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從日本東北自駕九天回來,跟times租車,真的不確定新聞裡頭所寫的是幻想文還是真的!原因是租車公司的人絕對沒那麼‘好禮’,還有在旅途上可以傳訊息去問地圖系統怎麼用的?!! 是哪一家跟我介紹一下!
在仙台times租車的感覺是
1)英文不可能通
2)跟他講少許的日文不耐煩聽
既然語言沒辦法通、除了市內電話又沒有其他的溝通管道,我不確定新聞裡頭的太太傳照片給租車公司,用的是什麼? 之所以知道除了市內電話沒有別的溝通方式,是因為我不小心落了一個資料夾在仙台車站東的times,用我的爛日文打電話去問,不耐煩地告訴我沒有、沒有。
Times的確是有另外一個溝通方式 - 透過email與Chat,回覆很快;但車子都已經在高速公路上了,還在問地圖系統怎麼用?(沒有roaming 用Google Maps輔助嗎?)
之所以會分享並不是百分之百確定新聞上是假的,只是分享不管這一次跟times租車,上一次在北海道跟Elvis租車,感想就是價格在網路上或者是現場談好,車子鑰匙交給你,大約解釋一下,有懂沒有懂是你的事,然後就拜拜了。唯一的ending是還車的時候請你把加油的發票給他看。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41111/2852560.htm
1.國際品牌連鎖,如Hertz, Budget..
目的當然是以跨國品牌的形象吸引本地及外國客
但是不見得有強大的外語支援
2.日本當地的大手租車,如Times(原本是馬自達租車), Toyotarent, Nissan, JR...
特色就是車多,點多,package琳瑯滿目...
外語支援普遍弱,不過仍有解法
3.擺明了是外國人向的觀光租車公司,像OTS (O是Okinawa,不過在別地區也有)
特色是針對目標國族群的語言服務,觀光服務..等
新聞中提到的達人租車,應該是第3類
所以有個line什麼的可以跟user連絡,應該不會太意外
至於Tocol, Tabirai...這些只是媒合平台
Jalan,樂天也有平台
我沒租過第3類, 因為平台在價格先決的前提會把我帶到1,2類
我感覺日本本土公司的文化,似乎不喜讓員工以電話以外的方式跟客戶聯繫
可行的做法是事前打電話到租車店去(當然是國際電話),馬上表明你是外國人,需要講中/英文(當然是用簡單的日文跟他說)
運氣好會有其他會外文的店員來接(外國人打工愈來愈多了)
差一點他會給你另一個電話號碼,請你打去溝通
這個電話可能是總公司的外語客服,在這電話裡設法把所有的特殊需求,不論是安全座椅,ETC, Pass..都一次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