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真的來晚了,因為最近事情繁多,而且為了讓各觀眾有更豐富的內容可觀看,所以一直都在回憶並記下發生的事情,為了對應文章的主題我們就繼續回到武陵上敘述上篇沒提到的過程吧
上次說過又冷又沒油的狀況下,我們只能先停在路邊用引擎的溫度取暖這就是取暖照
我朋友在快要沒有油的路上不斷尋找廁所,試圖用水管抽汽油,半路上我們到了一家類似休息站的地方,當時路邊有位阿伯似乎是維修路燈的工程師),我問他哪裡有廁所時第一個回答我驚訝了,沒有一個字我聽得懂,我不知道是太累還是其他原因,我本身是客家人朋友也是(雖然他沒學)我雖然不是很會講但多少聽得懂一些客語,台語方面也聽得懂關鍵字,偏偏這位阿伯的話我連一點關鍵字都抓不到,到底是因為在比較南部的關係或是因為在山區(又或者他講的根本不是客語或台語),我只好對阿伯說了解了解,這時我把目標望向一條往下的路段,因為有個廁所的標誌在路口旁,旁邊是類似餐廳的樓梯,我們兩個以為廁所是往下走,於是把車騎下去,不騎下去沒事一下去整片黑,我們馬上意識到走錯路了,我們馬上掉頭,我朋友騎在後面掉頭很快,我在掉頭過程中陷入泥濘裡(說實在我也不知道是泥巴還是腐葉),後輪打滑,腳底也沒抓地力,就算立側柱也會陷入泥攤,我朋友聽到後下車走過來幫我從後面拉車,當時是一片黑,車頭燈只能照前方,而且我的眼鏡嚴重起霧,我完全不知道朋友在哪裡,只有耳機的對談聲告訴我''要拉囉''一股向後的力量把我拉離泥濘,如果沒有我朋友我鐵定倒車,我們騎回原路後停在路邊走上旁邊的餐廳,我們才知道這邊才有廁所,但是已經關門了,廁所也沒有水管可以用,幸災樂禍的朋友說要拍下來證明我們來過這邊,於是有了這一張很尬的照片
我們兩個就這樣失望地離開這裡,接下來就是在一間廢棄屋旁找到水管後幫我朋友裝油然後被嗆到後悔的故事,(我現在去加油站對汽油味無感了,但有些時候嗅覺特別敏感時會特別注意到汽油味,大腦瞬間讓喉嚨回憶起那股嗆辣味)。
接下來就是穿過太魯閣國家公園後,快抵達花蓮市區時開始下起雨了,說真的當時我們還以為到花蓮還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心情超糟的一直喊"不要搞我啊",還好沒幾分鐘就到市區了,我們先在一間7-11買一些熱狗當補給,當下我們以為到了民宿後還有體力吃晚餐,沒想到那三根熱狗卻是我們那晚的晚餐,進入市區的路上,另外我們驚訝的發現花蓮市區的平面道路最高限速是70,代表說我們可以合法的飆到78~79,這對我們這兩個新竹仔特別新鮮(台三線最高限速也只有60),路又大又直而且沒有車,就這樣我們抵達了民宿,我還是要感謝老闆等待我們到凌晨一點。
因為是民宿,所以接待區和房間是不同的地方,老闆說我的車可能太大不方便停在住宿區內的停車格,所以我把車停在接待區用左手扛著我的馬鞍包走到房間(結果回到新竹時左手指拉傷拖了一兩個禮拜才去看國術館)
把行李放到房間後,疲勞感瞬間湧上,我當下巴不得洗好澡就躺在床上,但我的下意識是把所有要充電的設備接上插頭,避免第二天沒有電可以用(當時沒有裝車充USB),洗好澡之後我們看著原本要拿來慶祝的酒,完全沒有任何想要喝的感覺,如果喝下去我會下意識認為是汽油而吐出來(當時對汽油的味道還很敏感),洗好澡換了件睡衣後躺在床上就像一條死魚,全身肌肉都在告訴我不要動,但是我朋友提議說先玩幾場魔物獵人再睡(真不知道他哪來的體力,至少第二天早上我知道他是後悔的),連續好幾場都沒有完成任務,我想是我們兩個已經習慣魔物獵人世界的操作方式所以對掌機的操作生疏了,我就要求真的不要再玩了,打不過可能是生疏,但疲累真的使我們兩個的專注力大幅度下降了,當時是清晨一點多接近兩點。
