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家為什麼討厭LUXGEN?


godn12345 wrote:
各位同學前輩大大們...(恕刪)


不討厭
也希望能持續進步
但是在台灣的價格應該要優惠些
或是安全配備齊一點
畢竟他是台灣的牌子
(不過本板倒是蠻多來幫倒忙
讓大家對納牌反感的人XDD )
現在錢這麼難賺大家都馬想買CP值高的東西

LUXGEN 光折舊 妥善率 維修費 就讓人打退堂鼓了

還有一個品牌持久度,看鹽董在台灣的品牌 GM 雷諾 酷比都變孤兒了..
太屌了.....這是門很深的學問~

坐板凳繼續看~
我一直是馬迷....但LUXGEN已經進步到我感受的到
我現在的車是小美(K6),未來換車我會優先考慮LUXGEN
我希望大家是正面鼓勵,而非只是批判
或許LUXGEN在你心目中是爛車......
但在我心中,他是一部讓我心動的車
擎天神 wrote:
先說我跟這品牌毫無...(恕刪)


我只能說就是因為有閣下這種想法.所以納智捷的車除了"本土品牌"之外.與外國車廠相比並沒有任何特別之處.

一個品牌要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就是要作出不同的產品特色來.沒有產品特色的商品.要如何在競爭市場中跟同質產品比較並且脫穎而出?

納智捷是唯一本土品牌.也是唯一不需要跟"外國母廠"協商就能推出車型的品牌.這個自由度不是和泰豐田或是台灣本田可以比較的優勢.

但納智傑自己放棄這個優勢.而寧願追隨其他在台經營已久廠牌的作法.我認為是非常愚蠢的.

我舉個例子.

有不少台灣消費者認為4米8的MPV車型空間不足.所以豐田SIENNA這種5米1美規尺寸MPV一直都有固定的掛牌量.但是我認為需求量一定遠大於掛牌量.因為SIENNA要價將近200萬不是每個人都負擔得起的.納智傑大可以採用M7的底盤與相同的動力系統以節省開發成本.然後延長車身到5米加大車室空間.主被動安全配齊然後價位可以設定在140萬~150萬之間.這樣立刻可以吃下大量ODYSSEY(145萬).PREVIA(145萬).SHARAN(140萬)的入門級市場.只要安全性好甚至可以吃下160萬的進階級市場.因為這三台在此價位的M7的同質車.車室空間全都遠遜於延長型的M7(Grand M7TEC?).當然油耗會更差些但同價位卻有更大更好的空間.這樣市場的區隔與優勢立刻就可以呈現出來.




身為車主來分享一下自己感覺到的原因:

1.國產車進口價
開公司想多賺點本來就是人之常情,當然很多人也會願意多花一點點支持自有品牌.所以下面幾項比較可能是引爆點

2.維修很難搞,外面的維修廠都拿不到零件
應該會有人跳出來說.原廠維修比較有保障.但是換另外一個方向想.有競爭才有進步.


3.妥善率
可能是小弟人品不夠好.手上這台已經修過以下項目.全都是自費
a.電動門馬達...在六年延長保固期間去維修廠.跟我說這沒有在保固項目內
b.傳動軸油封破損.雖然技師說不影響行車安全.但是看到車底有油漬.總是覺得怪怪的.還是去更換傳動軸
c.引擎跟排氣管之間墊片異常.導致加速時異音.再加上技師指出渦輪已經開始有滲油現象.想說兩者的維修都需要吊引擎.就一起修理了
除了以上幾項.還有前門把手再拉動(開門)的時候有異音.包含駕駛座跟副駕的門都會.還有副駕座椅三不五時會有"機乖機乖"的聲音


不過因為當初買這台根本就是半買半相送.加上這些維修費.還是比外面的中古車來的便宜......所以還是開得很開心

如果我是買全新車然後經過六年發生這些事.應該會很嘔

因為自己還有另外一台12歲的老Camry. 12年來的維修費用(不含定期保養) 加起來還沒有這麼多



黃金獵獵犬 wrote:
當年hTC也跟捷安...(恕刪)
習慣潛水的皮卡丘

godn12345 wrote:
各位同學前輩大大們大...(恕刪)


LUXGEN 被鄉民網友炮轟已經體無完膚, 重點是如何改善讓LUXGEN 成為真正的台灣品牌

1 讓TSMC 張董事長 取代鹽董, 銷量馬上增加 15%

2 立即降價回饋, 銷售量再增加 15%

3 衝量降低成本, 才能真正出國比賽

4 .......樓下繼續
應該也不是討厭吧,只是「耐用度」及「妥善率」要多加觀察!
納廠的車又沒比較便宜,中古車跌價更是...,花那麼一大筆錢如果不好好停看聽,會傷心很久的~
baga615518 wrote:
我只能說就是因為有閣下這種想法.所以納智捷的車除了"本土品牌"之外.與外國車廠相比並沒有任何特別之處.

