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睡的一些枕頭心得 - 易眠枕 & Tendays

最近因為舊枕頭屆更換期了,這一路下來尋枕真的也尋出一些心得
本人睡性:翻來覆去,不好入眠,淺眠
碰到不好睡或不適合的枕頭,隔天除了肩、頸、背痛,甚至連腰都在痛,還有要命的頭痛
所以一顆好的枕頭真的會影響睡眠很大
就來分享一下,希望也能給在找枕頭的人一些幫助

首先第一顆是易眠枕的V型枕
強調兩側加高,正、側睡都適合
最近睡的一些枕頭心得 - 易眠枕 & Tendays
並有頸部鰭片更保護頸椎

最近睡的一些枕頭心得 - 易眠枕 & Tendays
還有耳窩設計,在畫面的右上角,有挖一個小洞
減少側睡時壓耳的不適感

最近睡的一些枕頭心得 - 易眠枕 & Tendays

但這一顆後來被我拍賣掉
原因是,因為尺寸對應自己的床買了太高,隔天睡醒時整個肩頸背完全緊繃
而且還因為整晚睡太高所以腰部也痛,不是這顆枕頭的錯,是我自己尺寸買不對
再者就是因為我是一個會翻來覆去的人,因為正躺區與側躺區有個高度差
當睡著後,翻身時會因為那個碰到高度差反而被中斷睡眠醒來
如果側睡姿入眠時,可以很正確的找到耳窩區沒問題
但當睡著後,無意識的翻身不可能每次都對到那個耳窩區
所以覺得這個設計似乎不太適合我,但必需說,它的釋壓性是非常足夠的
而且也因為那個高度差的設計,側睡在高的這一區真的不壓肩,非常舒服
易眠枕是屬於感溫材質,前陣子剛好碰到較冷的天氣
整個枕頭會偏硬,要躺上去一小段時間等體溫把枕頭軟下來後才會舒服
我還好幾次在睡前用吹風機把枕頭先吹軟才躺上去,不然真的硬
那就會衍生出另一個問題,因為我會翻來翻去,當翻到枕頭其他部份時
就又要重新感溫等它變軟,原本已變軟的區域當身體離開就又變硬
因為我又淺眠,所以會因為這樣子的狀況而一直被中斷睡眠所以只好換掉


但是因為易眠枕真的很釋壓,我很喜歡它感溫後承托的睡感
所以還是再入手了易眠枕的Q型枕,這次尺寸選最低,非常完美的高度
前面提到的肩、頸、背、腰的不適感完美得到解決
而且Q型枕明顯比V型枕來得軟,不會那麼硬,個人覺得比較舒服
最近睡的一些枕頭心得 - 易眠枕 & Tendays

一樣是有頸部鰭片的設計,整個從頭到頸都可以被托住
而且這顆一樣有兩側微高的設計
頸部鰭片後方的那一大片區域是有一個正躺時放頭的區域,會比兩側稍低下去
包覆感非常明顯及舒適,易眠枕這個材質真的可以讓人很放鬆
最近睡的一些枕頭心得 - 易眠枕 & Tendays

這張照片應該可以看得比較清楚
因為它的高度差沒有像V型枕設計的差那麼多,所以翻身時可以很順利的翻來翻去
不會因為高度差而讓我中斷睡眠醒來,而且高度對我來說也不太壓肩
真的要說側睡區域的話,V型枕的確優於Q型枕
沒想到較低價的款式設計反而還比高價的款式更適合我
這顆Q型枕到目前為止我給它很高的評價
最近睡的一些枕頭心得 - 易眠枕 & Tendays

但是呢,還是回到易眠枕的那個感溫材質的問題
雖然Q型枕已經比較軟,也睡得蠻滿意的,但要等它和身體接觸後變軟還是有點麻煩
畢竟冬天還有一段時間,所以我還是又回頭去找我上一顆使用的品牌Tendays
一樣從Tendays的主打身體量測開始
櫃上的小姐推荐我U型枕,因為我說有翻來翻去的需求
而且我還是屬於A弧度,也就是後腦較扁的頭型,後腦較圓的頭型適合B弧度
為什麼又回頭找Tendays,因為枕心的釋壓綿不會受到外界溫度影響軟硬
不論室溫如何,躺下去就是那個軟硬度
測完高度之後,我先帶了U型枕回家睡了幾天
但老問題來了,又在翻身時被兩側卡住,U型枕的兩側設計較中間正躺區高
我又開始被卡臉醒來,所以只好再回櫃上,補了點價差,換了這個量身正側睡枕(人體工學)款
這個系列還有另一款,叫人體工學設計側睡優化枕
兩者的差異在於:
優化枕不是蝶翼設計、優化枕高度較高(有9公分和10公分兩種)、寬度多2公分
那因為我睡不了這麼高的款式,所以選了量身正側睡枕(人體工學)
最近睡的一些枕頭心得 - 易眠枕 & Tendays

然後我就上天堂了(呃…不是)
我得說,必需給設計這個枕頭的人加薪
整個也太好睡了(至少對於我個人是這樣),我連三天睡過頭,而且是沈睡的那種睡
它的設計是,中間低,給正躺時把頭包覆好,兩側高的蝶翼設計
最近睡的一些枕頭心得 - 易眠枕 & Tendays

