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最不用擔心的就是電池?

同意樓上,十年後不會燒? 不太夠喔!
1. 因為現行都是液態鋰電池,原理上目前的電動車會隨使用時間與使用狀況,散熱設計,環境..會越燒越多且無解!
-->只有固態鋰電或許有辦法不燒.
2. 容量越來越大,這點合理,就電池裝多! 但若是密度提高做法,只會越燒越兇!

鋰電本身是用高度揮發可燃溶劑讓鋰鹽可溶在裡面,而內部一層層用隔離膜分隔
(那東西其實有點像...保鮮膜,但密度高).

問題就來了,很多金屬活性都不低而鋰極高!
像一般傳統汽車電池老化,其實也是極板金屬析出問題(外觀會像長毛,細看是樹枝狀的金屬結晶),
又因阻質,放電,氧化,晶格..金屬自身特性,這問題只能找不同合金去減緩拉長使用時間,但無法解且能混得成分也很有限,加上又要大電流輸出就更有限!
(一般汽車電池幾十年過去不也一樣無解,結構改變也只能延長-啟停用! )

總之,隨充放電(過充過放會更加速,快充其實也會)或環境溫度,都會加速析出結晶,剩下就是等結晶過嚴重戳破隔離膜,接下來就是燒! (尚不討論因碰撞,生產中混入濕氣,空氣導致氣體膨脹撐破隔離膜這種)
而電量密度越高也更容易,密度越高,電流也越高,熱能也越高,隔離膜熔毀機率也更高,結晶析出機率也更高!

而無論鈦酸鋰,磷酸鋰鐵,三元鋰其實都會燒,差別只在電量密度三元鋰最高,電流輸出也高
(標榜高馬力,加速快的都三元鋰),磷酸鋰鐵次之,但三元鋰一旦隔離膜破損,
1. 極板跟空氣一旦接觸會產生大量氧氣且會隨溫度加速反應
2. 內部又是高度可燃溶劑
3. 高密度電流短路的火花
大量氧+可燃溶劑+大電流--答案就是爆! 出問題沒多少時間給人跑!

磷酸鋰鐵只是電量密度較低,氧氣產生量低,電流小一點,而溫度低一點,機率就少一些..
另擇冒煙到大火較三元鋰慢(主沒大量氧氣產生),讓人有多一些時間跑!
鈦酸鋰就密度更低,不太產生氧氣,而逃命時間更多罷了!

所以主問題在溶劑,隔離層兩個,只是三元鋰多了大量氧!

所以固態會是唯一解,但給車用要密度夠高,重量夠低,充放電速度夠快,次數夠多...再加上驗證量產...
十年內會出現,但價格會遠遠超過液態!

工廠設備攤提上限一般8或10年(陸是十年,換句話說,多半十年後=設備攤提結束,成本才最低),
覺得這些大廠有可能會提早推低價固態,讓自身液態鋰電虧損? 完全不可能!

只可能有更低價的液態鋰電給一般消費族群,另超高價固態鋰給高級消費群, 至少要等固態量產規模化5-10年後才有可能平價(看工廠選用幾年攤),但現在固態不但沒量產,且仍有問題,都還在實驗室測試階段?

再者固態是全新種類且車用....
一般玩法會是: 就算實驗室完成,之後會先搞條小型線做消費用個2年以上
(因要大量測試應用上有無非預期性問題出現-當然拿消費性當白老鼠先啦! 因較不會死人也較不會鉅額賠償)
之後才會建車用廠!
So...十年後只有機會看到高價車測試固態或油電混會用!
要不燒就固態,但十年後平價固態電動? 應該沒機會!
ufal0071
若2026真要推動,應是政策要推或給補助,就像toyota也說2027,但大量或平價都有現實難度.大陸..政策一項超支持新技術,只要能做出,即使虧損,政府資金也源源不絕,這點遠高于台灣,與美國相同
ufal0071
但最大問題是,民間極多數也因此,絕大部分只是刻意搞名目騙政府資金,10個應有6-7個做時,負責人自己都知道日後會倒,另1-2個是有誇大或刻意原本需花3年卻謊報成1年,原因...與官員升官任期時間點有關
現在電池技術一直在進步
燃油車失火的機率比電車高很多,所以燃油也是最不需要擔心的?
Arcus0827
找一個冷車狀態下,燃油車能自燃的例子來瞧瞧(我說的不是熄火喔~而是久停不開)
alphaelf
陳述個事實而已,況且那一台油車沒有電氣系統?
Antus wrote:
電池科技進步很快,有市場,就會有很多人投入研發新技術。

我自己認爲再過10年,現在大家怕的問題都可以解決了。

怕燃燒,怕爆炸? 這不就是汽油車引擎一直以來做的事情嗎? 爲什麼大家不怕? 因爲幾十年來技術進步,火燒車很少,所以電池也一樣,安全設計有做好,就沒什麼問題。

那就等10年後再看看,你先買,不客氣
Antus
我早買了,用起來沒問題
眼P wrote:
就如同手機一般,可能現在你的老電車內建僅30度的電池,未來可以裝到60度,但電池組大小一樣

倒也是,想想當年沒有硬碟的Apple II
軟碟大大一片才多少空間? 1.2MB嗎???忘了
那時我還在當兵...
現在都算TB了,下載的高畫質照片影片都看不完
最不可思議的是硬碟大小也沒變大,甚至還可以小一點...
schung320
最近壞了1顆HDD與SSD, 有使用沒使用都會故障!
對岸最愛在這邊自我安慰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