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程飛往峴港,四天三夜安排會安古鎮、迦南島、巴拿山、山茶半島、山水海灘等景點,此行費用不多,超值再「峴」!

出發日原是豔陽天,開往機場週邊停車場,坐接駁車前往國際線,省去繳停車費的支出。

小港機場有廣大外籍移工出入境,行李整理檯標語除中、英文,還有泰文、越南文與印尼文,應該是全台首見。

參加午去晚回的團遊,沒有自由行安排遊程的挑戰感,選擇哪種?看個人的需求與能力,選擇適合的旅遊方式?才能有愉快的旅程。

峴港位於胡志明市(第一大城市)與首都河內市(第二大城市)的中間地帶,高雄到峴港國際機場距離約1500公里,飛行時間約二個半小時。

集合報到時間,滿滿出遊人群。

下午起飛的班機不供餐,準備在越南吃不到的刈包,越南有簡稱「法棍」的法式長棍麵包,期待體驗不同文化與飲食。

完成托運與証件查驗。小港機場動線明確,裝飾多樣化,代表國家門面的機場該是這樣。

此行搭乘醒目虎紋尾翼的Airbus A320客機。

小港機場為塑造親民形像努力不少,連鄉下才有的古早「柑仔店」都搬來登機門,還有閱讀區與兒童遊樂場設置都很用心,



登機門也有時間坐坐電動按摩椅。

相較桃園機場由書法家朱振南與作詞家方文山一同創造文學之牆「在旅行的路上」,小港機場「美好旅程從此刻開始」,更有旅行的期待…


剛才的晴天變成雷陣雨一直下,擔心是否能夠準時起飛…

果然因雷雨延遲,執勤機組下班時間又更晚…


望著茫茫天雨,空橋機口變成圖書館。

所幸雷雨只下半小時,終於廣播登機。虎航經濟艙座位小,安排在逃生口能伸直雙腿,難得小確幸。

乘客坐定,Airbus A320取得滑行指示倒車準備起飛。

雨中拉起機頭,機輪收定時往下看高雄已在眼下。拉起機頭飛向千里之外,在台移工人數達25萬人的越南。

虎航僅設經濟艙,減去商務艙服務人員,時間、人力、重量都精簡是廉航的特色。

有時間了解即將到訪的越南中部最大城市的峴港。為中部最大的深水港口與商業中心,

峴港自古以來就是國際港口與轉運站,非常繁華。也是古代「占婆王國」的首都,現今市區還留有占婆時期的遺跡。

如果午餐消化的快,機上有鹽酥雞與泡麵。只要口袋夠深,能在機上享受不一樣的服務。

久違的高空陽光讓人愉快,窗外鮮明虎紋塗裝小翼,非常醒目。

越南是世界上第二大咖啡出口國,僅次於巴西。咖啡與麵包都是昔日法國殖民下的產物,不僅融入越南,更成為生活文化的一部分,也對經濟有關鍵性的重要。

喝完罐裝咖啡小睡一刻,未如願看見東沙島與西沙,已經飛抵峴港了。

從空中來看峴港市特別有感,峴港人口約一百二十萬人,是越南第四大城市,僅次於胡志明市、河內市和海防市。

停機坪發現越南航空「金蓮花」標誌。越南視蓮花為民族文化的象徵,代表能夠承受逆境與追求完美的精神。

峴港對越南歷史有重要意義。1965年3月8日,3500名美軍陸戰隊在峴港登陸,代表美國正式插手越戰。直至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西貢(今稱胡志明市),南越政權倒台,長達十年越南戰爭結束。(網路機場照片)

