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新 大和器 評價 (一次失敗的經驗談)

再補兩張照片:


正新窗扇關閉後,且扣上窗鉤,窗扇膠條疊合不順。




錦鋐窗扇關閉後,扣上窗鉤,窗扇膠條疊合平順。



兩樘樣品窗比較之後,還是驗證了我一直在跟客人說的一個事實,膠條越多不代表越氣密,好的氣密窗應該在結構上去設計,減少膠條使用,畢竟膠條是有耐用年限的,時間久了就會硬化壞掉。

我想樓主大大的鋁窗,與我手上借來樣品窗狀況相同,所以不能說是產品瑕疵,只能說產品原先設計就有所不同,不是A的優點B沒有,就說B是瑕疵品吧?應該是說不過去。
樓主當初還是應該勤勞的做足功課,實地看看樣品窗,應該能選到較合適的產品,滿多人都只是在網路上比比價錢,要他們實地親自去店家看看實品還滿困難的。樓主原先在某建案體驗了錦鋐鋁窗不錯的隔音性,但為啥卻大轉彎買了正新?是我比較好奇的地方。
感謝分享,
看完眼淚都快掉出來了,
我的正新新窗真的跟你拿的正新樣品窗一樣,
膠條不平,無法壓迫密封,
正新用的膠條質地偏軟,很容易變形,
真不知這樣品質可以堪用多久,
當初店家是有拿正新樣品窗給我看,
光看樣品窗無法知悉問題這麼大,
當初就是貪圖正新便宜3000元,
剛好泥作補窗費用約3000元,
想說電視廣告及公車車體廣告上常看到于美人與正新氣密窗(同窗好友?),
正新砸大錢廣告,品質應該不差,才會選擇正新,
殊不知氣密窗的學問就在中間設計差別,
如果正新能在中間窗框上訂製一個如同正新的塑膠壓條,
讓兩窗在開啟連動把手時可以把中間壓緊,
應該不是很困難或花錢的事情,此外,
當初網路爬文有人寫大和器比大和賞好,要消費者不要認錯產品,
我有親戚家裡裝大和賞,關門瞬間立刻有與外面隔絕的感覺,
當時我以為裝大和器更貴,
所以效果應該比大和賞好,
結果卻不逕然,
希望我是最後一隻白老鼠,有意購買氣密窗的人請多注意我所誤踏的地雷..
ps:正X那個膠條多出一小段出來不知用意為何?多那一小段關窗時容易卡到讓膠條變形,反而無法密封,但樣品窗和實體窗都有那一小 段,好像不是特例,有人知道原因嗎。


proman1979 wrote:
ps:正X那個膠條多出一小段出來不知用意為何?


應該是為了預留長度來防止膠條將來縮短。
為了可能日後收縮而留長,
造成現在每次拉動都卡卡變形,
這設計的原理太深奧了....

咪芮哆 wrote:
我是看您po的影片...(恕刪)


咪芮哆大大實在太厲害了,
我完全沒有發現中間兩片框架沒有完全重疊,
今日動手調整C型勾
原來位置

調到最深

連動把手開啟時,密合度的確提高,另三面也壓的更緊.

中間漏風終於比較不明顯,如果C型勾能調整的範圍更大,或許效果就會更好.
另外,大大所說的「被疊的框架角線應該要能看到」,是指應該要能看到紅色的線嗎?
目前調整後關起來只能看到藍色的線,這樣正常嗎?
proman1979 wrote:
是指應該要能看到紅色的線嗎?...(恕刪)

我說的角線是指藍色那條應該要跟上面倒數第二張內窗框有貼紙那個面對齊
貼的圖片若已經調整過~我是覺得還不太夠,可以在試一下扣片被蓋住的螺絲孔位置
同尺寸鋁料兩片窗重疊不應該會錯位,除非特殊設計或加工精度問題....裁不準


我是住家修繕時要改窗有稍微研究”窗型”的特性才決定依使用需求配何種窗型
撇開建築本身材質的因素,我家的固定窗'推射窗'橫拉窗實際使用上~
價格低且隔音最好的是固定窗配超厚玻璃,純粹是採光功能
其次是推射窗,開窗僅是通風空氣流通
橫拉窗隔音是這三種窗型花較多錢且效果排最後的^^
橫拉窗如果用膠合玻璃 加上氣密條 效果應該也不差吧
我家也是這家不曉得是因為最近溫差大 陽台密閉氣窗有2片 外面那片突然裂掉 拍給建設建商傳給廠商卻說是人為 但我們這棟有1/3住戶也這樣 廠商要來我們家可能家裡人不再 卻直接跟建設直接判斷人為 當時我聽到生氣直接拆窗謊言說 連看都沒親自看就直接說人為 廠商可能謊言被拆穿 遲遲拖2個月卻沒消息 意思要我們付錢他才肯來換 你想 有1/3住戶都這樣 保固內應該我們不用付由建商 我才搬進來4個月 誇張

這隔一天



我之前用「正新」關鍵字 Google 結果找到鵝牌,還以為正新就是鵝牌,今日才知道正新的全名應該叫「正新大和器」,跟鵝牌是不同家公司吧?還有樓主文中有提到一家「大和賞」,一查官網說是日本的品牌,不知道台中有沒有經銷商可以去看樣品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