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dwannabe wrote:臺灣高速公路有許多的...(恕刪) 還有一種就是喜歡亂切車道,鑽來鑽去這也是會造成"幽靈塞車"當然,這行為要建立在多數人都是不保持安全車距下。但台灣恰恰很多人非常不愛保持車距。
jiahsien wrote:還有一種就是喜歡亂切車道,鑽來鑽去這也是會造成"幽靈塞車"當然,這行為要建立在多數人都是不保持安全車距下。但台灣恰恰很多人非常不愛保持車距。 水流遇到阻礙物就會另尋出口而產生擾動車流也是一樣, 遇到一個內線阻塞物, 後方的車流自然就會尋找出口而產生擾動把阻塞物拿掉, 水流 車流順了 自然就沒有擾動了
高速公路多車道跟雙車道以及車流多跟車流少的環境因素下對比烏龜車跟亂超車(變換車道)S 級(最危險、最容易造成塞爆)1. 車多 + 車道少(2–3 道)+ 亂鑽車亂鑽車每一次切換都會在密集車流裡產生急煞。交通流量接近飽和 → 一個急煞就會引發後方連鎖波動。最容易產生「連續撞」、「震盪波塞車」。高速公路上真正的塞車主因就是這個組合。→ 這是所有情境裡最糟的。2. 車多 + 車道少 + 烏龜車並排兩台慢車併行會封死整段車道。車流無法超車 → 形成長蛇陣。後方駕駛暴躁 → 亂鑽車開始增生 → 意外成倍增加。→ 這是 “亂鑽=被誘發+塞車=被強化” 的惡性循環。A 級(高風險、高塞車影響)3. 車多 + 車道多(3–5 道)+ 亂鑽車車道多讓亂鑽者有更多變換空間。雖然不容易瞬間塞住,但事故風險非常高。常見於南下林口→楊梅、北上林口→台北過路口區。→ 「事故率」比並排烏龜還高,但「塞車持續時間」略低。4. 車多 + 車道多 + 烏龜車並排大車(貨車、巴士)並排最糟。小車並排次之。流量被壓低,但通常還有一線可超,塞車影響低於車道少。→ 仍然很糟,但比「車道少並排」稍微能被吸收。B 級(中度危害)5. 車少 + 車道少 + 亂鑽車塞車效果不大,但安全風險仍高。因為車道少,任何動作誤差都會直接逼近護欄或其它車。→ 主打「安全危害高」,但不太造成塞車。6. 車少 + 車道多 + 亂鑽車最常見的事故來源之一(高速彎、逆光、雨天等)。因為車道多,亂鑽者速度更高,誤差一次就是大事故。→ 安全風險完全靠駕駛本身的技術與判斷承擔。C 級(中低危害)7. 車少 + 車道少 + 烏龜車塞車不會,但會讓後方車急躁 → 過度冒進 → 一樣引發危險超車。8. 車少 + 車道多 + 烏龜車幾乎是最無害的情境。車道多可繞過,不構成塞車。→ 這是烏龜車的最「輕微」版本。台灣很喜歡跟其他國比,但也只會比極少部分...尤其特別愛跟德國比...也不想想德國在車輛保養上下多少功夫....再看看台灣? 01另一篇文章有的車頂箱還飛走呢...而我之前還看到有人突然在我面前熄火...好險我車距保持遠...這種素質,這種對於車保養的鳥態度.....還想跟德國比?要不要以後高速公路車禍甚至一般道路車禍,保養紀錄也要做為調整究責之一?別說我歧視diy....但一堆只會換機油齒輪油,輪胎卻破爛的....
takewong wrote:雖然現在政府取締無所...(恕刪) 我雖然不是職業駕駛但在20~30年的國道上觀察這幾年在國道上任意變換車道、超速的車比以前更加肆無忌憚而且某些高價進口車的機率特別高顯然這些車對於自己車的性能相當有自信一整路三個線道大家按照安全距離排好好就保證有人把車當成打電動每個車道都在別人安全距離內超車、穿梭嫌別人內線龜車擋路的大爺們先看看附近幾個車道誰跟你一樣就是少數幾位大爺連幾秒鐘都不能等超車之後又是一路到處超車、變換車道、貼在前車屁股逼車....國道上垃圾人開垃圾車,是我這幾年觀察的答案尤其是網路上鼓吹內線要讓道的大爺垃圾的機率非常高因為真正的高手總是能找到機會超車到內線龜車前面但是垃圾車就會貼在龜車後面閃燈按喇叭誰高手?誰垃圾??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