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543543 wrote:錄音工業改變人類聽音...(恕刪) 確實!剛出來留學的時候窮學生買不起也沒地方放好音響。要聽古典音樂只有到學校音樂系聽免費現場 ,前前後後聽了兩年。做事多年以後有錢有閒買音響在自家聴。可是不管是管樂弦樂還是交響樂,總是覺得沒有在現場好聽。還好家裏有個 Baby Grand。老婆是音樂教育碩士,沒事彈彈聊勝於無。
哥普拉 wrote:前陣子工作壓力大,想...(恕刪) 相同的曲目可以一直重覆聽在熟悉之後,了解曲式和主題後還會找不同的樂圑或是指揮家版本比較不同的所在但可惜找得到的錄音版本很多都會受限最多的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卡拉揚和阿巴多這些大師的版本偶爾會找到一些不同的版本也是不同的樂趣
夜曲Nocturne : 蕭邦21首(或22首), 不管旋律多優美, 後人在文字上總是形容是紀念逝去的愛情, 牽引著我們的聽感, 也就朝感傷的角度去延伸早年CD時代, 見到或買到也只是1' 2位演奏家的版本, 串流音樂開始, 有心的竟然能在平台找到30幾個不同版本, 旋律儘管相同, 意境和情緒的表達卻各異, 也有所差距, YT上還有6小時版, 22首一次演奏, 無廣告...夜曲 : 捷運松山新店線進站曲, 平時少有人注意, 但夜深人靜末班車時就會明顯感受...周杰倫2005夜曲MV, 大風雪碑前鮮花, 用死亡凸顯逝去的愛情, 那個起始彈奏的琴聲和歌詞 : 一群嗜血的螞蟻 被腐肉所吸引...為妳彈奏蕭邦的夜曲 紀念我死去的愛情...反覆又反覆無情的我, 平淡無趣的人生, 怎能體會...
容許今天跨界推薦「韓國最高爵士樂手」Woong San(雄山), 女性, 不用懷疑, 在日韓發行的唱片界稱呼她為實力與美貌兼備的歌姬( 姬者公主 / 美女的意思 )她在17歳開始在一間寺院修行, 師父授與法號, 就是她現在歌手的名字 Woong San(雄山) , 在嚴格修行的日子中, 發掘出自己那種歌唱力量。出關下山遂即展開爵士歌手之道。她歌聲充滿正能量, 剛柔並濟, 不頹廢不無病呻吟, 自作與翻唱各半, 試聽就從Vivaldi's song, Lost in my heart, Promise...開始吧, Spotify , Apple music , YT...上都有, 要用英文字找喔, 像Dizzer音樂平台更把她的名字翻譯為( 邁山 ), 怪不得找無, 算是一位被姓氏埋沒20年的藝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