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腹案"北投懷舊之旅",諸般緣故難以成行。
於是想到另一種旅遊方式:回彰化老家。
既然要回老家,也順道看看自己曾求學的學校。
小弟曾拜讀這首【回鄉偶書】的詩,今日一行特別有感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
作者簡介(摘錄自wiki資訊):
賀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
號石窗,晚年號「四明狂客」,
唐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著名詩人。
少以文詞知名,神龍年間已名揚京城,
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進士,
初授國子四門博士,又遷太常博士,
開元十三年(710年)遷禮部侍郎兼集賢院學士,
後遷太子賓客、檢校工部侍郎、秘書監等官。
性格爽直,豁達而健談,好飲酒,
一日鼻子流出類似黃膠的涕液數盆,
醫生說是飲酒太過,賀知章不以為然,
照舊日飲月醉。
他和李白是好友,賀知章讀了李白作品,
感嘆地說道,「子,謫仙人也。」
賀知章與張旭為姻親,過從甚密,
時人以「賀張」稱之。
兩人經常一起出遊,「凡人家廳館好牆壁及屏障,
忽忘機興發,落筆數行,
如蟲篆飛走,雖古之張(芝)、索(靖)不如也。
好事者供其箋翰,共傳寶之」。
又擅長草書和隸書,呂總《續書評》
評為「縱筆如飛,奔而不竭。」。
他的詩清新脫俗,流傳下來的詩不多,
收錄於《全唐詩》中的只有二十首,
最著名的有《回鄉偶書》、《詠柳》等。
--------------------------------------------------------------
我的這篇小品,沒有大山大水,
只有田庄垂手可得的淳樸鄉間鏡頭。
沒有主題,也沒有專業攝影,純粹隨手拍,
信手拈來盡是田野拾趣而已。
也有那麼一點點自我介紹或是心靈剖析的感覺。
如果有一兩張照片可以感動到您,
那麼我就心滿意足了。
貳、本文:
01.高中時期就讀的學校,台中高工。

很風光快樂的高中生活,
一年級結束彰中來就讀,被老師選為班長。
下學期當上風紀股長,吉他社長。
二年級瘋狂於社團活動,參加各種聯誼活動。
三年級選上糾察隊長、升降旗大隊指揮。
後來報考軍校去。
-------------------------------
(以下資訊摘錄自wiki)
國立臺中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台中高工、中工,
位於臺灣臺中市南區高工路上的一所工業學校。
為台灣早期最具知名度的八大省工之首,
現在亦名列台灣地區的明星高職。
1938年創校,校名全稱為「台中州立台中工業學校」,五年制。
1941年,改為四年制,設立機械、電機、土木、建築、應用化學等五科。
1945年,更名為「臺灣省立臺中工業職業學校」,設機械、電機、建築、化工、土木五科,改為三三學制,分高、初級兩部。
1947年,停招初級部。
1950年,專辦高級部,仍設有機械、電機、建築、化工、土木五科。
1951年8月,更名為「臺灣省立臺中高級工業職業學校」,並停招建築科。
1953年春,指定為示範工職,並具體實施建教合作。
1955年秋,增設汽車修護與建築木工兩科,並將原設之機械科改為機工科、電機科改為電工科。
1957年秋,增設電子設備修護科。
1958年3月,附設實用技藝訓練中心,增設製圖科並停招土木、化工兩科學生
1960年秋,增設儀錶修護科、電銲科。
1962年,增設電器修護科後改為電器冷凍修護科,並將原設之建築木工科改為建築工科後改為建築科。
1963年秋,增設化驗工科後改為化工科。
1966年,製圖科分為機械製圖、建築製圖兩科。
1968年,增設印刷科。
1974年秋,增設板金科,停辦電銲科。
1986年,成立「臺灣省中區工業職業學挍技術教學中心」。原機工科改為機械科、原電工科改為電機科、原儀錶修護科改為控制科、原汽車修護科改為汽車科、原電子設備修護科改為電子科、原電器冷凍科改為冷凍空調科。
1987年,增設資訊科
1990年2月精省,而省立學校改隸屬中華民國教育部,易名為「國立台中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2003年,印刷科改名為圖文傳播科。
2007年,校方將正門的學校名稱改為「國立台中高級工業學校」。
-----------------------------------------------------------------
02.在母校門口才想到要補上出發時程。

