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後還是暫時放棄了獅王...2/2更新(5)...終

hsieh5770 wrote:
關於妥善率的這個問題...歐系車普遍會較日系車(以進口車來說)容易有小毛病的原因是,新車上市前的QC除錯完成率差異。歐系車通常是到90%就推出上市,剩下的10%則是依使用者的回報或是車廠依車輛售出後保固期內發生的狀況來進行調整,當接近100%時通常也會是該車款的中後期。

在許多關於創新設計的書中,對於日本企業與歐美企業有關創新的部份,歐美與日本有著不同的見解。
歐美企業一旦開發出全新的技術,就會馬上用在市售產品中,以增加產品競爭力,也刺激公司的工程師開發更頂尖的技術
但日本企業不同,日本公司的工程師一旦開發出新技術,卻不會馬上用在市售產品中,都要debug到很完善了、可靠度很高、成本夠低後才敢商業化,應用在市售產品上,因日本企業重視TQM,把品質擺第一,所以擔心新技術可靠度問題,會造成商譽受損,才會把許多新技術一直停留在研發階段。其實早在二次大戰前,Made In Japan曾是歐美企業嘲諷的對像,所以戰後復興的日本企業,除了奉行戴明博士的PDCA,也要以高品質洗刷過去的恥辱。
如同磁浮列車,德國與日本都有開發,德國系統已在中國商業運轉,但卻發生過火燒(上海)與相撞(德國)意外。而日本系統雖還沒完全商業運轉,只有試車試乘而已,但卻沒有發生任何意外。
歐美系統受害者
Peugeot是好車~安全配備一級棒~在國內價錢又便宜~很不賴~
對於歐系進口車的妥善率不佳一直無法理解,
聽到hsieh5770大大的一番說明才豁然開朗,
所以歐系新車種出來後,最好等個一兩年再入手會比較好囉?

hsieh5770 wrote:
關於妥善率的這個問題...(恕刪)
marketer wrote:
對於歐系進口車的妥善...(恕刪)


我只想說
養車的觀念,如果不正確,該要花錢的點,沒有花下去
問題有時候真的會很多
這要納入妥善率,應該不公平吧?

用車人,有幾個人,會要求自己車子的散熱系統裡,用的是RO水,或是蒸餾水?

還有,407 2.2的妥善率,很高
真的,很高


借這個主題回應一下
前幾天新聞有播出,日本及歐洲的YARIS
因為安全帶緊縮裝置及引擎有問題,要全面召回
台灣消費者,先是急著詢問台灣總代理,有沒有召回的必要
後來,發現台灣用的是舊引擎及機械式安全帶緊縮裝置,沒有召回的必要
我自己發現我身邊的朋友,有人因此沾沾自喜

這,就是自我安慰嗎?
程一田 wrote:
我只想說養車的觀念,...(恕刪)

