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白2857 wrote:
https://youtu...(恕刪)
皮椅在汽車生產並不代表高成本。
一般來說,車廠使用的麂皮,幾乎常見代表就是Alcantara。
而且使用Alcantara,通常只會出現在較高端車型上,比起一般車廠的合成皮質,成本貴很多嚕!
另外~材質止滑+防潑水膜+防菌、抗菌+緩燃等多樣複合通過檢驗的不織布座椅材料,成本其實還略高於一般市售車款採用的合成皮料。
一般家具用的便宜合成皮質,例如PVC、PU皮、油蠟皮這種材料,一碼(90*90)也就150~200。
通過車廠指定緩燃認證的基本合成皮,一碼大多是280~400左右供應車廠,看等級與材料厚度、布基(皮料基底復合膠合材料)的選材。
如果是Nappa皮革、Alcantara麂皮這些皮質等級,都是高檔了,這種都是AMG等車系主要選材用料。
勞斯萊斯Connolly皮革就更不用說。
如車廠採用多樣複合檢驗的不織布,一碼基本都400起跳,500~600都有的。
看花色與複雜度。
而不織布反而才是車廠設計中心設計師首選,可以玩的花樣變化才會多,不論是編織花色、染印花、圖像變化都很多可設計,甚至可以說沒有底限。
皮革能產生的變化反而少,一張皮面,就只能靠剪裁,例如做棒球手套較複雜的剪裁+編織+縫線,去做點設變。
車市中所謂的真皮,其實上述材料通通是合成皮的一種。
只有高貴的勞斯萊斯Connolly,標榜採生物皮,從一張皮裡面裁掉很多廢料,例如生物皮面的缺孔、黑斑、瘡孔等瑕疵,切剩下完好的才能使用的高檔皮。
但實際量產是否真的有這麼多真皮可以這樣篩,這不可考。
Connolly已經變成是一個高端品牌等級。
車廠要真的讓量產車都用真實動物皮,早被全球動保人士俵到外太空去嚕!
罵都罵死!
全球一年單單大陸就有2000萬台需求,中國車廠一年就打造出6000多萬台車,流通全球市場。
真皮哪能這樣幹!
都是要靠合成皮撐全場。
自己在汽車產業做內外觀設計開發,個人喜歡布椅遠勝皮椅。
(不論皮或布,布椅也是化工編織,由紡織廠生產出來的物料,不然哪經得起車廠內裝緩燃測試)
皮椅不代表絕對高於布椅的材料成本,那只停留於80~90年代老一輩因為早年車輛配布椅,配置較高的車配皮椅,市場就喧染成皮椅叫真皮、有皮椅就代表較高級這種都市傳說!
這就跟中古市場唬巄不懂汽車生產與配車到末端客人手上的流程,因為中古車業,需要有一套沒辦法中的辦法,就莫名其妙產生原車漆最好這項產業迷音。
印象中,中古車檢定,還是匯豐汽車李榮華先生擔任總經理時,創造中古業SUM認證車當年所衍伸的檢定辦法,後面的中古業者就有樣學樣跟進。
身在汽車產業的人,用腳底板想也知道,一台車從德國生產下了產線(產業稱線下),將新車轉運到地區港口儲區上運車船,海運輾轉數站運抵來台、卸載下船,再從港口上拖運物流車拉到全省經銷PDI。
是能有幾台豪華車,真的有做木箱封起來運轉的。
就算1000萬的賓利,也不一定有木箱給車子住,那賓利等級以下的車,脫光光到處跑,不是剛好而已!
脫光光裸車上路,全球各地轉運,漆面都沒傷?
出來江湖混、焉能不捱刀!
下了線的車嗑碰,難到能像一般自我腦補的車友想的,把車輛支解,零件還原,打回原物料重新噴塗再裝成車,再雙手捧到客人面前嗎?
現實就沒是這樣搞,脫光光上個台61,吃土、吃沙、吃石頭,不都是嘟嘟好而已!
就算拖的是AMG,也是一樣的啦!該吃土就得吃土!
運到經銷PDI,就要該補的補,該弄得弄。
甚麼叫原車漆最好,捱石頭,前擋玻璃不用換新?漆噴掉了,不用重噴嗎?
懂得就懂,不想醒的,就繼續自我腦補造車工藝,車商達不到自己想像的作業方式或半懂不懂的,還帶漆面膜厚設備去交車中心一片片門板蓋,漆面膜厚不同翻臉不交車。
如果是這樣,建議用腳走路最好,買車是糟蹋自己和別人而已!

現實世界,跟自己腦補的很難會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