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疑點解開,宅爸十分欣慰
疑點一
抗戰時,KMT 各軍校多遷至四川大本營,嫡系軍校生可以打包撤台
os : 沒聽過先父去過四川
疑點二
貴州有啥寶貝,蔣介石願意打包帶走 ? 當地反共游勇 ?
地方勢力多半是牆頭草,誰情勢好靠誰,蔣介石根本不在乎貴州軍閥

答案出爐 : 海歸派精英在貴州涵洞內創立的飛機引擎工廠
一來 KMT 軍校搞不出引擎,二來海歸派不見得喜歡 KMT 官僚文化
海歸派就地取材,招募了一批貴州當地的知識青年 (師專剛畢業,主修英語的先父)
先父在貴州最後的日子 ........

1949二月,空軍總部決定將大定廠遷往臺灣,並撥出黃金10萬兩作為
遷廠費用,第三任廠長顧光復親往台灣勘查選定廠址。五月撤銷原建制,改設大定疏運處及
拍賣委員會,五月十九日開始進行遷廠。 遷廠路線,預定人員物資先經貴陽運至柳州集中,
再分二途:
一由空運直達臺灣臺中;
一由船運沿西江至香港,再換海輪轉往臺灣基隆。
初因計畫周密,秩序井然,但數月後戰局迅速惡化,無法完整遷出。至九月間始洽妥一艘
千噸級美國登陸艇,裝載最後一批物資從柳州直航臺灣。 亙遷移全程,最終運抵目的地的
機具大約五成,但人員方面則因國人安土重遷等觀念,來臺官兵員工約佔全廠三分之一。
陸續轉赴位於臺中縣清水鎮中社里的新址,年底遷移完畢。 同年十一月一日修正編制,
並改稱「空軍金工發動機製造廠」。十二月一日,又恢復原番號「空軍發動機製造廠」。
1952四月一日,該廠改隸空軍供應司令部。
1954十一月一日,併編於空軍第三供應處,番號撤銷。

北京娃兒今日收到貴州畢節老家寄來的族譜,有幾百頁,半個手掌厚

確認宅爸為明朝初年畢節衛良弼公,有信支,第18代長孫


族譜紀錄到 Y2K 左右,錯誤不少
畢竟族人開枝散葉,追蹤困難,尤其遠在台灣,能有記載算不錯了

大伯 AA 早逝,無子嗣,故宅爸躍升為18世長孫

再添一作 !

研讀北京娃兒傳來三頁 snapshots 的族譜訊息
宅爸發現在一個貧窮的農村裡,祖父表現太突出了 !
宅爸有幸在台灣蓬勃發展,一定不只是貴州的祖輩辛勞打拼
如天下父母,賺錢供娃兒念雙語,Tier-1名校,留美留日 .......

姊妹回憶說道,村里不少40后仍是文盲,未受正規教育的1900后祖父竟能讀能寫 !
os : 不是大家熟悉的 Y2K 00后

決定深挖下去 !

宅爸直接張貼已完成的 ppt

自律甚嚴,隨時吸收新知的年輕祖父是一個拚命三郎 !
在他的努力下,很快致富,改變了子女務農的宿命
參考 : 中國改革開放後,叔公(祖父弟弟)的子女跟隨貴州眾生的腳步 -> 去沿海打工 !

而祖父的子女則走上一條完全不一樣的路 !
1.他鼓勵先父念書,參予航空引擎工廠培訓,抓住機會來台灣
註 : 整個引擎工廠有 2/3 留下,不難理解,航空引擎工程師&技術員,中共一定歡迎
2.留在大陸的叔叔也被要求念好書,專攻地質,在礦產豐富的雲貴高原,一樣是稀缺人才 !

不論宅爸(摩爾圈老兵),老弟(台大教授) or 雲南的堂姊妹(國企二代)
我們都萬分感激一位不平凡的祖父,子孫得以遠離貧困的貴州山區
餘生過著中產階級安逸的日子



大陸家人很忌諱宅爸問起文革,立刻跳開話題
於是找了一位口直心快,少一根筋的,聊了一個下午的黑五類家人文革史
註 : 這可不是看電影,演員甲乙丙 ...... 演示文革場景,干我啥事 ?
跟看戰爭片一樣,死一堆人,干我啥事 ?

被鬥爭的是你認識的家人啊


宅爸簡單解釋一下文革是否慘烈 ?
以台灣選舉為例
油水多的職位 = 潑糞,黨+政+媒+側翼照三餐+宵夜攻擊,務求打趴對手 ! 一輩子別再選 !
韓國瑜是好例子
冷門缺,油水不多 ? 競爭相對理性,口水少很多

國企是肥缺 ! 鬥倒既有管理階層,就換你喽 !
so 鬥爭非常沒有人性,最好被鬥者自殺
不然日後平反,他還有機會反撲

兩者道理相似
但也有差異 ! 比如在台灣指控宅爸是中共同路人,大家當笑話看就好
對岸指控你是台獨分子 ! 就不好搞了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