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集:
*回來估狗後才知道從人倫橋進去,經過人和村之後的這條「人和波石聯絡道路」還可以重新接回台16。
濁水溪全長178.6km,流域面積4323平方公里,是台灣全島最長的河流,流域面積也居全省首位。
據說幾百年前歐洲的船隻在經過台灣海峽時,誤把河面寬廣溪水澎湃的濁水溪看成海洋,在繪製台灣島地圖時竟將台灣畫成南北兩座島嶼。

重回台16線。

俯瞰人倫橋…忽然想起看似風馬牛不相關的台14與台16 兩條公路,竟是被濁水溪連貫在一起的…

大約是在22K一處路邊有反射鏡的地方,這裡有岔路彎進來後有座土地公廟可略事休息。

土地公廟前的台16路段又從高處逐漸往下降,來到土地公廟這裡的濁水溪河床幾乎就在腳下。

根據地形演化判斷,幾百年後這片沙洲有可能堆積成河階地,然後像右邊的檳榔園一樣成為可耕地。

但也表示左邊這處屬溪流「攻擊面」的坡坎,在溪水經年累月的沖刷之後可能會逐漸的崩塌…






民和明隧道連續彎曲的身影似乎在引領著老頭準備來探尋台16的美景。

為什麼這路邊的水泥駁坎會有梯形塊狀的凸起?土炮的老頭沒有工程方面的知識所以不清楚。

純樸的原鄉地方怎麼會冒出兩個飛碟?

原以為像飛碟的建築是甚麼研究單位搞農作物開發的,再靠近點看卻又像是私人所有的特殊房舍。

為尊重飛碟主人的隱私老頭只敢在庭園外遠觀就沒敢踏進半步,不過老頭確認他園子外的這顆木瓜樹是「公的」,保證不會結出木瓜來。

從民和明隧道之後的台16又變成雙線道筆直的大馬路。


有沒有看出哪裡有不一樣滴?
除了有漢人崇拜的道教廟宇之外,兩旁的住家和一般原住民聚落的房舍也不相同…
但老頭並沒有在這裡找人攀談詢問答案,推測這裡或許是以前林業開發興盛時期,來此地工作的漢人聚集形成的村落。



因為林務局的「丹大工作站」也在附近的關係。


計畫跑台16之前有網友 109633cp 大大提供了回程途中可轉換路線到達日月潭…這完全符合老頭漫遊瞎晃個性。(雖然內心是有點害怕滴…)



「達瑪巒橋」。

快到「地利村」之前的台16這段道路與南投縣的幾處原鄉地區相比,顯得特別筆直寬敞。

在一些原鄉地區漫遊時較常見到平面的原住民圖騰,像這樣連續的立體雕塑倒是首次看見。

直行是續往台16,右轉是可往「雙龍部落」和「雙龍瀑布」的道路。(或許另可找時間加上前面的人和村兩地來一趟漫遊?)

交通部公路總局於2014年5月將台16從地利村至合流坪的路段降編為台16線臨29便道。
這樣的話原來從名間至合流坪的里程要算41.257公里?還是要再減去已經改為臨29便道的約11公里?感覺後面的路段變得爹不疼娘不愛的…


道路等級降編縮水了像個小媳婦般爹娘不疼愛沒關係。


上帝疼愛這塊土地上的子民萬物就好。

右邊半山腰應該是雙龍部落,左邊山凹兩條白練應該就是雙龍瀑布。



地利村之後的臨29便道才是台16真正具有高山深谷的原鄉道路。

左邊這片峭壁應該是濁水溪幾萬年來溪水侵蝕作用下所形成的。

因為剛好有這處堅硬峭壁所形成的弧度,造就了濁水溪上游「姑姑山」下這處漂亮有名的大曲流。



與台14廬山至屯原的路段相比,這段台16臨29的沿線可能因山區墾植的地方不多,因而路況好了許多。


當然容易有落石坍方的路段免不了會有。


路面潮濕的和出現蝴蝶擋路的部分也有。


巨大山壁迫近得讓人緊張的情況當然有。
還有、還有…





除了雙龍瀑布外,這應該都是山區多日陰雨累積形成的「時雨瀑」吧?
人家不是說:仁者樂山,智者〝要〞水嗎?
靠!很想飛到遠方瀑步底下去唱劉德華的:給我一杯忘情水…
不!我要一台大炮相機!我要一支高倍率望遠鏡!不然乾脆把俺丟在山裡頭好了…(有小7嗎?有網路嗎?有電燈馬桶嗎?只會唬爛的老頭!)


溪水是混濁滴…看來上游山區有雨捏…

雲層籠罩著山頭…


可老頭都跑到這裡了當然還想繼續往前走。(山區氣候狀況多變,請自行注意天氣變化。)

道路還是乾的,而且又變得往下坡走了…

這下明白臨29便道一路上除了老頭一輛機車之外,為啥三不五時有小車往裡頭開了…
原以為是連假關係不少愛山的人跟老頭一樣愛往山裡跑,等到看見這處提供露營用地的農莊之後,狀況就清楚了。
或許因為來這處露營地的道路情況並不差的關係,農莊裡停放的汽車幾十部是有的。
巴特!看這天氣狀況少不得是要下幾陣雨的,住帳篷裡頭應該不會很舒服。
還有既然要遠離人群塵囂選擇住在山裡頭,幹嘛又一堆人擠在人為開闢的農場裡?
除了窩睡袋躺地上,其它的大概都有農場提供,最多就是自備鍋碗瓢盆弄噸吃的醬囉!
唉!青菜蘿蔔各有喜好,老頭除了嘴巴上說愛山愛水愛自然,實際上還不是沒水沒電沒張床就會乎天喊地又叫床的?( 嗯!有必要叫床這麼誇張嗎?)



