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當初跟紐西蘭簽FTA後,說奶粉會有降價空間,結果廠商立刻打臉政府說乳原價格上漲,沒有降價空間,明明關稅都大幅降低,怎麼會沒有空間呢? 期望政府介入嗎? 別傻了,大家心知肚明,錢都到中間商口袋去了,政府只會消極的要我們去抵制,選擇便宜的,偏偏進口商就只有一兩家,幾乎可以說是壟斷市場。
汽車我怕也是這樣,等你關稅降了,最終還是肥了廠商瘦了民眾,誰規定降關稅,終端銷售價格就一定得降? 沒有公權力介入,一切憑廠商良心,算了吧,台灣廠商的良心? 許久沒見到了,明明市場比人家小,卻要賺得跟人家一樣多,這就是台灣商人
鄰近的日本所得比我們高,但是很多東西卻是比我們便宜,所以在還沒把終端售價確認好之前,降稅不見得是便宜消費者的,別想的太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