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煩你先看一下前因後果喔~

我在第四頁跳進來玩, 昨晚把這整串看了一遍!
這個活動主題是打破 PEUGEOT 308 挑戰在澳洲所創的金式世界記錄,
澳洲創下記錄 31.95km/l 泰勒夫婦是跑澳洲海岸線, 如果我們用類似路段來看
中高速上下坡路面, 這場比賽所設定的戰場並沒有錯.

acer要把davy已經說明的狀況"花時間吃美食, 造成老是趕路油門全開在胚"
列為表現成績, 這樣也不客觀吧??
Prius 車主會參加省油賽然後為花時間吃美食, 趕路全油門在胚嗎?
就算會, 這樣出來的成績也僅供需"花時間吃美食, 趕路全油門在胚嗎"的人參考吧~
並不算一般人客觀的駕駛方式

我會這樣說是因為 acer 拿不平等的觀點在看這場比賽, 所以依照 davy 說的駕駛方式+acer 的分析, 所以有下面的說法.
LGTR wrote:
照你的標準看, 有幾個人會在參加比賽時花時間吃美食, 造成老是趕路油門全開在胚~
那 Prius 要不要拉來全油門胚看看, 看看有多省? 全油門的參考數據??
Prius 胚起來油耗每公升有 6.08km
Davy 吃美食趕路油門全開胚用你的算法有 13.7km???
matthew0129 wrote:
Prius 全油門跑速度大概是 180 km/H 上下, 照你的說法Davy 吃美食趕路油門全開一路都是用這麼高速跑?
"全油門"不等於是拖尾速行駛, Davy 有說明詳情要請教他

Prius 從起步要多久才會上 180km/h?
matthew0129 wrote:
別忘了, Prius 有兩顆引擎, 可以同時運作, 馬力綜合輸出為 113ps, 扭力的綜和輸出可達 48.7kgm
之前雜誌實測數據, Prius 0-100 實測數據低於 10 秒, 這樣跟 308 HDI 2000cc 差不多吧
不敢忘~ 不過不能說兩棵引擎, 應該要說兩個動力單位

Prius 的汽油引擎是傳統內燃式機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將汽油與空氣依照比例混合, 在由活塞下行吸力, 行成進壓爆排循環產生動能.
Prius 的電動馬達 Electric motor
利用導線磁圈與電磁鐵, 電流進入線圈產生磁場轉動軸心產生動能.
我們所說的並沒有抵觸, 我所說的是"低速行駛使用電動馬達驅動, 所以沒用到油, 低速時當然沒有耗油的表現"
Prius 油電車分為幾個區段運作分為
低速行駛
利用電力與電動馬達, 所以沒耗油
高速與急加速行駛
馬達驅動發電機與馬達, 經過動力分配到驅動輪
兩個動力單位的綜合輸出, 並不是全區段的喔!
以 0-100來看是差不多...
不過0-100加速就等於動力表現? 那中速再加速? 尾速? 都不算動力表現嗎?
有人只比 0-100嗎? 會買 Prius 的車主注重的也不是拼加速的吧?
matthew0129 wrote:
一般人高速公路會開 50-60 km/H 嗎? 一般人開車會收後照鏡嗎? 更不用說熄火推車
.... 以上都是極端的開車方式, 不要跟我說一般人日常開車都是這樣開
請看第一名現身說法: 文章引自
chengho.hsu 發表於 2008-12-31 09:27 AM 資料 文集 短消息
賽後心得分享
哇 ! 出乎意料之外, 308 1.6HDi 全程如此省油 (競賽的高速公路總距離424km,油耗2.9L/100km),其操作性更是表現充滿魅力,特別是在前一天南迴公路上,山路的上坡/彎道/下坡,不用踩太多次的煞車,車身即可轉入急彎,出彎道時的扭力輸出,更是提升迅速,超車時更是快速又安全. 在晚上時,其貓眼車燈照射面積,角度及範圍,讓駕駛人感到非常安心及安全,更是其設計特點之一.在南迴公路上的油耗更是達到僅有3.0L/100km (池上至楓港152km)令人驚奇.車體剛性結構設計讓乘坐舒適度提高,織布座椅在長途開車時,不會感到不舒適,如能再加裝定速功能,則在長途高速公路上更是超完美.
這樣安全/舒適/低油耗的好車, 在節能減碳及不景氣的大環境裏是最佳的選擇.
剛開始還不太了解308 1.6HDi 如何操控? 事先未看過308 1.6 HDi 及駕駛經驗, 但經過內湖市區及蘇澳到池上,才慢慢了解如何操控308 1.6HDi 油門及檔位變換,接著很快就駕輕就熟,達到人車一體的境界.台灣地形側面像一隻巨鱷, 尾巴是屏東縣,頭部是台北縣,如何從巨鱷尾部爬到頭部是挑戰的重點,事先評估後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經SWOT分析後,再做實驗DOE及先用307 2.0 HDi 練習出駕駛最佳化條件,並在競賽前一天試跑最困難的北上爬坡路徑,而且將體能調整至最佳的狀態,充滿信心的至台北內湖參加挑戰賽.
行車速度很難說的準, 基本上是 70km/h (+20km/-10km).
因將 424km 切成 20-30段, 每段目標<3.0L/100km.
每段就像投手一球一球跟打者(地形) 對決;
油門的精密控制與轉速(rpm) 控制是關鍵, 一般人難在路段有很大高低落差時做得到;
結果總平均: 2.9L/100km; 實際油耗 32.817km/L.
* 全程開風扇(1-2格), 上坡時將冷氣關掉; 當時氣溫約28度C.
* 有時間限制 6hr (有30分鐘緩衝) 之內要到達目的地; 平均要 70km/L才可以做的到.
* 如果是南下國3路段: 內湖 -> 南洲, 實際油耗可能超過 35km/L, 媲美油電車. (第一次開 308 1.6 HDi 不是很熟悉)
* 如果在歐洲大陸開 308 1.6 HDi, 實際油耗成績一定超過 33km/L.
[ 本文最後由 chengho.hsu 於 2008-12-31 01:10 PM 編輯 ]
chengho.hsu 桑也分享了他怎麼分配駕駛策略