您說的沒錯...小弟寫的那個看法...也是在定時標準保養的前提...所謂的妥善率是指

用在新車款上的新科技玩意...像Passat上的電子手煞車...AutoHold...DSG甚至連

柴油PUMP這幾樣東西在05 06年式的車上就比較容易有狀況...可是07 08年式的車

卻幾乎沒有聽到問題過...如果拿日本車那種保養只是換油的觀念來養歐洲車...不管哪

階段的車子都會容易出問題的

至於您提到的Yaris問題...這也是常常有人詬病台灣日系國產車總是只能花更多的錢

買來卻是舊世代產品...舊世代沒有不好...只是那種價格比感覺就像被歧視

PS.澳門滿街計程車都是ALTIS柴油車...台灣為何沒有...代理商想不想而已

什麼人能升到高位, 就代表這間公司的文化。
同意你. 以頭批車來說407妥善率還算可以接受. 只差在原廠處裡的積極性跟負責態度

保固內換掉的部分不用錢的有這些.
後輪ABS線, 動力方向高壓油管, 胎壓Sensor

以下是過保固後非一般保養部分.
30,100公里 前來令片 <-消耗品
34,344公里 pp2輪胎 + 平衡 <-消耗品
37,000公里 左前輪換4545 G6 ABS線 <-前期車已知問題, 就是你們說的頭批車的問題, 不過保固內只發生在後輪
38,000公里 電池 <-消耗品
38,400公里 左雨刷馬達 雨刷 <-前期車已知問題, 頭批車的問題. 發現是軟體設計問題時已過保固.
40,419公里 後車牌燈 12V-W5W <-消耗品
48,500公里 右HID燈泡 Philips D2S 85122 <-消耗品

除了德國Siemens ABS線跟德國Bosch雨刷馬達我覺得是零件本身問題, 原廠沒有盡早處理我比較不滿意.
原廠並不能把已知問題盡早處理, 至少保證已知問題目前雖不處裡但以後有問題還是負責.
其他耗材部分我覺得還ok.

程一田 wrote:


我只想說
養車的...(恕刪)
其實日本外銷的產品也是在其國內比較穩定了、受歡迎了才會推出海外市場。
固然日本國內可以用到最新最好的產品,但其實也有不少是實驗的性質。
日本就是廠商不斷的推新產品,消費者不斷的消費,廠商再付薪水給消費者,消費者有了錢再購買,廠商賺了錢再研發。
造成產品不斷更新的循環。

最愛威尼斯 wrote:
台灣人因有嚴重的品牌...(恕刪)


有一點不能理解的是

法系與義系車子在英國德國的汽車品質調查結果也常常屈居劣勢

難道psa renault fiat alfa 的高階主管們不知道品管的重要嗎?

或者說他們根本不覺得品質是一個嚴重的issue(因為法國民族性浪漫 義大利熱情)?

所以要買法國義大利車子的消費者就不要對品質斤斤計較(而是要努力欣賞他們產品所流露出 睥睨四方的設計感)?

可惜 這點似乎台灣人不買帳...

旁邊很多人會跟我們說

Don't judge a car by its look?!

然後勸我們keep away from French and Italian cars...

aquaeuro wrote:
有一點不能理解的是法...(恕刪)

法國那些傳統工藝品,比如說香水、皮包等,那種精度跟質感,日本還不見得比得上。事實上日本很多精緻的東西都學自法國。甚至比如白色戀人巧克力是仿自法國松露巧克力,化妝品就更不用說了。在汽車外型上,不難看出日本車充滿歐洲車的影子。不過在手機這種現代電子產品部分,近來是以環太平洋的亞美洲在引領潮流。

我很久以前買的一台偉士牌,由於是第一代,零件全由義大利進口,車停外面風吹雨打,儀表電子液晶顯示很快就壞了,方向燈等電線幾年後也老化爛掉了,真的很爛,比國產還爛,完全不適應台灣潮溼多雨的氣候。但它就是可以正常開,十年了,風吹雨打機械部位還是好好的。引擎跟鈑金比國產的耐用的多。重要機械部位用料比國產的好得多。義大利人對機械好像有一種熱情。這就是同樣的資源跟精力,看你重點要花在哪裏的區別。

所謂環保材質跟空運來台等等的都是Bull Shit,說穿了就是車子不壞,廠商要賺啥。
很多零件都是故意設計一個使用期限就壞掉,而且做得很難維修,無法DIY,甚至要進原廠才行。
只是車子過水來台灣,零件的價格升了好幾倍。台灣人開車常被當盤仔,德國車、日本車、英國車都一樣。
法國人做生意的小聰明跟台灣人有拼。看家樂福就知道,跟美式costco完全不一樣。
所以是不是可以說

法國人重視個性化設計與品味 而車廠賺錢 是因為車子進廠維修頻率高

日本人重視精密要求品質 而車廠賺錢 是因為車子較可靠使得消費者願意再買日本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