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汽車排氣量1801-2500cc牌照稅及燃料使用費

cinnamon coffee wrote:
如果以此為論點的話,你說是不是應該道路使用量多的車,該多繳點稅?...(恕刪)

不是,規費、稅金的目的相當於基本費,如同捷運一進站就收20塊、公車一上去就收一段票的意思一樣
用意是讓只坐短途的人可以考慮走路、騎U-Bike
同樣的,牌照稅、汽機車使用燃料費的用意也是讓年里程不到17280km(燃料費的徵收里程數)的人可以考慮租車、借車而非買車的方式移動
你改隨油收,反而鼓勵少開的人買車,平常沒開/假日塞到爆,這不是政府想要的用車方式
所以才會說牌照稅、汽機車使用燃料費相當於房屋稅、地價稅,它們不能也不該隨使用量課稅
道路使用量多的車也收了更多的燃料稅、過路費,保養所花的錢政府也有收到稅
用的多繳的多,目前來說是如此,只是有一筆固定費用在
skybright2135 wrote:
你是否覺得國內愈來愈...(恕刪)

不繳稅更好,做夢吧~
覺得這個提案只是一己之私為了想買2500cc的車卻只想繳2400cc而提的,
不管是隨油徵收或是加重大cc的稅才是未來趨勢,
結論我不會參與且提案也不會過...

skybright2135 wrote:
你是否覺得國內愈來...(恕刪)
人權,是一種很抽象的議題,因為你首先得拋棄一 些你想堅持的理念,然後擁抱一些你想讓他人過的更好的概念
skybright2135 wrote:
你是否覺得國內愈來...(恕刪)

我贊同修改稅制的分段級距.
國際各大車廠自然進氣引擎早就以每500cc作為級距,
交通部還死守那千年不變的每600cc為一級距,
這個植物人式的交通部與國際脫軌久矣.

我雖然贊成修改, 但是有這樣的交通部我不表樂觀,
以燃料費隨油徵收為例, 雖然符合大多數的民意,
交通部卻用盡一堆狗屁不通的理由來排斥,
後來立法院看不下去, 決議要求交通回去研議,
拖到今天幾年過去了交通部也沒給個回應,
其實當時國際油價大跌是實施隨油徵收最好時機,
而這最好時機就被這植物人式的交通部給蹉跎掉了.
要等這全台睡得最熟的部會醒來去修改課稅級距,
我看大概要再等三十年吧! 真是爛透了!
ariete wrote:
你改隨油收,反而鼓勵少開的人買車,平常沒開/假日塞到爆,這不是政府想要的用車方式
所以才會說牌照稅、汽機車使用燃料費相當於房屋稅、地價稅,它們不能也不該隨使用量課稅

每一部車在上市之前,都要經過政府單位的認證,得知它的汙染量,將每一種汙染依照排放數量綁上價格,這就是最好的『持有成本』的課稅依據了
環保署綠色車輛指南網
https://greencar.epa.gov.tw/webpage/carsearch.aspx

英國人就是藉由CO2排碳量,來課徵車輛的汽車稅。藉由汙染量課稅,才能讓一般民眾放棄繼續持有、意圖購買高汙染的車輛
https://www.gov.uk/vehicle-tax-rate-tables

燃料稅,撇除台灣政府的胡言亂語,應該正名為能源稅,這應該被算成『使用成本』,以量課稅,才能讓民眾放棄高耗油的車款

要徵收道路使用費,可以仿效英國倫敦收取進城費的方式(台灣以前就做過了),一天10英鎊,就能抑制使用量,還能徵收到稅金

ariete wrote:
牌照稅、汽機車使用燃料費的用意也是讓年里程不到17280km(燃料費的徵收里程數)的人可以考慮租車、借車而非買車的方式移動

為什麼要意圖去設想車主一年該使用多少里程?

當你這麼設想,反而會認為反正都要被課徵這麼多稅了,白用白不用,當然路途再短也要開車上路啊!
1200~1800涵蓋三種等級的車款才是政府最想要的阿
應該再切細一點比較好
cinnamon coffee wrote:
每一部車在上市之前,...(恕刪)

唉……人生只有開車嗎?車子只有排氣汙染嗎?
如果沒有固定規費,就像米國一樣到哪都開車,是有比較好嗎?
不買車,100萬拿來投資不好嗎?
有這麼多平常不開但是假日才上路的車,假日的道路容量要加大多少倍才不塞車?
鋪馬路也是成本、也是稅金鋪的,有考慮過嗎?
為什麼不設定固定規費讓沒需要的人(每年跑不到政府設定里程數的人)不想買車?
一台車放在那邊不開要多少社會成本,你有考慮過嗎?
滿腦子都是碳排放,莫名其妙

skybright2135 wrote:
你是否覺得國內愈來愈多的車款是2500cc


沒有,越來越少了。
汽車的平均排氣量也越來越小了。
如果有一百萬項要改的東西,稅制級距的重要性大概排999,999。
skybright2135 wrote:
你是否覺得國內愈來愈...(恕刪)



牌照稅按車價課稅。
燃料稅隨油徵收。


個人覺得,才是比較公平的方向。
ariete wrote:
有這麼多平常不開但是假日才上路的車,假日的道路容量要加大多少倍才不塞車?
鋪馬路也是成本、也是稅金鋪的,有考慮過嗎?
為什麼不設定固定規費讓沒需要的人(每年跑不到政府設定里程數的人)不想買車?
一台車放在那邊不開要多少社會成本,你有考慮過嗎?

曾經有所謂的學者去研究過,為什麼你會想開車上路?就是因為馬路看起來空空,不差我這一台,那麼還是別搭公車了,開車出門吧!

所以了,當馬路開得愈多條,馬路做得愈寬,車輛就愈塞不滿馬路,你就會更想開車出門。而且,當你無視儀表板上的車速時,愈寬的車道,會讓你認為車速還不夠快,會想把車速提得更高

如果不對道路的設計做改善,一天到晚只想藉著開發更多的道路去解決塞車問題,那是永遠也解決不了的,也不會因此而得到更多的稅金收益

一台車擺放那邊要多少社會成本?現行的固定規費制度,不管老車新車都抽一樣的稅,結果只會造成一堆破舊、高汙染老車擺在路邊,而這些車輛,正是你所說的假日車手的用車,這樣有比較好?為什麼不讓存在於路邊造成社會成本的,都是高效率、低汙染的車種?!

想到汙染,也別想只想到CO2碳排放,CO、NMHC、THC、NOx、PM、噪音都是有價的,當你的車噴出這些東西時,難道不是整個社會在承擔你在爽的時候的這個成本?以排汙的多寡來課徵牌照稅,讓老車、高汙染的車每年多繳點稅,讓低汙染、高效率的車每年少繳點稅,並不會比預設使用里程更不合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