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單車 wrote:別太在意,很多人以為...(恕刪) 我倒是無所謂了 我們老闆店裡的客人想學 我還是會教 但是如果本身沒學過一些基本機械科的 看他們自己修都搞的我冷汗直冒........有的客人學一學會了 過沒多久又忘了 又跑來要我幫他調........對啦 腳踏車是沒什麼大學問 也沒什麼了不起拉 對我而言 20萬的車也不會引起我很大的興趣 畢竟 看看東西 看看效能 其實跟5 6年前的零件差不了多少 頂多是手感好一點 重量輕一點而已 但是原理呢? 功能呢? 還不是跳來跳去 換來喚去 幾個原理交互套用而已 我不認為10萬元以內的車會比20萬以上的車難騎到哪去 而是人的心動搖了性能........... 哀 算了 算了 再過一段時間 就準備要離開車店 休息一陣子了 三 四年沒好好去騎車騎到爽 想去環島玩玩 多騎騎我的X1 肚子越來越大了 喔天阿!............. 不過最後來是要說 老闆們 技師們 辛苦了.......
很多單車店的老板或師傅看大約深覺某些對技術'輕視'的板友留這深不以為然, 個人從事服務業, 以前也從事過技術工作, 其實說穿了, 在台灣, 技術真的沒那麼值錢, 主要是社會風氣使然, 當大部份的家長只盼子女好好唸書,取得好學歷, 找個好工作, 怎會認為從小不好好唸書, 去玩泥巴(日後成陶藝家), 鬼畫符(日後成漫畫家或畫家), 整天拆東拆西的弄得滿手油污(日後成為某領域的機械達人)的小孩未來會成大氣....再來是台灣人對服務業的本質其實還有很大精進的空間, 技術愈好, 能力愈強, 態度要更謙卑, 當然, 是有很多好的店家與技術人員, 但是, 爬01也一年多了, 發現不只是板友的發言, 自己也碰到不同的狀況 : 技術好的, 說話的口氣及態度帶點傲氣; 很會說的, 店開很久也不小的, 車子牽回家後還是要自己再調整一下有點不正的龍頭及刹車.......對很多消費者而言, 要的其實是一個合理的服務, 價格合理, 技術到位; 如果說店家的技術可以到95分, 當然在合理的價格及親切服務態度上, 大部份的消費者都會願意花錢請專業, 但是如果花錢得不到應有的服務技術及態度, 那DIY雖然可能只能做到60分或是80分, 這對某一部份的費者而言可能已經夠了, 因為有時候沒必要為了95分而花錢找氣受......單車業是服務業嗎? 板上的各家老板及師傅們, 或許你們可以深思一下, 單車業如果要停留在銷售業或技術業, 當然還是有生存的空間, 但是沒有差異化, 是不會在這個行業長長久久的.願互勉之.
我想並不是網路將單車市場做爛,而是車店本身。高價單車多在實體店面售出,網路多半銷售利潤較低的低價單車,況且網路有許多是兼有實體店面。當市場夯時,到處可以聽到車友抱怨店家服務差,態度高傲。我想一定有許多人看到現在的狀況會泠潮熱諷。當市場夯不免擴大店面營業,市況不好,來不及減縮營業規模的就可能面臨倒閉。但如果賴老板有值得你支持之處,還請不遠數里的到賴老板店裡讓他為你服務吧!我沒有單車!我沒有預算買單車!我沒地方可以放單車!我家唯一的一輛DIY單車是在25年前組裝。
ddar白馬 wrote:小弟騎車超過十年,工具書也買過不少本。進入單車店工作後,才發現看書修"自己的車",和修"別人的車"。這根本是兩回事~!!!ds1441 wro...(恕刪) 這種事情就跟蛋炒飯一樣,每個人都會做一盤蛋炒飯,但當你要以蛋炒飯維生的時候,那又是另外一回事。自己炒飯,有時軟有時硬,有時過焦有時過濕,這些都是自己吞下去了,但開店賣蛋炒飯時,你不但要炒得快,還又炒得好吃,而且炒出來的口感又要穩定。車店就如同這些賣吃的,不是每個出來開店的都可以炒一盤好吃的蛋炒飯,也不是每個出來開店的都有好的技術跟服務品質。飯炒得不好吃,有自知之明的就降價,以量求價。飯炒得好吃的也不一定能夠開得起店,還要看你地點、噱頭、裝潢跟價位。至於說什麼有心的人買幾本書就可以出師這種東西,這種心態開店,應該都在今年就都收起來了,很多細節跟眉角沒這麼好處理,客人不會給你第二次機會,就如同你炒了一盤不好吃的飯,客人不會再來第二次一樣。
vul4 wrote:是因為現在大部分成車廠都已經組好90%以上了不管你是多少錢的車很少店家會到車後開箱全部重新走線調整所以常常會看到一些成車變速煞車外管過長沒裁好(因為原廠要預留一些方便根據個人體型去調整)不過也是有成車一開箱連煞變把都還沒鎖上的啦... 這應該就是單車店好開的原因吧 ?? XDD
我覺得代理商也要負一部分責任舉例 一套RED為何公司貨要賣7萬工廠流出品只要4萬正規經營的店家不敢賣工廠流出品怕保固沒法作不得已進了套公司貨RED客人傻傻走進去問報價驚為天人直呼遇到黑店你要怪誰?最後這套RED就變成不動產繼續等待有緣人代理商如果真有心價格就要切進正常點當然我不知道代理商成本怎麼算但是人家組車廠流出品 組車廠也有賺頭怎麼樣也差不到哪裡去吧?像售後服務也很重的3C產品代理商一樣要養一堆人做事 一樣要修產品但是你看水貨跟公司貨敢差到40%嗎?
我不是零件代理商,但零件代理商一定會說他也是受害者。代理商並不是生產工廠,他只是取得了一些產品代理權再撥給店家或經銷去販賣。較大規模的組車廠往往都會跳過代理商而直接向此品牌採購因幾百套、幾千套甚至幾萬套在叫貨,當然取得的價位你就可想而知而賣公司貨的店家一定都需向代理商叫貨,因一次叫的量不多,代理商也要賺,店家取到的價格跟組車廠怎麼比?組車廠若此時轉手出來市面上,你就可想而知殺傷力有多大?連代理商進貨都不止這個價格。所以是生產工廠與組車廠沒有把關好,破壞了市場機制,先好康了有能耐的取貨者,壞了這些守規矩在賣公司貨的店家。這個行業我看要回歸市場機制是不太可能了,太多的投機客在破壞市場價格,也怪上游源頭不把關好,搞的店家幾乎沒有利潤可言。
ddar白馬 wrote:這邊就直接挑戰你~!...(恕刪) 認同+1什麼叫經驗 什麼叫技術 什麼叫手感 什麼叫眉角??有書可以出師???我想當法官 我就去買六法全書就OK?我想當阿姆斯壯 我就去買本重返豔陽下就可以囉?真是好笑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