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ny1901 wrote:
所以現在對我來說~~價格決定一切~
還好到目前為止~~買過8台車,除了第一台外,車子出場後幾乎就不曾回過車店!
也許沒有車店師父技術好~調整來的快~肯摸~~真的不是很難~
對於您買錯SIZE的際遇,感到遺憾。
但就像小弟之前所言,搞定自己的車,充其量是個很厲害的DIY愛好者。
真正的專業技術,不只是這樣。
價格,也非等同於"價值"。
買到便宜的東西,卻付出時間安裝維修,這個也算是購物成本。
實際上,店家只賣不修,也不必精進技術,
過一手就可以賺錢......這種生意還比較好做。
es4241 wrote:
結果從你這種車店老闆嘴裏,
變成了消費者進門前自己沒做足功課(消費者未為提升技術水準超過車店)
不能堅持距絕購買,
責任全在消費者(看來消費者還真有點責任,竟然敢信任臺灣的腳踏車店).
根據小弟閱讀過的書籍。
一個好的消費經驗,消費者很可能部會對任何人提起。
但是一個壞的消費經驗,這個消費者很可能和10個人說。
就如小弟之前所言,不是刻意為車店說話。
而是不能一竿子打番一船人。
很多車店不思進步,甚至是被DIY愛好者看不起他們的技術。
這個也是個人不願意見到的。
但面對認真經營,技術本位的車店.....不該共同承擔這些錯。
es4241 wrote:
既然一方面強調車店的專業技術,
另一方面卻無法提供合格的服務,
講白了就是愛錢不要臉,
能怪消費者瞧不起車店嗎?
消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自由選擇。
有DIY能力,選擇不需對方售後服務的低價店家,當然可以。
先決條件是消費者自行負擔風檢,自己的時間與工具投資.....也是種成本。
若是能把DIY當作是一種生活樂趣,這種消費方式很好。
但,真的有車店能做到技術本位,不曉得消費者願意掏出多少錢來消費??
abc6469 wrote:
在開店初期~還會有想觀摩別人技術的想法~但是當店越開越久~
碰到的客人越來越多後~這種想法早已經離我遠去~
畢竟回歸現實還是比較重要的~台灣有多少車店能像k1這樣??我想少之又少...
看來車友目前是業內中人。
挫折一定會有,但目前的市場劣幣驅逐良幣,這個真的不樂見。
說穿了台灣的消費市場就是"貪"。
DIY價,卻想要求售後服務。
普羅大眾價,卻想要有貴賓的享受。
做的越多,搞的自己越累。
這樣的報酬合不合理,只有自己知道。
若當初是因為"愛車"而投入這一行,
認真把車做好,這樣才會有熱情。
若是因為"愛錢",這一行是做不下去的。
認真走線,有人可以收2千元。
小弟之前只能收個1千出頭,但我還是認真的做,也有自信手藝不輸給高價收費。
也許這樣花的時間精神很多,報酬不成比例。
總是給自己一個交代,給自己技術的磨練。
平時不把技術磨好,不累積口碑,賺錢的紀會也很難輪到自己。
現在單車市場真的不好,
但對同業來說,絕對不能當作是懈怠的藉口。
-----
也請車友在批評車店時,能就事論事,
指出店家的疏失,真的不需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對於技術方面,很難在文字上作表達。
有空去車店,萬一看到技師在施工,
不妨多觀察看看,每家都會有不同的心得。
(國外車店,有的連施工都不給消費者觀看,為了是保護自己的技術。
在台灣騎單車,硬體方面的享受,已經是勝過國外很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