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單車市場競爭有這麼激烈嗎???

benny1901 wrote:
所以現在對我來說~~價格決定一切~
還好到目前為止~~買過8台車,除了第一台外,車子出場後幾乎就不曾回過車店!
也許沒有車店師父技術好~調整來的快~肯摸~~真的不是很難~

對於您買錯SIZE的際遇,感到遺憾。
但就像小弟之前所言,搞定自己的車,充其量是個很厲害的DIY愛好者。
真正的專業技術,不只是這樣。
價格,也非等同於"價值"。
買到便宜的東西,卻付出時間安裝維修,這個也算是購物成本。
實際上,店家只賣不修,也不必精進技術,
過一手就可以賺錢......這種生意還比較好做。
es4241 wrote:
結果從你這種車店老闆嘴裏,
變成了消費者進門前自己沒做足功課(消費者未為提升技術水準超過車店)
不能堅持距絕購買,
責任全在消費者(看來消費者還真有點責任,竟然敢信任臺灣的腳踏車店).

根據小弟閱讀過的書籍。
一個好的消費經驗,消費者很可能部會對任何人提起。
但是一個壞的消費經驗,這個消費者很可能和10個人說。

就如小弟之前所言,不是刻意為車店說話。
而是不能一竿子打番一船人。
很多車店不思進步,甚至是被DIY愛好者看不起他們的技術。
這個也是個人不願意見到的。

但面對認真經營,技術本位的車店.....不該共同承擔這些錯。
es4241 wrote:
既然一方面強調車店的專業技術,
另一方面卻無法提供合格的服務,
講白了就是愛錢不要臉,
能怪消費者瞧不起車店嗎?

消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自由選擇。
有DIY能力,選擇不需對方售後服務的低價店家,當然可以。
先決條件是消費者自行負擔風檢,自己的時間與工具投資.....也是種成本。
若是能把DIY當作是一種生活樂趣,這種消費方式很好。

但,真的有車店能做到技術本位,不曉得消費者願意掏出多少錢來消費??
abc6469 wrote:
在開店初期~還會有想觀摩別人技術的想法~但是當店越開越久~
碰到的客人越來越多後~這種想法早已經離我遠去~
畢竟回歸現實還是比較重要的~台灣有多少車店能像k1這樣??我想少之又少...

看來車友目前是業內中人。
挫折一定會有,但目前的市場劣幣驅逐良幣,這個真的不樂見。
說穿了台灣的消費市場就是"貪"。
DIY價,卻想要求售後服務。
普羅大眾價,卻想要有貴賓的享受。
做的越多,搞的自己越累。
這樣的報酬合不合理,只有自己知道。

若當初是因為"愛車"而投入這一行,
認真把車做好,這樣才會有熱情。
若是因為"愛錢",這一行是做不下去的。

認真走線,有人可以收2千元。
小弟之前只能收個1千出頭,但我還是認真的做,也有自信手藝不輸給高價收費。
也許這樣花的時間精神很多,報酬不成比例。
總是給自己一個交代,給自己技術的磨練。
平時不把技術磨好,不累積口碑,賺錢的紀會也很難輪到自己。
現在單車市場真的不好,
但對同業來說,絕對不能當作是懈怠的藉口。
-----
也請車友在批評車店時,能就事論事,
指出店家的疏失,真的不需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對於技術方面,很難在文字上作表達。
有空去車店,萬一看到技師在施工,
不妨多觀察看看,每家都會有不同的心得。
(國外車店,有的連施工都不給消費者觀看,為了是保護自己的技術。
在台灣騎單車,硬體方面的享受,已經是勝過國外很多了。)
舉個例子,兩家車店都是G牌
一家折扣低,但技術差,另一家折扣普普,技術佳,兩家折扣差不到0.5折

折扣低的店,車子出問題,動不動就送G牌原廠處理,耗費時間

折扣普普的店,到目前我還沒聽說他搞不定的問題,需要送廠的

差個0.5折,您會選哪家呢???


wolfted.blogspot.tw
es4241 wrote:
今天的例子,不是消費...(恕刪)


你的那一篇也只能顯示店家有可能並不完全了解尺寸的定位 以及你功課做的不夠完全 吃了虧而已


請注意 我上篇的這段話 我並沒完全說是消費者的錯 我也認為可能是店家對尺寸也不了解而導致的 但是基本上來說 我要買任何商品 零件等 都還是會先打聽看看 看風評 看性能 看價位 再做決定.......既然對產品有疑問 本來就可以再考慮看看的 沒必要馬上就買吧....也並不是所有店家都如此作生意的 只能說 店家跟消費者兩方面的功課做不夠而已.......


