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預算看什麼等級的車兩個月前買車我預算最多只到65000可以選的車V2 V2+ V2 150金牌125GP125GT125 GT SUPER 125 GT150GT EVO以上都是125以上等級車種100-115還沒列舉出來只有65000的預算去看7~10萬的車其實是看心酸的政府過度保護結果WTO加入後關稅不是要逐年調降照理說要越來越便宜才對怎麼越來越貴呢?這就算了越來越沒力也越來越不耐操PS.某樓提到的怪怪的,當初我買G4 125 領牌車辦到好44000車齡為06年
個人倒是覺得,環保署有圖利廠商的嫌疑,台灣在世界工業大國根本排不上名次,G7的工業大國每一個國家在環保上的要求程度應該也算滿嚴格的。偏偏全世界各大車廠生產的車輛排氣標準都比不上台灣所制訂的要求嚴格,真不知道台灣的工業水準是憑哪一點去制訂那麼高的標準。一些國外先進或者高檔的車輛就這樣被檔在海關外根本進口不到台灣,進到台灣光是要驗排氣就是一個大難關,要是驗不過就要花些錢請那些監理(代理)疏通疏通,這樣才能進到台灣這個寶島。所以這些手續費用當然是要加在消費者身上。而台灣這幾年才開始5期環保,漸漸的這些車輛都開IDF噴射化油器而一開始也不是很順利還發生了很多行駛中熄火的現象。而最大的召回就是台灣3牌機車,而台灣目前的車輛雖說都是自行研發設計開發出來的,但這些車廠也太不爭氣了。日本早在25年前就開始在400CC重型機車上開始裝有噴射化油器,而這當中最有名的就是CBR-RR系列。台灣都跟日本技術合作交流了那麼多年到現在當當一個化油器穩定度還是輸那麼一節。真是無言阿。__________題外話/台灣在跟他國談技術合作上就偏偏要不到技術關鍵,但台灣獨有的技術就是各處流通。韓國之前的車子在25年的現代,起亞,那根本是跟法國的雷諾雪鐵龍義大利的蘭吉雅飛雅特屬於同一水準的,但過了這25年後台灣的重工業卻是看不到什麼有什麼車廠比較像樣的。L車廠跟日本都技術交流那麼多年最近才出了1.2部作品,真不知道這失落的25年搞出了什麼東西?韓國現在都已經在跨越自用車往商用車的路上了還台灣其剛在自用車起步,這些年政府的補助跟產業協助都不知道是在搞些什麼東東。這幾年台灣要是大廠再不努力轉行老是想到(便宜勞力)往後的30年先進國家的出生率降低,勞動成本越來越高。台灣要繼續再做(代工業)不走出自有品牌那台灣企業最後都會跑到第3落後國家尋找各低價的勞力。台灣都已經是要走開發國家但偏偏薪水是開發中國家的薪水。就連中國沿海各大城市,中低階的勞動薪水低薪都有1500要是再加上加班很多都有4~5千左右了。而這些工廠的優勢也漸漸在消失中,因為中國勞工的基本薪資往後幾年還會繼續往上調因為125的規劃。這些跑出去的工廠失去了大陸的優勢但真要鮭魚返鄉的都是看在政府給的補貼跟外勞增加額度上才勉勉強強回來的。真要選的話那印尼,越南,菲律賓,泰國,緬甸才是他們真想去的。要是那些大廠真有心在台灣的話,只要10分之1的工作機會留給台灣,台灣的失業人口最少也少20萬跑不掉,但為什麼不會想回來呢?因為我們的薪水還是比那些國家的高很多=.=就像台灣現在去外國工作的人,台灣一個月領22K外國一個月領22K而且還不是外國很高薪水的工作就遠遠高於台灣。台灣沒有加薪條件就是因為老闆還賺得不夠加薪(台灣名人說)試問誰會閒錢多呢?哪個老闆會說自己賺夠了呢?閒錢多的人一般就是安於本業吃喝一天是一天,老闆要是覺得錢賺夠的話,那這家公司我看也沒有再繼續發展擴大的機會了?/////////記得讀書的時候老師有說過一個很簡單的基本觀念,1頓的鐵可以賣多少?要是光賣鐵的話1公斤大約30元(粗估),但要是這些鐵變成1000支手槍呢?那會增加多少附加價值?要是這一頓的鐵做成工具機從事加工或者做成汽車或者機車,要不然做成武器發彈那又可以創造出多少的產值呢?台灣企業不敢投資研發不敢開發產品因為這些都是無底洞哪天要回本都是未知數,台灣企業主很多都是抱者賺一塊是一塊,所以台灣的企業到現在還在原地踏步,真期待台灣可以出現一個很強的產業規劃的好政策,讓這些老闆們可以賺更多錢讓台灣可以多更多的工作機會。以上個人一時有感於發的發表。
我的 03 年豪邁買 43000 , 還送兩年強制險咧 , 現在的車真的貴森森的 , 不過也就是有人要買這麼貴的 , 車商才會一直漲上去啊.我有跟機車行的師父閒聊時聊到 , 現在的小屁孩買機車 , 外殼不炫不買 , 避震器沒兩支外露的不買 , 這樣車價會降的下來嗎 ? 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