時至今日峴港國際機場是越南第三大國際機場。距離市中心僅2公里。

電動按摩椅比小港機場高級。

峴港地處古都順化附近,知名景點有會安古鎮、美山聖地等世界遺產,另有迦南島竹桶船體驗水椰林原生態自然風光。還有山茶半島矗立高68公尺(亞洲最高)的望海觀音像。


目前最吸引遊客的新興景點巴拿山地標-「佛手黃金橋」。

很快來到一樓簽證、海關。

走下空橋看見多國語文指示牌,已經到越南了。

行李轉盤前有多個櫃台販售手機網路服務,可以現金或刷卡,簡單中文也能溝通,服務人員幫你的手機處理到上網完成。

機場有搬提行李服務,經過隨身行李查驗就能離開。

終於一睹越南落地簽證。須由越南旅行社申請,能逗留30天,不能延期,效期一次。

機場大廳有外形可愛的海鷗迎接旅客,是峴港國際航廈的吉祥物Helpy。

峴港計程車不像台灣計程車都是黃色,不同的車行,顏色也不同。收費約為每公里18000越南盾(約台幣23元),起步價25000越南盾(約台幣30元)。

導遊載起越南斗笠歡迎大家來到峴港。三角斗笠能防曬防雨又美觀,是越南農夫的日常標配,越戰電影裡必有道具。

說明正值初夏,天氣很熱,室外38度左右,要穿短袖或短褲與涼鞋,帽子。女生要帶防曬用品。

越南只有三種天氣:「早上熱,中午很熱、下午非常熱」,記得多喝水才不會中暑。

外觀有越南國旗與黨旗並排懸掛是公家單位,門口有古砲是營區。


雖由共產黨當家做主,還能感受燈紅酒綠的夜生活狀態。

越南共產黨在1986實施革新開放,人民直選國會議員。共產政府參與國際事務,人民努力掙錢發展經濟、為全球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路經漢江旁亞洲樂園摩天輪,據說慢慢的轉一圈,能將峴港夜景盡收眼底。

橫跨漢江的龍橋和漢江橋是往來兩岸的主要橋梁,遊客在晚上步行橋上欣賞河岸夜景。

每到假日晚上,龍頭會有噴水與噴火表演。吸引居民和遊客。(照片取自網路)

全長500多公尺的龍橋,龍身有500多盞LED燈,夜晚會變換各種顏色,讓峴港的夜景更多采多姿。


此行第一個景點在漢江旁,APEC公園晚上來較涼爽,不收門票,過馬路就到了。

APEC公園為紀念2017年越南主辦的APEC(亞太經合組織)領袖會議而建造。

公園特色有許多大型雕塑,代表APEC各成員國的文化和傳統。像尋寶一樣的逛,照作品風格,猜猜是那個國家贈送的作品也蠻有趣?

先找台灣捐贈的藝術品「生命之樹」。

其他有香港「高山流水」與越南「起源」、美國「雲船」、日本「智慧之光」等作品。




離開APEC公園往餐廳路程,見識到比台灣還多機車的機車王國。

越南有一億人口,是世界第15個人口上億的國家,在東南亞位列第三,有將近六千萬輛機車,讓越南成為世界上第四大的機車王國,僅次於中國、印度、印尼。

機車在越南還是生財工具,像計程車一樣的付費機車,穿梭在亂中有序的馬路上。

來越南第一餐,體驗越南風味餐,啤酒一定要喝---

每個國家都有代表性啤酒,台灣是台灣啤酒,越南也有自己的特色啤酒。
(喝酒請勿過量,有礙健康)

酸辣開胃的越式春捲是典型越南料理,相較台灣吃過的炸春捲(下圖),在燥熱的天氣裡來吃更有酥脆口感!


