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來談香港-台港人民友好

沉船每一天 wrote:
真是讓人不無感觸呀,...(恕刪)


香港以前的殖民政府有沒有遠見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知道香港不是他們的地方,犯不著為香港制定有遠見的發展策略而承擔風險和責任。香港今天的困境不是大陸造成的,而是80、90年代看上去不錯,能讓當時的香港人撈得風生水起的產業政策。
至於供電這個具體的問題,可惜樹生不出電,風刮不來電。不然你想怎樣?燒煤嫌污染,燒天然氣嫌貴。要不在大嶼山建幾個核電廠?
很好的一編聯誼文章,就是給人攪破壞。這就是香港現況的縮影。

moriarty1 wrote:
香港以前的殖民政府有沒有遠見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知道香港不是他們的地方,犯不著為香港制定有遠見的發展策略而承擔風險和責任。香港今天的困境不是大陸造成的,而是80、90年代看上去不錯,能讓當時的香港人撈得風生水起的產業政策。
至於供電這個具體的問題,可惜樹生不出電,風刮不來電。不然你想怎樣?燒煤嫌污染,燒天然氣嫌貴。要不在大嶼山建幾個核電廠?


香港今天有什麼困境?是指經濟上的嗎? 實在的說,我小時候住公屋,能步行到達的都不坐車,現在住私樓,駕歐洲車,一年往外跑幾次;中小學時身邊的朋友都不再居住公屋,豐衣足食。是指政治上的嗎?這裡不談政治。

供電問題?大大倒是有很多有趣的想法。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1&t=3815803&p=6#49239107

樹生不出電,風刮不來電?煤炭不是樹木化石?風力發電又是什麼?
spock031017 wrote:
很好的一編聯誼文章,就是給人攪破壞。這就是香港現況的縮影。(恕刪)


對於那些深圳或是大陸其他地方來的朋友,我也不覺得他能破壞這裡什麼,反正每天街上都看的不少,早騷不著癢處了 ~
沉船每一天 wrote:
香港今天有什麼困境?...(恕刪)


例如產業結構單一,持續增長乏力是不是一種困境?不然現在普遍的焦慮心理是怎麼來的?

至於您關於電力的那些高論...您大概不是理工出身吧?離開具體的量化分析你那些說法都沒有意義。食鹽也能毒死人,但拋開劑量談毒性沒有意義。
(另外您似乎很愛摳字眼誒。我說樹上長不出電是化用某香港前高官的反問句,即猶言不可憑空而生之意也。)

moriarty1 wrote:
例如產業結構單一,持...(恕刪)


能夠說出 "所以發電量就是用電量,對宏觀經濟估計來說,兩者的差異可以忽略不計。"這種警句的,大大一定是理工出身的吧?

發電量就是用電量,但兩者又有差異,小弟真的搞不通,大大可以用算式演算出來給小弟受教?

沉船每一天 wrote:
能夠說出 "所以發電...(恕刪)


好比您每月的收入固定90%給阿嫂做家用。那麼討論您的收入變化趨勢時,用您的收入或者用阿嫂收到的家用數據都可以。
moriarty1 wrote:
好比您每月的收入固定...(恕刪)


小弟的問題是 怎麼 "發電量就是用電量,但兩者又有差異" ~ 是名稱上的差異?請大大用數式演算,不要語言偽術,謝過了。

沉船每一天 wrote:
不要語言偽術 ...(恕刪)


這裡的人大多不明白這個港式雙關語的,所以您大可不必玩這個語言的藝術。
moriarty1 wrote:
好比您每月的收入固定90%給阿嫂做家用。那麼討論您的收入變化趨勢時,用您的收入或者用阿嫂收到的家用數據都可以。(恕刪)


嗯,忽然又有什麼相關語的,不過你明白就好了。或者我再問的白一點:

我收入的90% = 阿嫂收到的家用 -明白
所以'我收入的90%' 或 '阿嫂收到的家用',在討論收入變化趨勢是同一個指標 -明白

但 '我收入的90%' 和 '阿嫂收到的家用',兩者的差異可以忽略不計 (大大的原句 "所以發電量就是用電量,對宏觀經濟估計來說,兩者的差異可以忽略不計。") -不明白了

其實大大是想說阿嫂拿起了我交給她的家用中5%作私己錢,即是香港人所說的打斧頭,所以兩者的差異可以忽略不計,免得傷了夫妻和睦,對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