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多少人"真的"懂汽車銷售業務?

雖然不是賣車的
不過小弟身為業務
深感認同啊

「該拿的絕不手軟,該給的絕不心軟」
這是最佳狀況

該給人家賺的就給人家賺
當然合理範圍每個人認知不同
像我是絕不讓業代賺保險費的那一型
可是加裝的配備我可接受的範圍,我讓他賺
車貸的差額我自已試算過,他算出來的差不多
雖然我知道他應該可以要到更好的條件,但我接受
我也不多計較這一兩千
他也是東摳西扣湊出來的
所以我的業代最後沒退我領牌其它的餘款(收據與給的錢不符),我只要求一些好彩頭的東西,他也樂意,還馬上去買給我。

現在大家上來比價一下,很快就能拿到該有的資訊了
大家都直接問空車價了
其它的不廢話…
所以大同小異都差不多
最後成交影響的就在那個「奇蒙子」
(我有個朋友是看哪個營業所有請他喝飲料來決定的…)

這至少我賺到了「奇蒙子」
大家和氣樂得開心
你賺得服務
他賺得業積和一些小錢

我賺到了之後業代提供的脈絡
他賺到了我之後幫他介紹的額客。

說真的
這些幾千塊~幾萬的,在買車時,早已當支出,不敢想能討回,只求東西值得。
為了這些
搞到交車後變仇人
還有人隔熱紙是直接「整綑送你」的(啊你不是要拗隔熱紙?我給你啊!)
啊不是要加油加滿?加個雜油會比較爽?
還有不少人是跨區交車的,最後來靠杯運費或公里數呀。
拗個倒車顯影卻沒用好線…
有必要這樣嗎?

買車的人不會比賣車的人更清楚哪邊會偷哪邊能扣
搞到對方不爽(業務)
其實自已並沒有比較賺
這是絕對的。



買房裝潢都怕得罪工班了(怕他不認真做或是偷工,到時就麻煩)
買車當然也一樣啊

與其後來多受罪
不如一開始就大家多互相。

買的想買低,賣的想賣高,不就各憑本事.
殺得厲害的,賣方可以不賣啊,
不肯降價的,買方可以不買啊.

賣車賺的獎金是辛苦錢,
買車付的錢也是辛苦錢.
沒有誰要體諒誰的道理吧,
又不是在做慈善.

買賣,就各顯神通吧.
網拍的出現,造成很多實體店面的消失,

很快的,車子也會開始網拍了,應該說,早就開始了,

只能問說,從業人員是否適應了。
給你一個讚!!我自己也當過汽車業務代表,感同身受的文章。
請大家多點同理心吧!!別人也要生活呀
我也是做業務的,但不是賣車...

我覺得不是消費者的問題,是台灣車商的問題,如果每間都像台灣品牌...那志傑

我想這問題就沒有存在,我也是覺得買個車比來比去還真累....
看您這篇文章不免有些心酸
之前擔任房仲業務確實也是這樣
還沒賣到房子甚至做了一堆自己掏腰包的事情
卻讓消費者與屋主自行成交

業務很多都是吃苦耐勞(除了打卡完就回家睡覺打電動的人)

但是我覺得要怪就怪之前那些讓大家觀感差的業務吧
收了賺了錢 不理客人 甚至等到要續約保險的時候才打來(我的豐田北都業務 很混)

連交車都叫你自己看說明書就好了 他有事情要先離開

我相信很多人都吃過這樣的虧..都是自己聯絡上網跑保養廠
下一台車你殺不殺價?
大多數人都砍光吧



你是澳洲客嗎? wrote:
我先自己承認,我是一...(恕刪)
消費者會這樣也是你們業務搞出來的啊!記得7 8年前的12月底,我們家去談一輛N牌的3000CC大車,當時的業務是營業所的副理,他希望我們可以延後到過完年交車要多給我們優惠,我爸同意了!畢竟舊車還能開,然後也加選了許多配備,談好單120多(空車是109.9),但是這才是悲劇的開始,牽了車不久之後我爸的朋友也換該車款同車型的的但是單子似乎比我們的車更好(我們家還開著舊車回鄉下過年),更過分的是開了幾年後加2萬多選配的HID大燈壞了一邊回廠要修的時候,技師說這組HID燈不是N牌原廠的!我X他X的竟然用附廠貨來騙我們!(價差好像1萬多被黑走)驗車也驗不過!保險續保也偷我們的贈品(機油,因為該業代自己是開該牌的休旅車),把我們的車牽去保險公司照相也亂玩我家車的音響(我爸對音響很講究,聲音一變她馬上知道),就是有這種惡劣的業代!才會造就消費者變成神單王!說別人之前先看看自己跟同事吧!
有道理

gaiz27 wrote:
雖然不是賣車的不過小...(恕刪)
當然這篇文會有人推 有人槌

但是許多東西像上面的大大提到 也是前人砍樹了

那其實很多新人 他在進入這個產業的時候只是希望多認識點人

那在這行中 當然會獲利 或是會虧錢 那都其次

現在的問題就是 老的離不開 新的待不住

老的 反正老客戶很多了 有你沒你 他也不會死 還是有舊客人會讓他賺
新的 反正就一直壓低價格 只求賣到車可以領個底薪
撐不夠久 就掰了 所以很多人就說買完車就離職 也是這個原因

PS 改成那志傑的方式也是沒有用

台灣這個市場 不殺價就沒客人 哪個客戶會願意實價購買

連買個摩托車 腳踏車 都會殺價了 哪可能幾十萬的不殺價
閣下文中說自己買車給業代賺一萬,我是不知道一萬算是符合行情還是太少,
但這就是這個問題的癥結點:多少是"該拿的"?
我也很認同要給業代賺該賺的錢,問題是,當消費者有這種想法的時候,業代是什麼想法?
1.這個消費者不錯,我就賺我該拿的~~
2.哈哈!上一張單被凹的這一張可以通通賺回來了~~~
身為業代的你選哪一個?人都是貪心的,你遇到那種不凹你的客人上門時,你會怎麼做?我當初就是以這個心態去買車,因為我一開始就打算買該車款,所以只看了一次,試乘一次,兩次就簽約,我還跟業代說如果我要求的配件你覺得成本太高你就直說要加價多少,我OK的話我就買,不OK的話我自己去外面買,結果呢?
該業代剛開始談也跟我說:合理的利潤我相信你我都能接受,你放心,我只拿我該拿的。聽起來很有道理吧,我也相信我遇到一位好業務,後來約簽完,該業務就說要出國不見蛋找別人代交,然後交車日期可以延遲、該附的東西也可以忘的忘,漏的漏,加買的配件報價還硬是比別人多幾百塊,連車商原本有送的強制險不跟他細算都還一併加進去,這都不打緊,我的菜單後來拿去給以前在業界做過的朋友看,他說我這單子業代起碼賺三萬以上~~,所以問題還是回到我一開始提的~~
1.所謂"該拿的"應該多少算合理?
2.業代有什麼資格說消費者"不懂"你業代?因為功課作不夠就是被宰阿,東西不多凹還是被宰阿~~
原來現在消費者要買車得懂汽車銷售業務,要買房得懂房屋銷售業務,要買保險得懂保險銷售業務,不然好像沒資格買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