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決策,不是只有看貴或便宜,也不是只有看優缺點

消費者最終決定的還有:自己長久的夢想,共乘者的挑剔,試駕後合不合自己的起毛......等等,一大堆的因素,各車商銷售部門分析得越仔細,他們的策略也就會更凌厲,終究會反映在銷售量上,但是這些學問,很難在這裡被討論出來,涉及商業機密,也沒有人願意透露。

你可能看到一個人拿L*包,你可能覺得那也太普了,也賣太貴了,同樣的錢你會去買XXX,但是買的人覺得他背在肩上非常爽,那個質感是你不懂的,那又如何解釋?(他可能是你老婆,可以說你沒背過你不會懂),也許有人買到L*的經驗不是很好,但是背著挺開心在路上走的也不少。

代理商不會因為幾篇文就能扭轉銷售的局面,反正售出數量公開可見。銷售策略不如V牌的凌厲是個事實。至於那些銷售策略凌厲的例子,甚至在商學院被列為授課的實例來探討,這裡能討論到怎樣的程度?

消費決策如果只有『是否夠便宜』,這樣簡單的話,那營銷就沒有什麼學問了。

那也就是許多人認為:都跟你說那麼貴了,你還要去買,你是沒有...嗎?問題真的沒這麼簡單而已。不然每個企業也不用成立營銷部,甚至花錢投入研究客層了。寶獅代理商有沒做不知,但知名的大廠可是都有下功夫的。

很難說營銷部門的專業人士,會不會來此看文?如果看到因為單項因素爭論不休的討論,不知心理作何感想?

先聲名本人不是營銷專門人員。
文章關鍵字
總代理[高層]的訂價策略我們當然不會知道
但站在消費車的立場來看某些總代理的訂價
我們的感受是
這家總代理是不是要倒了?
否則這樣的售價怎麼可能會有市場?
(或者, 這家總代理真有企圖心!! 佛心來的定價!! 市場一定大賣!!)

總代理心中有把尺
同樣的
消費者的心中也有一把尺
"專業人士"不知道民間疾苦阿
說不定也沒有自己買過東西
買東西就是要爽爽的買
這才是消費的最高奧義
把消費者搞得太累
人都嚇跑了


rio0925 wrote:
消費者決策,不是只有...(恕刪)


可能LX或是XV這個包包的牌子跟B車相提並論,或許比較得當

但是P車真的夠等級嗎??記得看過雜誌,P車是世界第二歷史悠久的車廠,第一是賓士

當初成立的定位是國民車

但是RIO大大說話倒是蠻條理,也很理性

給個讚
n8ttr wrote:
可能LX或是XV這個...(恕刪)




那麼把包的牌改為『吉* Por*er』吧,差不多就那樣


以上是回應

---------------------------------------------------------------------------------


自己看車的時候,鎖定區價段,挑選自己喜歡或訴求有沒滿足,大概就這樣。你可能現在對寶獅有各種不滿的訴求存在,但回想當初,又是什麼原因入主寶獅的?

人生不就是一連串的決策嗎?在這其中難免有讓自己後悔的,但做同樣決策的人或許也有很快樂的。人生的幸福感是很重要的。

也就是前幾樓所說的奧義:花錢買到自己和全家的快樂幸福,那除非身在其中,永遠也無法理解。但如果買到一台共乘者意見都不合的車,再『值』的車,也禁不起車廂內的紛紛擾擾。幸福感是主觀的,旁人給再多的經驗也無法複製到自己身上。

錢,是為了買幸福的.....不買車,也可以很幸福,買了車因而不幸福,就要仔細考慮了。動不動就說買了寶獅車是盤子的人,有沒有想過就算你買他牌的車,相對於沒買車的人,在能源緊縮的今天和未來,他們對你養車的人的看法,又是能獲得哪個比『盤子』還合適的形容詞?

個人對P代理商沒什麼好感。但接觸的其他品牌,服務也是半斤八兩,有進門到坐下談完離開,連一杯水都沒得喝的,有業代一條龍服務的(進去展間除了你接觸的業代之外,沒人理你),哪天你的業代在保固期畢業了,那也是要挫在等了。過了保固期,還是要自己來找喜歡和信任的保修點的。

幸福是自己努力去找來的,覺得不幸福的事,最好是不要勉強。而以為現在在台灣買寶獅車的人,勢必是盤子或傻矇的鐵衛隊,那只不過是自我封閉的思考方式,貼貼國外比價連結,就想說台灣非要這樣才算有誠意,忘了自己活在哪裡,忘了自由市場的根本道理,說沒有分身,說要防老化,好像脫離不了老化最大的特色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