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趣的就是拿成本價來討論人家賺多少,
診斷的know how跟實際更換的工錢,
不是自己覺得多少合理就算了。
商家要賺錢,一間小店請一個師傅,
跟一間經銷商請三四個師傅成本計算是不同的,
扣掉成本再加要賺的錢(不賺錢誰開店?)
一般差個兩三百應該都算合理。
當然消費者還是有比價跟選擇的權利,
只要不強買強賣,自由抉擇。
舉個上次去車行保養遇到的例子,
有個客人來牽車,換油線,要結帳了,
但是跟師傅說,他先生說去問外面只要200元,
她們這邊太貴了,要600元,
師傅一開始先把材料的包裝拿給這位小姐看,
說我門換的都是原廠公司材料,
包裝上標籤上都一清二楚,
外面200元的換的是什他們不敢保證,
這個顧客一直說300可不可以,
師傅直接說,我幫你換回來,你去那家200的換。
說實在的,200元的碼表線我換過,換油線200元的...
還真第一次聽到,不知這個數據哪問來的,離題了,純分享。


個人積分:6172分
文章編號:37046012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