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院應以善意回應兩岸貿易壁壘糾紛
2024.10.18
工商時報 社論
大陸商務部預告,一年多來台灣未取消對大陸的貿易壁壘,將研究採取進一步的措施。論從法理或從民眾的利益考量,府院都不應該對此置之不理,循法理善意的回應,才是明智的作法。圖/新華社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大陸商務部日前預告,由於一年多來台灣未取消對大陸的貿易壁壘,因此將研究採取進一步的措施。盱衡當前兩岸情勢,不論從法理或從民眾的利益考量,府院都不應該對此置之不理,循法理善意的回應,才是明智的作法。
有關台灣限制大陸物品進口,已是久遠的事,自1988年才逐漸開放,至2001年底兩岸加入世貿組織(WTO)前夕仍有43%的大陸物品禁止來台,依WTO最惠國待遇(MFN)原則,兩岸入會後,自應無條件彼此適用最惠國待遇,也就是能自美、日進口的,也得允許自大陸進口,並適用相同的關稅。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總以國情特殊為由,未給予大陸最惠國待遇,如此已有20餘年,如今仍有2,400多項大陸物品無法輸台,從法理而言,這自然是貿易壁壘。
試想,今天如果歐洲禁止2,400項美國產品進口,美國會坐視不理嗎?不要說2,400項,只要24項,都會引發貿易戰,事實上,也不要24項,以前就為了歐盟禁止美國牛肉進口,單單一項就引起軒然大波,如今我們不讓2,400多項大陸物品進口,從法理和貿易經驗看來,我們實在無法理直氣壯得說:「這不是貿易壁壘。」
看一下統計數字會更清楚些,台灣於2002年元旦入會,前一年底對大陸物品的開放比率是56.9%,2002年有多開放一些,到年底開放比率升至75.8%,隨後雖每兩個月開一次大陸物品審查會,惟開放項目有限,至去年4月大陸發動貿易壁壘調查時,開放比率只有79.99%,一年半過去,今年10月開放比率仍是79.96%。這意思是自去年4月貿易壁壘調查以來,我們並沒有放寬,原來2,400多項禁止輸台,如今還是如此,於此而言,大陸自然會認為目前的施壓力道不夠,因而於日前預告會有進一步的措施。
大陸會採取什麼進一步的措施?只有中止早收清單一途嗎?恐怕還有更多我們意想不到的方法,自去年4月大陸展開貿易壁壘調查以來,我們始終將這個調查與ECFA早收清單進行聯繫,沒錯,迄今陸方所採取的兩波措施,包括丙烯、對二甲苯等12項,石化、紡織、機械等134項都是中止適用早收清單的優惠關稅,不過,今年9月中止34項農產品零關稅,就不是早收清單的項目了,而是2005年大陸當局所給予的零關稅待遇。由此可知,大陸的進一步措施,除了取消早收清單剩下四分之三的零關稅待遇,也可能擴及其他領域,相關部門不能過於樂觀。
我們認為,貿易壁壘紛擾已一年半了,我方的回應實在乏善可陳,除了譴責大陸經濟脅迫,就只會表示「已和相關業者密切溝通,備妥相關政策」、「影響有限,風險在可管控範圍內」等等,這樣的回應無助於業者的生計,也將升高兩岸對立的風險,非明智之舉,回應的思維必須改變。
我們認為,不論1989年的美歐牛肉貿易紛爭,或1999年美歐香蕉貿易戰,解決方式絕不是消極因應,而是積極溝通,經過協商折衝後才能化解彼此的歧見,兩岸情況亦然。首先我們要虛心的省察,20多年來禁人家2,400項有沒有道理?符不符合WTO的規範?對於業者利或不利?是否會推升兩岸交流的風險?如果省察後認為不符WTO規範,那麼,我們就得有善意的回應,看是分十年三階段,或十五年三階段,漸進開放這2,400項,使其符合最惠國待遇,果有不宜開放者,也可爭取保留,如此善意,相信大陸當局也就不致於採取進一步的貿易報復措施,在這場賽局中,自可創造雙贏。
兩岸當前情勢有可為可控者,也有難為難控者,國際政治紛擾,政治軍事屬難為難控者,而經濟事務屬可為可控者,若能在開放大陸物品來台這件事上釋出善意,正是在兩岸交流上遞出橄欖枝,比起言語上的善意,更能展現誠意,如此非僅於我經濟上有利,也可紓解當前兩岸的政治氣氛。
2018年出版的〈看見未來〉一書敘述賴清德的從政理念與實踐,篇篇感人,賴清德說:「賴神的英文就是listen(傾聽),每次叫我賴神,就是叫我傾聽各界的聲音。」相信如今已身為總統的賴清德仍會傾聽各界的聲音,對於紛擾的兩岸貿易,至盼總統能提出方向,撥雲見日,讓大家看見未來。
立委提案汽車關稅調降至0%!經濟部估將衝擊台灣車輛產業且損失600億元
2024-12-14 10:36 中央社/台北13日電
立委提案調降汽車關稅,經濟部評估小客車的關稅若調降,將衝擊國內車輛產業。圖為LUXGEN n7 LR長程版實車。 圖/LUXGEN提供
多名立委提案調降汽車關稅,根據經濟部評估報告,小客車的關稅稅率若由17.5%降至0%,將衝擊國內車輛產業,也會影響國際車廠在台生產意願,自行單方面調降關稅,將造成「消費者未蒙其利,但產業先受其害」,建議不調降關稅。
為提升汽車產業競爭力,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表示,持續協助產業升級轉型,單方面全面調降小客車關稅一事仍應與產業深度溝通後評估其可行性與必要性,並在確保降稅後消費者購買價格確實調降,且完善相關產業配套措施,以兼顧消費者福利和產業發展。
為讓更多民眾買得起進口車,也有利台灣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民進黨立委王世堅等17人提案修正海關進口稅則部分稅則修正草案,將小客車的關稅稅率由17.5%降至0%。
根據經濟部提交立法院的「小客車進口關稅稅率調降稅式支出評估報告」,調降小客車關稅至0%,將衝擊國內車輛產業,建議不調降關稅,主因包括進口小客車已在侵蝕國產小客車市占,關稅調降將加劇衝擊程度,而且調降關稅影響國際母廠在台生產意願,並衝擊台灣車輛產業。
經濟部指出,由於台灣生產經濟規模不足,國產小客車的平均生產成本較進口小客車高,更因關稅是外系車廠在台灣設立生產據點的關鍵考量因素,若關稅門檻降低,將使外系車廠在台設置據點的必要性減弱,促使外系車廠於布局調整時,可能停止在台生產業務,轉由其他海外生產基地出口至台灣。
對稅收影響方面,調降小客車關稅將因對國內車輛產業造成直接衝擊,產生稅收淨損失約新台幣523億至600億元,且目前尚無可行的替代財源及籌措方式。另須注意的是,報告的稅收變化僅就台灣調降小客車關稅對於國產小客車的直接衝擊進行評估,未納入減少國產小客車生產對上游產業的連帶影響,因此仍有低估傾向。
利益怎麼可能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