過了農場之後真的沒人跟在老頭屁股後面啦!



再這麼幾段路之後…

〝淚滴屎 淹 尖頭鰻〞!又一條曾經可能成為橫貫公路但已經被解編,而今縮短計劃里程的東西向公路終點在眼前出現了…

曾經可供車輛開進「丹大林道」,直達「七彩湖」的「孫海橋」在2004年7月3日,「敏督利」颱風侵襲台灣時,因颱風挾帶大量豪雨造成濁水溪暴漲將孫海橋橋面沖毀。

雖然政府曾修建吊橋方便民眾旅遊及台電人員進入維修,但吊橋也在2008年因「辛樂克」颱風的侵襲而損毀。目前只有流籠可供台電維修等特殊需要時渡過濁水溪使用。

簡易遮雨棚裡是控制流籠的「碼頭」(現場文字是這麼寫的)。
駐足於孫海橋的濁水溪旁,獨自一人的老頭有征服一座山峰,或征服一座城堡的感慨嗎?
當然沒有那麼偉大啦!老頭是算哪根蔥?
烏雲密布那麼久了好歹給天公伯仔紓解一下,讓它嘩啦啦下點雨吧!
簡易拼湊而成的「碼頭」成了這裡唯一可以避雨的地方,今年只要有哪個颱風登陸的話,這處簡易的遮雨棚應該就四分五裂掉進濁水溪裡去了。
不過經老頭心中天生的氣象電腦一算,趁著天色還早,雨也不大還是趕緊往回走比較妥當!
想為第一次來到的台16終點這處地方再留幾張照片時,才發覺…

這位小姐妳也太不要命了吧?還有另一個人在哪裡老頭沒看見,為了家中還有老母、嬌妻、寶貝女兒等,不管三七二十一老頭決定走先,不跟溪底下不要命的女子打招呼了。(搞不好是聶小倩假扮要勾引老頭的咧!)

這紅色吊橋不知道是從哪裡下去的。

感謝上帝,從孫海橋回來的一路上只有一絲絲的小雨。


要不要循著台16原路回去?
或者賭一把途中還不至於會下雨可以改跑投63往日月潭…
好奇可以殺"屎"一隻貓,當然也可以誘"屎"老頭狗改不了吃"屎"的復發誤入歧途毛病,冒著可能被雨淋成落湯雞的狀況去跑投63。


不管循台16原路回去,或改走投63去探尋新路線,天公伯仔該下雨就下雨囉!何況投63只有11公里半多一點點的路程也明明白白標示著,至少老頭心裡有個底知道不會沒完沒了的一直跑。
由於感覺隨時會下雨的樣子,所以投63這段路就使用快轉快跑方式,只記錄單數的里程牌和部分景物。



11K處路旁的「玉崙溪」。



9K處「潭南村」這塊牌子過後不遠,布農族原住民的「古農部落」。

如果台14終點後到屯原登山口前的山路有號稱的「屯原13彎」,投63這裡也有數量不亞於屯原的好幾彎。



7K處,除了日月潭當地的「鄒族」之外,附近多屬布農族原住民族群的聚居地。

八部合音更是布農族原住民引以為傲的文化資產。


雖然天色一直是隨時會下雨的樣子,但是跑快一半路程了地面上卻還是乾的。

這裡也有賞螢步道捏~會不會不久之後這裡也會冒出民宿?餐廳?露營地?

地上還是乾的!繼續跑給雨神追!


過了信義鄉潭南村那處牌樓之後,投63開始變成下坡路,而且還可以遠遠的看見日月潭。

最後一公里後就能鬆一口氣了…

老頭當時並不知道投63起點處這裡是「伊達邵」,所以看見這一堆車子時有點意外。

跑完投63這一段後,心裡要感謝的是…老頭的乾爹!
感謝 天公伯仔庇佑沒有在跑投63的這一段路上就下雨;
感謝 天公伯仔庇佑在跑投63時沒讓老頭因趕路而犁田;
向老天一鞠躬!宣布這次旅程結束!
*為什麼這樣就結束了?
*為什麼都沒拍日月潭?
啊就後面在伊達紹找地方穿上雨衣後,偶的 天公伯乾爹忍不住就劈哩啪啦下起大雷雨啦!
大雷雨之中的日月潭〝蝦蜜籠看沒有〞老頭是要拍個P~喔!
這場雷雨之大喔…恐怕回到家老頭還得找個理由跟〝河東獅〞報告說為什麼偶都穿雨衣了卻能從頭濕到腳的…
*濕、失有兩種,一種是被雨淋濕的濕;一種是自己尿失禁的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