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ne823 wrote:
以看戲的觀點回htt...(恕刪)
算了
別再追究了
畢竟他也是一位腳踏車熱情人士

也許他在論壇上做了些創舉得到很多暖意,也許就是大家給的暖意太多
一時自我膨脹過了頭,卻忘了商業行政制度與消費者態度問題

此次事件最大的收穫在他心裏一定有個很好的定論,不然不會不出來說話
也表示他知道他哪裡做錯了[可能]

放過他吧!沒啥好繼續責難了
我還希望他多PO些自行車遊記的東西和大家分享呢!!
自行車/零件
如要保養或出現小問題>>>請交給經銷商[你購買物品的地方....不是製造它的地方]
將物品受損樣處多角度拍下[證據],切勿自行拆解
出保固/產品瑕疵判定>>>請交給經銷商[99%的經銷商是站在客戶方,畢竟廠商只是給他們貨物,錢還是要由客戶方來]
切勿自己亂搞
打亂了申訴/出保固方式的步驟與程序,誰都幫不了你
...............................................
就當樓蓋完了,關心別的商品與賽事議題吧!!
減重去~~~票風
1.找經銷商幫忙向原廠要求保固.
萬一樓主是在路邊攤,網拍...買零件回家自行組裝.
三個月後,有那個路邊攤,網拍...會願意沒事找事,幫這個忙?
2.客服聽到樓主回答現場沒看到墊片,當下直覺是人為損壞...
總覺得客服反而更該擔心其他問題.
若原本有裝墊片,保養拆裝應該在同一地點,所以在附近仍然能找到墊片才是.
如果是原本就沒裝墊片.
a.可能包裝裡少零件,樓主不知道.
少零件,當然該算是廠商責任.
b.也可能是,組裝說明不夠清楚(或者根本沒有),使樓主誤認墊片不一定要裝上.
產品被錯誤組裝,使用三個月,拆卸後才發現已損壞不可修復.廠商該感謝樓主提供
這項警訊吧.
要不然,那天是騎乘中突然斷裂,造成嚴重意外,廠商這時說是人為損壞,那才真的
是有理也說不清了.
三腳阿喵 wrote:
胡說八道一下.
1.找經銷商幫忙向原廠要求保固.
萬一樓主是在路邊攤,網拍...買零件回家自行組裝.
三個月後,有那個路邊攤,網拍...會願意沒事找事,幫這個忙?
三腳阿喵 wrote:
2.客服聽到樓主回答現場沒看到墊片,當下直覺是人為損壞...
總覺得客服反而更該擔心其他問題.
阿喵你這是很有建設性的問題喔.
第一項牽涉到通路與客戶間的關係
所謂的通路就是商品取得的途徑
不管你是直接向原廠(生產,製造的廠商)經銷商,路邊攤,網拍...購買取得商品
這就是你取得的通路.
而所謂的客戶(廣義的說就是客人)也就是直接交易的兩方之間的關係.
雖然你購買的東西是某個廠商生產製造的,但並非直接交易的對象.
在這種情況下,你只能歸類於該廠商產品的使用者,鮮少有人會以該廠商的客戶自居.
舉個例
你向車商買了一台賓士車,你就是該車商的客戶,也是賓士汽車的使用者.
但你會說你是德國賓士汽車廠的客戶嗎?
再來就是要求服務與支援的問題
你在餐廳點了一客牛排,可是不如你的預期...
你會直接找服務生處理還是直接殺到廚房去呢?
在水果攤買了華盛頓蘋果,雖然蘋果上貼著美國華盛頓蘋果...
你會去找美國的果農嗎? 如果同時還有澳洲奇異果...那怎麼辦?
吃了味道不對的芒果剉冰,有必要跑到玉井的芒果園去嗎?
比較市井的說法就是"冤有頭,債有主"別搞混了.
種芒果的果農告訴你芒果的種種資訊與最佳賞味條件是他的專業與好意,
芒果剉冰不合口味跟果農如何栽種與管理是兩碼事.
孔子也說過,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名不正則言不順.
