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說跟錄音有關?我倒不認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因為音樂的本質〈包括詞、曲、編曲、製作、歌手〉等等,樣樣都差,錄音好有什麼用?
現在我常回頭去聽過去2、30年前的流行音樂,那種好聽真的是出自音樂的本質,跟錄音好不好沒有那麼大的關係,如果現在有一首跟當年一樣可以大賣幾十萬張CD的Hit,我相信大家還是不會買音質比網路傳輸好的CD!
而且要聽到好聲音,又跟播放器材有關,說實說跟以前比,現在的流行音樂錄音好很多,但我就是聽不下去,包括江蕙的,虧我到現在還是她出一張我就買一張,卻也馬上的急凍一張!還有之前一位團體中的女歌手出自己的唱片,大家有聽出她的抖音是機器抖出來的?!所以不是硬體上的問題,軟體或者說軟體的製造,才是問題所在!
管妹...是誰啊?
straypoei wrote:
現在去唱片行只會買爵...(恕刪)
沒錯 台灣唱片藝人過於浮濫
五音不全也敢自稱歌手 根本是詐欺疑犯 ...加上本地觀眾的低俗品味 就是我們看到的結果啦
只有古典 jazz這種東西最抵買 才有價值感
台灣就書跟cd這兩物最便宜 喜歡的想買的都不用擔心價格了
但雖不過幾百塊 買一張爛片好像被人耍的感覺很不好
國外的音樂製作水平高 讓人願意掏錢
有時候聽聽電音的東西也很不錯...
以後的唱片行也許要經營特殊的客層吧 有自己的風格 有自己的選擇 走向 類似誠品音樂那樣
畢竟這是一個很成熟的市場了 現在有自主的唱片消費族群未必適合過往的大雜燴唱片行了 又有網路
但我還是不希望cd店消失 畢竟實體店面提供無可比擬的瀏覽功能 我喜歡進去閒晃 一張一張試聽 勝過在網頁上找尋...
但也許只有我這樣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