己薪水?????
也就是別人的神單都是從肥羊那裏宰來的,如今網路這麼發達~誰要當肥羊?
業務為什麼不能單純推銷車子就好~車子統一價格也不是不可能!
這樣大家才是在同一個共識下買車不是嗎?
而不是我覺得業務的服務都是屁~業務又覺得我賣你便宜還要我服務你! 不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