餐後水果西瓜。

餐廳外熱買的水果是東南亞最代表性的水果山竹,台灣少見的山竹在夏季大出,趁著來到越南時大啖一番。

有些高級飯店有禁止山竹的規定,最好不要房間內食用,因為山竹的顏色會弄髒床單或枕頭毛巾。

經過峴港最有歐洲特色的粉紅大教堂。建於1923年,規模不大,卻是峴港最粉嫩的地標。

來越南要換錢才能購物,雖然台幣也有收,不必一口氣換太多,給小費或買水果,最好用完再換,挺方便的。有一元美金也能當房間小費。

1000台幣可換75萬左右越南盾。台灣人來越南玩,秒變百萬富翁。

抵達晚上入住的四星級渡假飯店。


這裡要住二晚,蠻超值的,

浴室以透明的落地玻璃窗為隔間,上廁所要將窗簾拉上。蠻特別的設計,讓人竊喜…

雖然插座電壓與台灣不一樣,帶轉接頭用於電器,一般手機或行動電源可使用插頭。

房間附有小冰箱,飲料都要付錢的。

飯店對面沙灘旁有小雜貨店,販賣日常用品與零食,當然比房間冰箱的還便宜。


越南與中國、北韓等都實施一黨專政,打開電視有「偉大、光榮、正確」的思想教育。雖然體制與民主國家不同,愛國心都一樣---

一早晨光中,開窗是海景與泳池,與上次北海道窗外暟暟白雪完全不同…

今天終於能好好看看,與以前越戰片中完全不一樣的「早安 越南」!

雖然是社會主義國家,飯店早餐還是可以的。


窗外是越南人民的日常,莫忘世上苦人多---

早餐主菜吃越南標準版河粉!

台灣有很多專賣越南小吃的店,隨時都能品嚐到一碗河粉料理。(攝於台灣)。

餐後水果沒有台灣的甜與好吃,這是植栽技術的差別。

床頭小費是二萬元(台幣25元)。據統計越南工人每月平均收入約700萬越南盾(約台幣8860元),對台灣人來說越南物價便宜,多給小費也是肯定辛苦的付出。

吃完早餐享受飯店設備還能補眠。十點出門,太熱還能午休吹冰氣。峴港不只超值,還是渡蜜月的好地方。

載上斗笠,要搭船去迦南島一遊。早上就很熱,冰涼的礦泉水不可少。


觀光遊船是膠筏改裝的觀光船,大家排排坐,還能讓遊客體驗操舵航行的樂趣。

河道有箱網養殖區,魚蝦隨著潮水滋養成長,中午海鮮大餐的來源。

還沒看到竹桶船,先目迎一船載歌載舞的當地遊客。

竹桶船原是漁民近海捕魚的小船,碗公造型非常特別,幾乎到峴港遊客必訪的體驗行程。

斗笠有彩繪,大多是自由行的外籍遊客。

為確保遊客安全,穿上救生衣,還有安全人員守護,確保無慮。

竹桶船以竹條編成,兩人一艘,坐好不亂動,好好享受自然風光。

千萬別把手放在竹桶船邊,碰撞時會受傷,務必小心。

辛苦船夫要保護遊客,划船也兼攝影師,還幫忙釣螃蟹與炒熱現場氣氛。

拍完照開始探險水上椰林。天氣很熱,費心幫遊客打傘。

水椰林裡試試釣螃蟹?這是有難度的體驗行程,卻摸到二個大蛤蜊。


船夫熱情打招呼,大喊:台灣好。越南也是好,卻是好熱,總比淋雨好…

河道探險後上演風火輪的精彩畫面。

竹桶船宛如旋轉咖啡杯,360度快速轉動…


「風火輪」很剌激,需量力而為,帶給遊客難忘的回憶。
雖然不知道船夫的名子,比手畫腳中知道他有二個小孩,微笑與小費是共通的語言。

很快船夫將所有竹桶船綁在搭成臨時舞台邊,開始載歌載舞。應該看遊客是來自那個國家?就撥放那一國語言的歌曲,然後開始瘋狂演出,歌詞熟悉度比台灣人還準,整個氣氛都被炒熱了…
表演者是我看過最開心的越南人,與平常在街上帶著疲備騎電動車的越南人完全不同,也許這就是人生…

明顯看出是有分工的表演隊伍,有載客,有熱場助興,有像開個人演唱會一樣載歌載舞,越南人在自已國家也能開心賺錢。

台灣人都是大方的,辛苦的勞務所得在這裡。

漁夫表演撒網、收網,有沒有捉到魚不是重點?

