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台看起來是有機會的,只不過可能時間不是現在,現在
先推廣電動汽機車,未來等氫能源技術再成熟一些,也許
真的會全面推廣氫能源汽機車.
咖米 秀 啦~~~ 鄉親阿 力丟愛災啦....



1515151515151
怎麼不說太陽能
太陽能板的汙染 補助
最後賣給別的國家 便宜
這到底是哪裡生病了
這政府真的很厲害............
不論是氫氣 還是啥環保能源

加油站 遍佈全台
哪種能比的上這密度

要推廣 還得先解決補給的問題
日本有類似的喔,可找資料看看,
搜尋:水素車或水素站 (水素=氫,若有誤,請 先進不吝指正)

塔斯馬尼亞惡魔 wrote:
舊新聞,續航力可以...(恕刪)



很簡單啊,政府背後是誰在支持的

兩個字“財團” 所以其他的就不要多想了

塔斯馬尼亞惡魔 wrote:
舊新聞,續航力可以...(恕刪)

https://www.bnext.com.tw/px/article/39884/bn-2016-06-12-125211-77
豐田也在這塊科技耕耘很久了 但"感覺"上似乎穩定還不夠純熟 更何況台灣....(連基本建設都沒有)
就算製造問題都解決了...中油可是政府最大收入之一...你認為有國家會放棄財源....
就連液化石油氣加氣站都推不動了,還想要建更麻煩的加氫站?加氫站為了要儲存大量氫氣供車輛使用,一定要興建夠大夠厚的氫氣儲存槽。一般人連住家附近有桶裝瓦斯行都在那裏哇哇叫了,一顆氫氣槽擺在你面前,不就天天掛白布條了?如果用管線直送氫氣,氫氣管線的直徑要夠粗才能同時應付多輛汽車及多個加氣站的需求,整個城市地底除了天然氣管外還要再加上氫氣管,怎麼,是嫌事情不夠多嗎?

再者,氫氣極難液化,因此車輛儲氣槽只能使用壓縮氫氣,壓縮氫氣壓力越大,就需要越厚的儲氣槽,車輛呆重就增加。就算是使用吸收媒體吸收氫氣之後再釋放氫氣也是一樣,都有呆重的問題。呆重越重,行駛距離就越短,這樣就比電動車更沒效率。

看了一下,其中一段
"倘若以燃煤發電為電力來源,用電解法製造氫氣的話,則從油井(實際上是煤礦)到油箱的損失是78%,但氫氣通過燃料電池後,又額外損失了43%,總計損失達92%。"

怪怪的,如果用前兩個數據,算出來總消耗是87%吧...

當然也希望未來各種能量消耗設備,都能提升更佳的轉換效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