它在中間及兩側蝶翼區,最下方的支撐綿區有設計粗細不一的溝槽
我本來也以為只是噱頭,但,它真的會在翻身時自動調整並適應高度
最近睡的一些枕頭心得 - 易眠枕 & Tendays

簡單的說,因為有溝槽設計,在正躺時,會支撐好頸椎在枕頭正中心的高度
但當人翻身時,往兩側較高的蝶翼區翻過去
因為側睡是整個側臉貼在枕頭上,會去把溝槽壓下,因此讓枕頭高度自動調整
完全無壓力的翻身和回饋在剛好的高度
最近睡的一些枕頭心得 - 易眠枕 & Tendays

而較高的蝶翼區也是有較細的溝槽設計
耳朵壓在這裡也不會覺得耳骨被壓到麻,肩膀的高度也足夠
最近睡的一些枕頭心得 - 易眠枕 & Tendays

沒想到這個設計,竟然改善了我個人一直以來找不到合適枕頭的問題
而且我也感覺到自己的入眠時間有縮短
在剛躺下還有意識的時候
通常我是會左翻幾次,右翻幾次,然後正躺一下,再往左翻才會睡著
但現在幾乎是左翻完換翻到右邊就莫名的天亮鬧鐘響了
而且因為蝶翼型的設計,我不會再掉到枕頭外,也就更加避免了落枕的可能性
對我個人來說,這顆枕頭我大推,真的可以去Tendays櫃上試一試
最近睡的一些枕頭心得 - 易眠枕 & Tendays

接著,因為上面那顆枕頭太好睡
我又入手了這顆一樣是Tendays的正側睡調節枕打算放另一個房間
其實Tendays的枕頭看起來雖然都很像
但是外枕套的材質、枕心的軟硬度還有內部的結構設計都有很大的差異
官網都寫得不清不楚,非得親自到櫃上去試和問才會知道其中的差異
像這顆包浩斯系列,它的感覺比較Q彈、比較挺
前一顆正側睡調節枕比較軟,比較包覆,但又很穩定支撐,一躺就可以分得出差異
最近睡的一些枕頭心得 - 易眠枕 & Tendays

採撞色設計,一邊是藍色
最近睡的一些枕頭心得 - 易眠枕 & Tendays

另一邊是灰色
最近睡的一些枕頭心得 - 易眠枕 & Tendays

枕頸區是全部相同高度,沒有額外的加高設計
最近睡的一些枕頭心得 - 易眠枕 & Tendays

前面提到的溝槽區就是長這樣
這一顆只有正中間有這個溝槽設計,兩側沒有
正側睡枕則是正中間及兩側蝶翼區都有溝槽設計,而且數量、寬度還都不一樣
最近睡的一些枕頭心得 - 易眠枕 & Tendays

這樣看會比較清楚一點
正躺時就躺在正中央區域,翻身時,因為兩邊沒有溝槽設計
所以支撐性較足,適合側睡時不壓肩的高度
翻回正中央時,溝槽被壓下,又可以在穩定的高度支撐好頸椎
並讓這個曲面與頸部貼合,不容易掉出枕頭外,也就比較不會落枕
最近睡的一些枕頭心得 - 易眠枕 & Tendays

總的來說,因為我自己對枕頭很挑剔,畢竟我真的不太好睡
所以花了一點學費在枕頭上
但能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枕頭,能夠好好的一覺到天亮
而且是腦袋清醒又是有睡飽的狀況,真的很值得
易眠枕和Tendays都是很不錯的品牌,也的確能讓人好好睡上一覺
但我必需說,愈貴的不見得愈適合自己
一定要去試躺,試用,考慮到自己床墊的軟硬度來決定枕頭的高度
一顆適合自己的枕頭,經過一晚睡醒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頭、頸、肩都不會緊,不會痠,而且不會因為姿勢的改變而中斷睡眠
希望和我一樣很挑剔枕頭的人都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個命定之枕
認同一定要試躺+試用,以前看枕頭時還想說為什麼有那麼多型號,明明看起來都差不多XD
但真的發現枕頭的重要性之後,也是試了好幾個枕頭才找到我的命定枕:易眠枕的B系列
rptmarun
易眠枕的B/Q/K看表布好像是同時期的商品,B系列這幾天這麼冷會不會硬梆梆?
請問tendays的量身正側睡枕和正側睡調節枕這兩款使用到現在有塌陷或是其他問題嗎?最近也在考慮這兩款~
rptmarun
正常使用中,沒有發生塌陷等異常
樓主好 想請問 ten days兩顆你推薦哪一顆? 好像價位差了一半,本身也是側睡才睡得著的人,謝謝您
rptmarun
我比較推側睡枕,因為我肩膀比較寬,側睡枕的高度比較足夠。他們家的U型枕也很推,但都一定要去試睡再下手,枕頭這個東西一定要去親自體驗才會準確
其實床墊軟硬和厚度也很重要
有錢就直上側睡厚度夠的床墊
像我長期睡薄墊
正側睡只能用T字型兩邊都墊很高的枕頭

其他種翻身是方便
但是卡肩膀
可另外套枕頭套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