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古典音樂陪伴您心靈(2020.4)

Grieg Piano Concerto 這個很讚!
謝謝分享。
感謝分享
shang4538 wrote:
2017.1.1 讓...(恕刪)


Marc-André Hamelin .. 1961(55 歲),加拿大

Brahms' Piano Concerto No. 2, Op. 83
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Brahms Piano Concerto No 1


台北市..4/3 下午12:48
陽光灑滿大地..溫暖的 23°
午后時光來聆賞2首..布拉姆斯 鋼琴協奏曲

網路youtube,太豐富了,眾多新的版本任君..隨取隨聽..
好多年了,對打開音響..聽CD這檔事,少了許多樂趣....


這裡分享的..超清視頻..都是.youtube.的..
大場景用 Wifi連網至..電視大螢幕看..更讚


Conductor Daniel Harding..1975年(41歲),英國
Amsterdam Royal Concertgebouw.

線上聆聽,請戴上好點耳機,音響感受一定爽多多...
古典音樂的正面能量是什麼呢?我也曾習慣到演藝廳欣賞音樂,
想到德布西的快樂島,我喜歡它的創作背景,回想旅遊過的地
方,初次在馬祖的東引,待了快10天,每天下午都會到東湧水
庫的步道上散步,讓我覺得自己彷彿走在戀愛小徑上,只是我
更喜歡德布西的黑娃娃的步態舞。


東引的東湧水庫
shang4538 wrote:
網路youtube,太豐富了,眾多新的版本任君..隨取隨聽..
好多年了,對打開音響..聽CD這檔事,少了許多樂趣....



純音樂欣賞,跟音樂影片欣賞,基本上是很不一樣的兩種方式.

音樂影片欣賞的好處是帶入演奏者的動作與表情加上音樂的表現,並且有世界各個不同音樂廳的感受,以及觀眾熱烈激情的反應,這是單純聽CD所達不到的.

但是聆聽CD則是帶入聽者的純音樂與音質感受,加上聆聽者魂遊象外的思想空間,這又是另外一番境界.

這就是同樣一個故事,有小說(書),有音樂劇(或歌劇),也有電影. 但有人就是偏愛自己讀小說,融入自己的想像空間,而不是去看電影.

另外,我也買了不少音樂影片的BD,都是最新的數位多聲道,但不知為什麼,BD Video的音質就是達不到純BD-Audio,或SACD,或CD音質,更不要說是上傳Youtube之後,音質更是差得更多.

所以雖然我也愛看BD的音樂影片,也喜歡用Youtube看(免費的),但卻取代不了我安安靜靜閉起眼睛,純欣賞CD或SACD的更佳音質!

Monte920 wrote:
我也買了不少音樂影片的BD,都是最新的數位多聲道,但不知為什麼,BD Video的音質就是達不到純BD-Audio,或SACD,或CD音質,更不要說是上傳Youtube之後,音質更是差得更多....(恕刪)


1. 以我使用經驗 藍光影片在音質也一定比CD好 除非是特殊高等級CD播放機 我沒聽過 或許會比BD好 畢竟我藍光播放機才一般電腦光碟機+Power DVD而已 效果就已經相當驚人了 若是有專門的播放器想必更是不得了 待有機會購入再比較就大概知道了 畢竟鑑定古典音樂錄音 還是要有相當經驗 除了唱片要聽很多以外 現場音樂會演出更是不可少 所以在鑑定音質這方面 個人是有相當程度把握至少都有90%以上的準確率

2. Youtube是不可信任的網站 無論音質或畫質 我比較過同電視台提供的原始畫質1080p檔案 光大小就差五倍 很明顯Youtube為流量及觀看次數而提升速度 將檔案做了壓縮 音質更是優先要被犧牲 基本上凡上傳一定強迫壓成128k mp3 這等級的音質聽些錄音不佳的流行歌ok 通常不會有明顯瑕疵 要換作動態大的古典樂就差很多了
pariah.T wrote:
以我使用經驗 藍光影片在音質也一定比CD好


你提出有趣的點. 但在你下此結論前,有幾點條件你是必須先控制好的.

1. BD vs. CD vs. SACD vs FLAC.....等等的錄音母帶音源要相同. 很好的例子,是柏林愛樂最近出的一些專輯,如以下我擁有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巴哈馬太受難曲,約翰受難曲, 這些專輯附有BD video, (貝多芬的還多了BD Audio), CD, 以及密碼讓你去他們的網站下載高解析的FLAC檔案. 所以你能夠在同一個母帶音源下比較這些不同format的音質. 若是拿不相干的藍光比CD,那根本就是張飛打岳飛!


2. 我的機器有Oppo 95, Cambridge CXU,都可以放藍光,也可以撥CD. 同樣的機器才能有公平的比較.

3. 如果單以數據來看音質,那BD影片二聲道與多聲道都是用16 bit 48kHz, 小勝CD的16 bit 44.1kHz; 但輸給SACD (約相當24 bit, 88.2kHz; 包括多聲道與二聲道), 也輸給高解析的FLAC (一般是24 bit, 48kHz or 96kHz or 192kHz).


4. 藍光影片與CD雖然取用同一個錄音母帶,但編輯則有點不同. 藍光影片著重於現場,你如果把電視關起來不看影片,只播音樂,那你會聽到裡頭的現場雜音較多,迴音較重,聲音有時較糊,動態較窄. 而CD編輯時通常錄音師把現場雜音去掉,解析和動態都純化過,變得比較寬. 那到底現場好還是純化過的音樂好? 這就見仁見智,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了.

5. Youtube都經過壓縮,所以音質無法相提並論,這是大家都同意的.
又來到週末了..邊喝著咖啡邊看2位專業的分享文..
覺得, 今早的黑咖啡滋味,特別甘醇甜美啊..

勝過千個情人香吻
­咖啡 .. 咖啡啊!
我只要咖啡 ..
若想盛情款待 我的人啊..
就倒給我一杯好咖啡吧 ..(德文唱詞)

1734年,音樂大師 巴哈 的「咖啡清歌劇」" Kaffee Katate "。


大家來輕鬆一下..管家女僕..
裴高雷西 1710年生..義大利作曲家
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 La Serva Padrona
版本一

版本二

是一齣喜歌劇,劇情講一個俏皮女傭Serpina ...

上了年紀..特別體會出..自得其樂..能讓生活注入正能量..

台北大安區..4/21 上午 29°C
別被太陽騙了,氣象:今晚到明晨北台低溫探17度..
我也蠻愛聽古典音樂紓壓的
謝謝版大的分享,回個文做收藏^^
平常就有聽古典樂的習慣 這個分享很棒

謝謝版大 每個都很好聽 身心靈釋放的感覺很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