03.只讀一學期的彰化高中。

這裡有段小故事分享:
小弟當時身為風紀股長與班長、副班長、
學藝股長、康樂股長、和另一位陳耀宗同學,
共六人於週六上午生物課,
趁老師請假讓同學自己做實驗課期間,
聯合翹課翻牆去打撞球。
在彈子房與不良少年打群架。
被警察通知教官來領回。
(沒受傷,我們這群身高最矮的,也有178公分。)
教官說第一次只是記警告。
可是愛面子生物老師,揚言要死當這科。
當時高中規定,一科不及格重讀。
才上學期而已,決不能坐以待斃。
晚上我們這夥頑皮小鬼,晚上進入辦公室偷看考卷,
每人負責背一段。翌日考完試還得意洋洋一定一百分,
誰知發考卷時,我們六人都是59分,老師就是要死當。
於是只好辦理休學,自習重考台中高工。
一段荒唐的高中生活,一段可笑的回憶。
(小朋友千萬不要學喔!叔叔有練過!)
另這一學期,我參加跆拳道社團,也順利拿到藍帶。這是我最快樂的一件事。
--------------------------------------------------------------
(以下資訊摘錄自wiki)
國立彰化高級中學,簡稱彰化高中或彰中,
為臺灣著名優質高級中學之一(為前十大省中),
現今亦為彰化區第一學府,入學競爭相當激烈。
校址位於彰化市八卦山華陽崗上,鄰近彰化縣立體育場與國立彰化高商。
前身為日治時期台中州立彰化中學校,經改制後才逐漸形成現在的彰化高中。
1942年 創立於民國三十一年4月27日,原名「台中州立彰化中學校」,為四年一貫制,以臺籍學生為主,當初借用彰化縣平和國民小學教室上課。
1945年 正名為「臺灣省立彰化中學」,旋改制為「三三制」的完全中學。
1968年 配合政府九年國民教育實施,逐年結束初中部。
1970年 改制為「臺灣省立彰化高級中學」。
1991年 設立數學及自然科資賦優異班。
1996年 設立音樂班。
1999年 2月改制為「國立彰化高級中學」。
2004年 設立語文資優班。
--------------------------------------------------------------
04.沿著省道,兩旁景物早已跟搭公車的高中生活不一樣了。變得繁榮而擁擠。
常常發生人車搶道的情形。還好是抱著休閒的心情出遊,不知不覺就回到二林鎮。

05.看到這指示牌,內行的人都會走左邊這條,至少省了三公里路程。

06.這是小學的母校,小學同學有的都當爺爺奶奶了。看到這門口心中喚起許多回憶。

07.這是國中的母校,現在改制為高中。
很感謝國文陳履潔老師為小弟墊下良好的作文基礎。
聯考時國文滿分是200分,我拿下198分。算是沒丟老師的臉。
這年紀鄉間廟口常放李小龍的電影。小夥子都會幻想,於是加入拳擊隊,
每天早晚跑步12000公尺來上下學,墊下雄厚的體能基礎。
後來家人反對,只能天天龜著唸書。

---------------------------------------------------
(二林國中校史摘錄自網路資訊)
本校初創之期,經緯萬端,困難萬狀,校地兩甲,
學生兩班,由於歷任校長苦心擘劃,慘淡經營。
九年國教前,學生十四班,其後增班快速,
六十九年至七十二年為七十四班,
七十二年八月原斗分部獨力設校,
並自八十四學年度起增設啟智班,
九十二年度升格為高中,現有高中部十二班,
國中部四十四班,校地兩甲增至四甲五分,
以及四十多年以來各項教育輝煌成果,
均非僥倖,實由於本校優良的傳統特性所致。
民國四十八年成立二林初中促進會。
民國四十八年十月彰化縣政府派教育科中教股長朱綺文先生為籌備主任。
民國四十九年六月縣政府改派涂薈侯先生繼任籌備主任。
民國五十年二月奉台灣省政府核准本校正式成立為彰化縣立二林初級中學。
民國五十八年八月一日改制為彰化縣立二林國民中學。
五十年二月奉台灣省政府核准本校正式成立為彰化縣立二林初級中學,並派林克禮先生為首任校長。
五十二年九月林校長奉調永靖農校校長,五十二年十月台灣省政府派戴丁順先生接任本校第二任校。
五十六年十二月戴校長奉調田尾初中校長,縣府調派大城初中校長陳敏聰先生接任本校第三任校長。
六十九年陳校長奉調為彰安國中校長,台灣省政府調派溪湖國中校長黃警先生接任本校第四任校長。
七十四年九月黃校長奉調高陞省立後壁高中校長,陳敏聰校長榮返接任第五任校長。
八十四年八月陳校長敏聰屆齡榮退,台灣省政府調派北斗國中校長陳佳聲先生接任本校第六任校長。
九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在彰化縣政府核准下,改制為縣立二林高級中學,由陳校長佳聲為首任校長。
九十六年八月陳校長佳聲榮退,經遴選由原彰化縣政府教育局局長吳錫勳先生接任縣立二林高中第二任校長。
九十八年八月吳校長錫勳調任彰化縣成功國中校長,經遴選由陳清發先生接任本校第三任校長。
民國八十四年增設啟智班。
民國九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經彰化縣政府核准,改制為縣立二林高級中學。
--------------------------------------------------------
08.這是國中側門小路,沒變的稻田香。

