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裏同時有306、XSARA(N6)和Xantia,以306和N6比起來,雖然兩台車很多地方是共用的,但是在駕駛上的設定還是不太一樣,從方向盤就可以看出一些不同,306的方向盤明顯比N6要小一點,也重手一點,雖然變速箱是同一顆,但是設定也有點不太一樣。簡單雪鐵龍的車比較偏舒適,Peugeot的車比較偏操控。至於Xantia,已經開了10年了,跑了195,000,仍然是「心」好壯壯,但是這種車完全是以舒適導向,有美國車像是水床的感覺,又有德系車的操控感,很特殊的感覺。至於雷諾,以前家裏有一台台裝的雷諾9號,只有一個感覺,就是「粗勇」。據說雷諾在法國的佔有率高於雪鐵龍和Peugeot,但是在台灣由於已經淡出江湖很久了,加上新的代理商手上也沒有什麼重量級的商品,所以開的人真麟毛鳳角,在台灣也可以算是一個好的防盜品牌,忘記鎖車也沒有人會想把他開走。真得法系車有她獨特的地方,很好開,安全系數也很高,但是也是一台很難修得很好的車,難修得好不是因為有很多小問題或是不好修,而是好師傅難找,一般而言如果回原廠修,不死也去掉半條命。這個和一般的認知說如果有問題就回廠的想法很不一樣。Peugeot和雷諾應該也有類似的問題。以上只是我個人的見解,僅供各位大大參考。
一般聽到的說法,都是P車的定價較高,而且新的東西也是都P車優先採用,例如新引擎、新的電子管理系統,"穩定後"的產品則C車才跟著用,不過~這是聽說的,這幾年來親自看過的狀況,就有些例外,如自動手排系統,就是C車優先採用...英國佬的雜誌對於C車的c/p值給予較高的評價,因為C車的標價比P車便宜,而且實際成交價還要更低。小弟講講感受到的台灣的情況以往C車在台灣的價格蠻合理的,同樣1.6手排,Xsara大了一截,價格卻跟206 1.6手排相差無幾,而且組裝上也不錯。不過2006年底的C車大幅漲價,這可能是法系車友比較沒注意到的,C2價格維持平盤,C3已經是賣很久的車型也差不多,但是C4卻漲價,相較於307,206,1007,407等車型都拼命降價下,C4應該失去了不少本來開Xsara的潛在客戶。然後 產品線又很萎縮,展示點在高雄只剩下榮總附近的小店面,裡面剛好只能放著C2,C3,C4,國外已經開始賣C4 Picasso了國內還在賣Xsara Picasso,很明顯的感受到代理商隨便賣的心態反過來看P的展示點...真的是好很多R的展示點是少了點,不過也整理的有模有樣相較之下,國外的觀點似乎意義不大,代理商有沒有用心才決定國內的評價,對吧
從代理商而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問題舊車型不賣完,新車型就拼命進,各位,庫存汽車的成本壓力並不比庫存電腦低!當各位自己當老闆,看到倉儲區滿滿的庫存,大概什麼豪情壯志都煙消雲散,唯一能做的大概只是蹲在辦公室的小角落英雄氣短了降價賣?是一個方法,但不是好方法!消費者永遠在期待年終大降價,最後買得起的人養得起嗎?然後就開始抱怨維修貴!待料.....................台灣的CITROEN市場規模不會比巴黎的單一展示間多到那去,搞不好只能和法國鄉下的營業所一較長短想引進新車型?也得看原廠願不願意給你開全球經銷商年會永業代表的位置很可能需要用望遠鏡才看得到主席就算站在CITROEN董事會主席面前,可能CITROEN董事會主席會問他的助理"這個小黃是來這做什麼的?是否走錯地方了"代理商能告訴消費者偶在原廠前面是細漢中的細漢嘛?當然不可以!話說回來賣保時捷的車輛數雖然遠少於CITROEN但利潤率可是好太多了!各位CITROEN的粉絲還是鼻子摸摸,等年終大拍賣實在點
lotachung wrote:雪鐵龍就修不完愈少開毛病越多怪了~~~ 同感啊本人雖然沒開過法系的車但是家中有2輛同屬南歐的fiat我個人的punto狀況是還好但我哥的bravo就很奇怪車子不太常開就會慢慢出現一堆奇怪的小問題但是.....我爸的老裕隆車就算不常開但只要一發動就還是一樣相當的勇壯也不太會出現一些奇怪的小問題也許是因為之前買冷門車嚇到了代理權一換再換所以我個人如再買車就一定會考慮到售後服務也許裕隆代理的雷諾是我現在唯一會考慮的法國品牌車
神劍闖江湖 wrote:在法國及歐洲人眼中,...(恕刪) 不要懷疑Peugeot>Renault>Citroen,同級車的價錢也是如此順序Peugeot和Citroen同屬PSA集團,甚至有多款雙生車,Peugeot的牌價好多了Peugeot在法國是品牌等級較高Renault在法國是以產品穩定平實為特色,多次拿到歐洲風雲車頭銜Citroen在法國是以低價搶市的車,外號"修不完的車"只是在法國以外的地方這些車都是平價搞怪的檸檬車因為都是後段班的所以可能排名亂一下大家也接受
老J wrote:從代理商而非消費者的...(恕刪) 老J這話倒是一針見血,很多進口車廠牌現在都是隨便賣,清庫存,像AUDI,Peugeot,SAAB...結果就是吸引了不少本來就不該買的客人上門,後來都是不歡而散,網路上又多了篇抱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