雖然我們也吃過土芒果,海頓,愛文...但,也僅只於吃而已.
回到正題
找不到原通路服務或支援時,最終當然嚐試著找生產製造的廠商了.
有些廠商非常好,認產品不認人,雖不是直接的客戶,但對使用者仍會提供支援與服務.
只要你態度誠懇和善,不隱匿事實細節,對問題的判斷與相關技術的支援都能獲得很好的回應.
我曾經照著包裝上的網址瀏覽廠商的商品,為了詢問其他型號的相關資訊在他們網站上留言.
結果是石沉大海,沒人鳥你!
後來還是在他們的通路商那兒拿到目錄的.
說真的,有些製造廠商的客服真的只是服務他們的"客戶".使用者與消費者仍是透過通路商較為恰當.
阿喵我再告訴你一個經驗
有時我騎車騎到人家果園去,滿園的柳丁,荔枝,龍眼...光掉在地上的你撿都撿不完.
偶爾會遇到園主,他看到你撿地上的落果時還會跟你說:
唉呀,地上的太髒了啦!那棵矮一點的可以去採一些試試.
果園主人與水果攤老闆就是不一樣.
第二個問題更是寶貴
我曾不只一次買過馬桶水箱的套件回來自己更換.
因為買過不同廠牌,也在不同的通路買過.
我就發現同樣是水箱套件,卻有不同的包裝方式.
一種是盒子裡就是那些零件而已(較專業的水電材料供應店家)
另一種是還附加了零件圖與安裝說明(一般的大賣場或五金量販店)
通常正規的DIY的套件都是如同第二種的包裝方式
會做如此的區隔也就在於一個是專業人員安裝使用的(如水電業者)
另一個則是一般民眾自己核對零件圖與安裝說明DIY完成安裝.
生產廠商已在商品的包裝與通路上做了區隔.
但是,他並無法要求一般民眾必須具備哪些條件才得以購買使用.
而商品流通的通路也未必會是制式的通路.
也就是說兩種已經區隔的商品會同時出現在不同的通路.
原因則在於購買者的意願與期待
有些人會以價格或品質去衡量欲購買的商品
而店家也會因應客層的需求去備貨.
簡單的說,就是價格取向與品質取向.
而購買商品回家DIY的使用者對該商品的認知與本身具備的條件與能力也未必完備.
雖然工具的運用與操作我也是滾瓜爛熟的,但,不同的領域仍有不同的"眉角"與專業.
能順利安裝使用當沒問題,但是,如果其中一個環節出現問題而無法順利安裝或使用...
爭議性的問題就會出現.這時,類似這串討論的情節可能又會重演.
尤其是使用者直接殺到製造商那兒去時(一般使用者對上專業生產者)
台灣有句俗話"夭鬼假細緻"身為客服人員的不可不知.
不論你面對的是大宗的常態客戶,抑或是零星的消費者...
不管他們如何"細緻"...都要假設是"假的"..
其實都是"夭鬼"(包括我自己也是)
為什麼?...
因為你們是果園,不是水果攤販.
否則沒事跑到果園來幫你除草嗎?
要不要設限?...
或者另闢一區當"觀光果園"...
再研究囉.
阿喵你可以注意在市面上可輕易購得的成藥上的外包裝
看看有哪幾個沒印上"須遵從醫師囑咐使用"
都不用醫師開單就可取得的成藥,印上那些字所為何來呢?
阿喵你說的這些問題
會是胡說八道嗎?
以看完三集的心得,個人淺見樓主是個主觀意識很強的人,這件事誰是誰非已經不那麼重要,而是兩邊各自進行的行為,過程都有暇疵,樓主選擇以法律來解決,01的車友就靜待判決結果即可,至於客服這的確是個好教材,但樓主這部份個人淺見不是個挺好的範例!經過這幾天努力在網路上爬文,關於微轉的評論,壞評大多數是變把的使用手感上,個人的不適應而不喜愛,但客戶服務這部份多數都是好評,基於大數法則,樓主這故事並不會影響我考慮使用微轉的想法,當然這只是我個人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