09.茂盛而充滿生機的稻田,綠油油一片真舒服。

10.以前這條是泥土路,下雨天很多同學都"犁田"。

--------------------------------------
11.回到老家後,適逢香客遊覽車七輛,先行進入代天府廟廣場停車。

12.七十多的老爹,努力用中風後的手勢,混濁不清的語氣,話說當年英勇。

13.三妹的小兒子,正聚精會神看著進香團參訪。

14.民間信仰習俗在鄉間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大家嚴陣以待進香團到來。

15.民間鳴放鞭炮表示迎神及趨邪之意。

16.陣頭令旗,掃街保平安。

17.連沖天炮、煙火都不會小氣。沿路鞭炮陣就達三百多公尺。

18.三太子、八爺、七爺隨陣頭趨妖掃魔,保合境平安。

19.路上厝代天府牌坊入口熱鬧非凡。

20.鑼鼓喧揚,民眾合掌祈求平安。

-----------------------------------------
21.仙姑乩身,腳踏七星步,迎前致意。代表神明之間的溝通仲媒。

22.新北市板橋區玉后宮天上聖母南巡進香平安繞境,與身後基督教教會產生對比。
表示出台灣居民對宗教信仰的包容力。

23.遊覽車與圍觀群眾形成非凡陣勢。

24.芳苑鄉普天宮也是有十幾輛遊覽車參拜,老娘逢時來這邊擺攤。

25.大兒子適時出現打氣,高興之餘烤了玉米給我。
愛漂亮的老媽,近六十歲的身影,歲月已在臉上及身材雕琢出痕跡。

26.純豬油塗香,加上特製甘草醬油烤出的道地懷舊玉米,令人銷魂而淚流。

27.漁村人才流逝,老人家也無法出海,只好船隻置放岸邊任它風吹雨打。

28.退潮之際,白鷺鷥點點,拾啄泥中小魚。

29.牛車漫步退潮路,慢慢往蚵棚前進。

30.下錨的船隻,等待潮來再出帆。

----------------------------------------------
31.芳苑堤防上,視野良好,漁村景色宜人。

32.與蚵山合影,別有一番滋味。

33.蚵殼近拍,喜歡品嚐夜市蚵仔煎的您,可知蚵殼長這樣子?

34.滿天飛舞白鷺鷥。

35.紅樹林白鷺鷥群。

36.綠田白鷺鷥。

37.單飛白鷺鷥。

38.以牛車輪造型做成的堤防賞鳥欄杆。

39.林蔭如傘好乘涼。

40.黃牛吃草英姿勃發。

-------------------------------------------------------------
41.大黃牛正凝視偷拍的我。

42.車庫一角長滿"火龍果",沒錯他是火龍果。

43.路旁野生植物。(感謝Dragon86大大提供這植物叫做"日日春",感謝喔!)

44.老家三合院。

45.根莖曬乾可作涼茶的"洽查某"。

46.出門的老娘。老一輩都喜歡大紅。

47.老狗與老家園。

48.路上厝代天府令旗,迎風搖曳。

49.悠閒地老狗嬉戲。

50.癡望主人給食的表情。

51.面對鏡頭憨笑的表情。

---------------------------------------------------------------
參、結論:
老娘喚兒吃晚餐,有如陳雷公,
慣有的台語屏東腔:
"憲啊!)))))甲奔喔)))))"
小時候不管瘋多遠,
保證方圓五公里都可以聽到。
不用期待老媽多會煮菜,
連魚頭都煮不熟,這就是我媽。
典型屏東千金小姐下嫁彰化田庄漢的老故事。
呵呵~
難得回家,心靈的確像喝了雞湯。
感謝各位大大傷眼看完小弟拙作。
謝謝!
A夢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