另外 白馬大 我喜歡你這段話 挫折一定會有,但目前的市場劣幣驅逐良幣,這個真的不樂見。
說穿了台灣的消費市場就是"貪"。 不管是對店家 對消費者 都很真實.......................
這樣說不準~要說多少價格的0.5折~至於會選哪家~等哪天自己有在做生意你就知道了~~現在錢難賺~當然是便宜最好..

wolfted wrote:
差個0.5折,您會選哪家呢???
豁達的人生..才是人生..
abc6469 wrote:
這樣說不準~要說多少...(恕刪)


哪個時候錢好賺了XD..................
老實說我真的很好奇,到底有幾家車店會推銷他沒有或是調不到的車(or 車架 or 零件)?
我想是有,不過很少吧. (甚麼車最好? 我店裡有的最適合你騎啦!)

要客戶尊重店家的專業,店家也要長進一點吧?
01上面這些店家若認為自己很專業,儘可大方說出是哪家店,這樣也可讓車友得到更好的服務,
而避免踩到地雷店. 這幾天不是就一篇了嗎? (報deore換sora那篇)

補個Fitting的問題,買公路車有Fitting服務的店家有多少比例?
不知有沒有5%,還不是到處都缺車.這時候不知道店家的專業在哪裡?


很多不太懂車的朋友第一次買車時大約都是以"價格取勝", 就是大約預算多少的車子, 我家的第一部車大約也是

這樣來的, 但是還好當初買的算是夠用, 也沒買錯, 而第二部開始才慢慢靠著各種管道了解各類產品後決定車種及

配件等級......

m1大別介意, 我前篇的意思不是說所有的店家都是隨便介紹客戶買不適合或庫存車, 而是真的有不少情形這樣,

01上不也是一堆這種留言, 即便我自已現在買車, 也是靠自己找很多資料, 但是不代表很多不自己找資料(有些可

能是看不太懂)的客戶就有問題, 店家如果只會賣, 強調自己的技術有多到位, 生意也不見得能做到多大多好, 能提

供夠專業的咨詢及建議, 才能對技術本位的店家多多加分, 這才是單車業的藍海之一, 能提供這樣的服務, 才會有後

續的服務(賣車)機會......
kent2001tw wrote:
很多不太懂車的朋友第...(恕刪)


我並不是介意這問題 而是覺得對這樣的指控跟誤會覺得很煩而已.......畢竟就如白馬大說的 有的言語是可能造成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誤會 我並不樂見.........的確店家有好就有壞 消費者也一樣 進步本來就應該是一起進步的 我到現在我也認為 身位一個技師 我要學習的路還很長遠 也都還不夠 也還在學習 摸索 但是我真的很受不了一些莫須有的指控.......相信你們消費者也是一樣的............... 共勉之...............
現在的單車市場是很競爭的....市場中的店家彼此也是處在一個競爭的地位

消費者要求低價多服務本就是很正常的事情阿......如果有店家能做到低價又服務好

那自然在這個競爭的市場中贏得勝利.....但是如果這個要求沒有店家做得到

那有的店家強調低價有的店家訴求服務或者強調技術......本就是各店家會去尋找自己的在市場中的定位

以及要去吸引..說服..把握自己的客戶....尋求自己店家的存續條件.....不管是用價格用打動消費者

或者是用服務或者技術取得消費者的認同都是方向吧......本樓主所說的店家不也是正在做這樣的事情嗎

那至於在這裡挑戰消費者的技術能力.....或是想考考消費者是否有做車架的能力

或者是抱怨消費者要便宜又要服務就是一種貪........也無法改變市場的現狀

而且說真的要便宜要好服務......不是台灣如此舉世都如此

不是單車市場如此.....幾乎所有商品市場都如此........能做到就是市場贏家了
leemzlmfup wrote:
我是一個冷眼看待這件事的消費者,削價競爭是各行各業無法避免的,但要說搶救,實在就太誇張了!我現在還是會去那家店消費,但能砍就砍,絕不留情,哈!要搶救,也不會搶救始作俑者的店,各位大大您說是吧!...(恕刪)


我是一個單車店老闆,
對於那些不顧成本網拍上亂殺價的同業,
小弟只有佩服,也深感懷疑他們的用意,
或許他們財力雄厚,(一次進數量多,可以壓低成本).
或許他們進貨管道特殊,(直接跟工廠或組車廠進貨).
但我想最惡劣的是他們跟本沒貨賣,(有人沒貨賣故意搞個崩盤價,讓同業都沒錢賺不想賣).

這個削價競爭從去年就開始,
他們在網路賣的價錢,
幾乎都比小弟進貨便宜.
小弟只好跟代理商反應,
代理商也無奈表示他們損失更慘,(代理商進貨一堆庫存,幾乎每個店家都不敢也不想再進貨屯貨).
至於工廠有部份還會追查供貨源斷貨,(給代理商及店家一個交代),
但也有部份工廠根本就懶的處理.(代理商及店家只能幹譙在心裡).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