船夫把我的小費送給表演的船夫,辛苦工作的他還懂得分享,再給他一張…

還來不及說再見,不知他是趕場?還是去找剛才的船夫索回他的小費?

遊船完畢,登上迦南島,水邊有水椰子,島上種絲瓜等作物,很有農家樂的感覺。

午餐在高腳屋內享用,體驗水上人家生活。

海鮮都是當天捉補,選好下鍋。

迦南島海鮮大餐。

越南米煮的薑黃炒飯,很有南洋風味。

每個人都能吃到一隻比臉還大的螃蟹。


餐後水果紅毛丹與龍眼。紅毛丹在台灣不常見,需左右扳開,果肉透明,口感像荔枝。


再來一杯冰咖啡。(台幣40元)

越南咖啡有專門沖泡器具。一般泡法將咖啡粉放進咖啡濾杯中,蓋上濾壓板倒入熱水,隨後咖啡會從底部流出至杯中。

結束迦南島行程。

中午氣溫超過40度,賣力演出的船夫都躲在水椰林下休息。

轉眼來一車韓國遊客,船夫一字排開唱韓文歡迎歌。不管在台灣或越南,認真為生活拼搏的人最可貴。

天氣很熱,難得來一趟峴港,怎能回飯店吹冷氣。開往會安古鎮一遊…

會安是古代中國登陸越南的第一站,古城區遍佈中式與日式建築,完整保存體現中國、日本與在地文化的融合。

會安古鎮以「日本橋」為觀光標誌。

古鎮禁行汽機車,只能步行、騎自行車或乘坐三輪車,生活步調像午後陽光暖洋洋的。

三輪車在法國殖民末期引進越南,特色是乘客坐在前座,飽覽街景風光,車夫在背後踩著腳踏板!

