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是瞎趴改;一種是實用改。
我以前是瞎趴改,不過其實也沒瞎趴太多。至少比起路上很多改到回原廠都要被說「消連


然後,現在純粹就是實用改了。
車太震?(400大單缸,原廠NVH又無下限)改個看起來幾乎原廠,但是減震效果確實非常明顯的平衡端子。
冬天騎車手太冷,防寒手套都沒用?加熱握把上車!接下來還要考慮防風罩,解決「冰火兩重天」的問題(手掌熱到噴汗,手背冷到起雞皮疙瘩)。
車身側太黑暗容易被忽略?弄個主動式反光片,亮度半亮(比非剎車燈的尾燈還暗),就像大型車的車側定位燈一樣,從此在烏漆嗎黑的快速道路上顯眼多了,又比燈條還低調。
手把上的後視鏡前移,原廠後視鏡位於手把上,每次看後視鏡都要轉頭,除了脖子累之外,對車前的掌控力也會略微降低。
防眩光廣角後視鏡鏡片,原廠那小不啦嘰的後視鏡範圍終於變廣了,也不會輕易被後車大燈炫光給閃瞎了。
車廂燈強化,再也不用靠著那有和沒有一樣的車廂燈摸黑找東西了。
杯架、手機架、防水外置充電孔(原廠附的都是內置)、前後行車紀錄器、後箱反光加強(使用紅色3M鑽石級反光貼紙,上面還有驗車中心審驗合格的標誌

車買來,改了那麼多,可是除了主動式反光片比較容易「引人注目」,以及後視鏡前移確實帶有一些外觀完整性考慮之外,沒有一樣是為求不同而毫無功能的裝飾品,也沒有一樣純粹是為了爽而改的沒用零件。
更何況,雖然後視鏡前移與主動式反光片讓人一眼就知道這是改的,但問題是它們的存在感低調到就像是原廠就有一樣。
我一直對身邊的朋友說:改車不是只為了爽和瞎趴。改車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讓這台車更適合你自己。全原廠不應被吹捧成唯一的正統,因為原廠的設計並非為個人量身打造,而是為了讓大部分人都能「勉強堪用」,以及廠商自己要賺錢而已。
所以,為了讓這台車更適合自己,自己能夠使用得更順暢,適度而不影響他人、不重度變更的改裝行為應是提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