也是一般人都能做的到, 並不是折後照鏡, 熄火推車出發和不開冷氣的開法
上一篇也引用了 307 Club Kevin 桑駕駛過程~
他也沒用折後照鏡, 關冷氣, 媳火推車的跑法, 也跑出 28.6km/l
他們的駕駛方式和你說的不同喔~
也都是每一個人辦的到的呀! 還有疑惑嗎XD
matthew0129 wrote:
省不省油不是看一小段成績, 看看一萬公里平均油耗, 甚至五萬公里平均, 可以到 28.6 km/L 嗎?
當然 308HDI 真的挺省油的, 廠商是故意拿極端數據來做宣傳
我認為應該用真實數據, 正常駕駛的數據給消費者看, 我身邊就有人買 Focus TDCI, 就是這種情形
"明明廣告說一公升可以跑超過 30 公里, 為什麼我的才 20 左右, 廣告騙人!!!"
全台灣的媒體和汽車廠商都用最高數據在廣告, Toyota 還用美國 FTP-75標準測試更扯...

資料來自經濟部能源局測試報告與公佈的換算標準.
一萬公里平均? 五萬公里平均?
每一個車主駕駛方式, 用車方式都不同, 行駛道路都不同~
一萬和五萬公里的平均標準在那裡?
要做這個實驗先要將實驗標準縮到 308 與 Prius 都從甲~乙地 (同時間, 同樣路線出發) 每天開來回兩年嗎?
這樣恐怕會碰到自行車魔人說不要做這個測試啦, 浪費油又不環保, 一點意義都沒有XD
建議看看由經濟部實驗室統一標準測試成績參考吧!
這就可以說明事實了~
matthew0129 wrote:
我認為應該用真實數據, 正常駕駛的數據給消費者看, 我身邊就有人買 Focus TDCI, 就是這種情形
"明明廣告說一公升可以跑超過 30 公里, 為什麼我的才 20 左右, 廣告騙人!!!"
以你舉的 Focus 例子, 廣告沒有騙人, 因為他車辦的到 , 但是車主要用"那種"駕駛方式去就辦的到~
如果要說他騙人? 應該是他車子都辦不到的狀況下吧?
matthew0129 wrote:
油電車省油不是這個原因, 兩顆引擎是相輔相成, 可以同時運作, 也可以單獨使用其中之一
油電車省油是因為在待速時將引擎熄火, 在起步時用電力和馬達驅動車輛
這都是汽車內燃機引擎最耗油的狀態!!!
您是車主, 感受應該是最深的吧!
matthew0129 wrote:
我從一開始就說過, 兩台車我認為都是好車, 只是對於那種極端測試之下的數據
一般人日常開車達不到的數據, 我不認為消費者買車想看的是這種數據
我也覺得兩輛車標準不同, 不應該拿來比較, 要比.... 也要等 Peugeot 市售油電車吧?
或是拿另一台油電車來比 Prius
另一台渦輪柴油車來比 308 HDi
上面就說了, 車辦的到, 不論是台灣人做出的 308 的 32.82km/l
日本人開 Prius 用極端的方式開出 49.x/l
或是 Focus 媒體測試用折後照鏡, 出發熄火推車, 不開冷氣等方式做出 3xkm/l
一般人也辦的到, 只是做與不做~
308 的省油比賽參賽者之一的 307 Club Kevin 桑就用爽爽開的方式驗證出這個道理呀

matthew0129 wrote:
我認為最好的測試方式, 是用里程數 2000- 3000 公里的平均油耗來測試, 包含市區, 高速, 上下班塞車時段
然後以別廠牌 1600cc 汽油車做對照, 這種油耗才是正常使用下的數據
要測的話可以號招一下看有沒有 308 1.6 HDi 和 Prius 1.5 Hybird 要良性競爭一下
用同樣的方式開看看, 讓大家知道除了經濟部能源局標準測出成績, 還有什麼樣的油耗表現.
用 1600cc 汽油車當基準? 從燃料特性到動力單位都不一樣, 不夠客觀喔XD
不建議這樣做~
雖然我是獅子狂...我還沒有偏很多吧


: $%^&*(為了捍衛省油形象 於是再護衛一次)
: $%^&*(雖然很不爽 還是得再護衛一次)
: $%^&*(終於忍不住這口鳥氣 氣急敗壞的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