一個品牌要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就是要作出不同的產品特色來.沒有產品特色的商品.要如何在競爭市場中跟同質產品比較並且脫穎而出?

納智捷是唯一本土品牌.也是唯一不需要跟"外國母廠"協商就能推出車型的品牌.這個自由度不是和泰豐田或是台灣本田可以比較的優勢.

但納智傑自己放棄這個優勢.而寧願追隨其他在台經營已久廠牌的作法.我認為是非常愚蠢的.

我舉個例子.

有不少台灣消費者認為4米8的MPV車型空間不足.所以豐田SIENNA這種5米1美規尺寸MPV一直都有固定的掛牌量.但是我認為需求量一定遠大於掛牌量.因為SIENNA要價將近200萬不是每個人都負擔得起的.納智傑大可以採用M7的底盤與相同的動力系統以節省開發成本.然後延長車身到5米加大車室空間.主被動安全配齊然後價位可以設定在140萬~150萬之間.這樣立刻可以吃下大量ODYSSEY.PREVIA.SHARAN的市場.因為這三台在此價位的M7的同質車.車室空間全都遠遜於延長型的M7(Grand M7TEC?).這樣市場的區隔與優勢立刻就可以呈現出來.

我個人無足輕重,
無法影響納智捷的市調報告與產品定位和布局,
當然也就談不上"我只能說就是因為有閣下這種想法.所以納智捷的車除了"本土品牌"之外.與外國車廠相比並沒有任何特別之處."

您這些產品設計與定位的想法可以對納智捷反映,
讓他們可以知道消費者的想法,
或者您可以直接加入納智捷公司,
但我不同意因為它是本土所以對它的標準就要特別嚴,
說它是本土所以就該"當領頭羊"、有"任務",
因為是本土,所以就該如何如何....
這我非常不同意。

消費者有需求或想法,
不管它是本土品牌與外國品牌都可要求,
外國品牌要不要台商與外國母廠協商都不關消費者的事情,
他們那些技術合作的台商要自己去搞定,
幫他們想那麼多幹嘛?
消費者要的就只是需要、合用、可負擔的東西,
管你設計哪裡來的。

您可以做各種要求,
要求納智捷應該改善這個、改善那個、該降價....,
但都不應該拿本土作為理由。
1. 零件不外賣,有外賣的有幾種 1. 保養場私下偷賣 2. 對岸取得 3. 組車廠外流件
以前我覺得這方式還蠻無言的,現在覺得不會!零售價格超好開~供不應求 

2. 妥善率 這慢慢有進步,但是有進步的空間~
非電子零件其實就算了,比較麻煩的是電子設備的零件!!
假設今天換個 環景主機要幾萬? 那些車主撐得住?
副廠零件或是外面原廠零件,有的拿~其實差異不大 會回原廠的車主就是回原廠 想在外面弄的車主過保也不會進去了!

3. 之前說過,某些車主回廠保固,拿台單眼拍照搞得好像文青,我心中只有一個想法,買車假日還要頻繁回廠處理小問題,假日不是陪家人而是回原廠保固,還能搞得那麼假掰~也夠了 。 (個人想法)

4.車子開是普遍要開10年以上,少數開個5-6年就換車(這又是二手車價的問題),那不如去問現在開超過5年以上的車主普遍評價是如何。

5.說是要走不一樣的路,但是還是跟其他人一樣! 頂級版才有齊全的配備。
如果把安全配備補齊成為標配,說真的這才是不一樣的路!

6.售價不二價,爽到配備廠商~ 車主不能夠買空車價~ 坦白講這讓車廠利潤更高! 簡單說 選配的東西開10000成本可能只有1/3~1/2

7.有一陣子老是打著愛用國貨這四個大字,說增加工作機會給台灣人之類的話~說真的聽完很倒彈!

8. BOSS手下有幾個品牌,不要因為顧著看自家創立的品牌,而忽略了讓你賺錢玩自有品牌的那些品牌。

其實喜歡的人就會買,不會買的還是不會買!! 這很現實~

台灣車系目前只有他一個,只能說加油,其實搞定妥善率,跟人家不一樣的把安全配備當標配 說真的我覺得剩下的問題都不大,一定會反映在銷售量上。

雖然這些說完我覺得很容易被回收。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