有一下午的時間,在此享受悠閑的時光,腳下石板路,古典的氛圍,讓人彷彿進入時光倒流的古鎮。

沿河畔走,載斗笠挑水果的小販,融入在地人的日常。

老城區保留著許多古老的商舖,河岸古宅商圈,遊客最愛咖啡雅座、手工藝品店,很有江南水鄉的風情。

會安曾經是貿易港口,也是最早有華人的移居地,保留廣肇會館、福建會館、中華會館等古蹟,歷經日治與二戰仍然保持良好。

廣肇會館代表廣東與肇慶二地,昔日為照料與團結同鄉而建造。


昔日各地商人聚集會館交流從商經驗,離鄉萬里生活不易,留下提醒華人「精誠團結」,莫忘「博愛和平」才能交流致富。


走進不收門票的百年古蹟,後院有座模仿廣州「五羊城」標誌的雕像,對照門聯便知跟廣州有淵源。


古匾是光緒年間刻製,很有歲月感。

會館供奉海神媽祖與關聖帝君。關公代表從商講求誠信。


離開會館轉身加入老街逛街人潮,感受古鎮過往繁榮留下的古樸氣息。

購物也是旅遊的一環,手工藝品店有喜歡的物件別忘殺價,出價後要買,才能皆大歡喜。

曾為法國殖民地的越南,已不多見法國留下建築,能找到班駁黃牆的咖啡廳,非常少見。

走過鵝黃色巷弄牆面,看起來舒服,沒有陳舊感。鵝黃色避掉代表皇家的黃色,是最不吸熱的顏色,有回到古鎮時空想像…

越南歷經法國統治,原有中式建築改建有洋樓的古典陽台,展現中西合璧的典雅氣息,成為古鎮特色之一。

粉色系喜慶感的「福建會館」前身是金山寺,為會安最大的會館。

牌樓後方提醴後人莫忘「精誠團結」。

福建會館從川門、前院、側樓、正殿,格局處處講究。

同鄉人的感情與飲食,信仰相同。供奉媽祖希望海上貿易得到保佑。

廟內輕煙裊裊,四處吊掛著大型塔香,長燃不熄代表保佑長長久久…

塔香下的黃色紙條寫著各種語言的祝福語,有越南文,還有英文。

旅美發大財後捐建曾經幫助過的同鄉會,海外「會館」都是華人在外打拼的足跡與成果。

福建人當然是拜同鄉的神明。古匾上都有年份,可見媽祖在海外華人心中不可動搖地位。


中華會館是歷史最久遠的會館,成為華人總會館,後來變成不分省籍的共同會館,也供奉女神媽祖。

進門就看見紀念海外革命烈士遺像。華僑為革命之母,民主與自由是鮮血換來的,更要感念先烈們的生命付出。

中華會館供奉原鄉神祇媽祖祈求航運的平安。


牌匾寫著天下為公。四週題字宣揚民主自由的信念,超勵志。

離開會館發現三輪車也是遊覽古城方式之一,很多觀光客選擇遊街,微風輕吹相當舒適。

古色古香的商號讓人想一窺究竟,非常有江南古鎮的味道。

有解說牌的古宅就是古蹟,可惜沒有中文解說牌,只能想像了…

最後一個景點是越南盾二萬幣值的背景圖日本橋,遊客必到的地點。

日本橋現整修中,僅能進入鐵皮屋欣賞被拆解的「來遠橋」,將來若重遊舊地,才能一探古橋原貌。

像大工地般的「日本橋」由日本商人建造,故稱日本橋。一端通往日本僑民住居區,另通往華人街區。

橋上有座古廟又名來遠橋或寺橋,「橋寺合一」的木造拱橋供奉玄天上帝。

從舊照片中發現舊日本橋長18公尺,建築獨特,因是古城唯一古橋,而成為觀光標誌。

逛完古城累了,來到網紅「越共咖啡」休息。

店面裝飾、工作人員制服都以軍綠色為主,還有仿越戰生活器具擺設,增添懷舊風情。

二杯冰咖啡要價台幣150元,還能接受 !

二樓雅座最受遊客歡迎。曬了一天,走了一下午,找一家能上網的特色咖啡廳,享受閒適的渡假時光。

雖然看不懂標語(應該宣傳二個孩子恰恰好),覺得很有特色 !

坐在臨街座位看著人來人往的街景、喝著冰咖啡,等待江畔入夜後掛起燈籠。

時間接近日落,船夫聚集,準備載遊客在河中放祈福水燈。


遊客在船上許願寄托於水燈上,心誠則靈。水燈漂流在河面上,祈願好運攏總來,壞運遠遠離開!

入夜後燈籠亮起,溫暖燈光中,帶给遊客不一樣的古鎮面貌。

夜幕開啟前搭電瓶車離開古鎮,穿梭狹窄街道,與機車擦身而過,有助於減少空氣污染和交通擁堵。

晚餐吃越南餐。

為讓重口味的台灣人習慣,有準備魚露、辣椒、蒜仁等供取用。

越南菜的特色是清淡少油炸,路上沒有超商、炸雞或肯德雞連鎖店,難怪看不到過度肥胖的越南人?

越南料理有道清爽薄透的生春捲,沾酸辣醬汁開胃,燥熱天氣裡最受歡迎!

越南不是端午節吃「粽子」,而是過年時上桌。越南版的粽子跟台灣粽相當不同,方方正正的粽子用粽葉包裹,內餡簡單,風味特別。

今晚最後一站是越式按摩。難得來越南,大家開心一下---

今天的行程又熱又累,晚上體驗越式按摩,放輕鬆!明天上巴拿山---

(預告下集)…
超值再「峴」四日遊(第三、四天)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