接下來就是早上了,诶、照理來說應該要有和基友之間的熱情或幹話聊天阿,說真的當我躺在床上沒多久真的就是瞬間斷線了,平常睡前還會滑個手機,但下次睜開眼睛就是鬧鐘叫醒我們兩個了,第二天也就這麼的到來了。
醒來後全身上下沒有酸痛,但是腦袋累得叫我不要動,可能是我喝了汽油有什麼神奇的回復力還是在花蓮空氣比較好所以學會波紋氣功什麼的,就只有腦袋還沒醒來而已,我們兩個傻愣在房間裡面,嘴上說後悔卻覺得有趣,第一次騎這麼遠,但時間不早,得趕快回家才行,至於為什麼要那麼趕一早就出發呢?,當然是我的朋友說的謊被發現啦(耶)(想知道原因可以搜尋心得上篇),於是我們得在晚上之前再次從花蓮出發回到新竹,我們兩個馬上著裝和退房,朋友先載我到我的車旁邊後再回到民宿把裝備綁在車上,我朋友不是載貨擔當所以先去還鑰匙退房,退房後老闆跟朋友說附近有一家不錯的早餐店可以去吃吃看,既然是當地人推薦的我們當然要好好去吃吃看啦(不然我就只會選7-11這種保守的選項),那家早餐店是在博愛街的山東豆漿大王,現場可說是坐滿了人,可見這家相當有實力,然而我們並沒有坐下來吃,朋友去買而我坐在車上顧車順便確認路線,等了五分鐘左右我朋友就回來了,他說老闆聽到我們在環島(其實是半環島)就多送我們一份餐點(台灣人的熱情就是這樣簡單卻溫馨),我們的餐點是豆漿、韭菜煎餃和一份老闆送的餐點,印象中好像是類似水煎包的東西(後面和朋友確認好像是豬肉餡餅),打開韭菜煎餃香味撲鼻,這次我們兩個在這次旅行上第一次脫離便利商店的魔掌,熱騰騰的現做早餐聞到都快哭出來了(心理上),但我吃下去我還真的快哭出來,不是因為雷還是難吃,是因為我還記得前一晚我喝了滿肚子的汽油,所以對味道比較嗆的食物都比較敏感,我吞下餃子時不斷回憶汽油的味道,但第三顆後就漸漸習慣了,韭菜煎餃真的很好吃,豆漿也很好喝,老闆送的食物我們也美味的吃下肚,就這樣繼續踏上我們的旅程。
我繼續用導航開始我們的旅程,我們非常小心翼翼的從花蓮前往宜蘭,需要小心的原因很簡單,我的手機的google maps沒辦法叫出機車導航路線,前面我已經重新下載過了但依然沒辦法顯示(後來回到新竹一周左右重新下載就出現了),我們兩個上路後底一件事情是去加油站加油,雖然前一天晚上(老實說當時過午夜12點了,應該說當天清晨)才加過油,但為了避免一路上沒有加油站而做的預備(因為是逆時針,右手邊是海,要加油可能得向左轉耽誤時間),另外也得準備備用汽油,我們兩個從來沒有跑過北宜所以也不知道北宜的路線長度和難易度,後續在加油站用空的寶特瓶裝了一瓶汽油後就繼續這趟返鄉路。
一路的大直線,朋友喊著說快睡著了,說真的雖然無趣但我覺得真的不至於那麼誇張,從花蓮到宜蘭的路上真的是很機巴,走一路直線都還沒什麼問題,到後中後段開始要走隧道,有的隧道前面的告示牌五花八門,一下禁行機車、一下開放右車道機車通行,真的是不懂交通部是想怎樣。
之少通過蘇花改後大部分的路線都是比較不容易認錯的舊蘇花,一路上其實很多車輛會很早注意到後方有來車並打燈靠右減速,相較之下新竹的車總是硬卡在中間,靠右超又往右靠,要嘛就開快一點要嘛就靠邊點,開在雙黃線中間真的以為你是900度和10度的超級斜視,能不能和花蓮宜蘭的駕駛學學。
我們兩個就這樣穿過了舊蘇花,接下來有很長一段都是從宜蘭接到北宜的路線,這一段說真的非常無聊,基本上就是紅燈又綠燈,而且限速60,我們在這邊卡了很長一段時間,緊接著我們就到了宜蘭進入北宜公路的入口,認真講我很慶幸是從宜蘭進入,上去是很長一段髮夾彎,這種高低落差大的髮間灣特別有感覺,靠著hold on著油門,固定在中線不偏移而且離地很近壓車卻不深的感覺我特別喜歡,接下來進入中段時道路開始變得比較窄,有大貨車會經過,這邊其實很多盲灣,我和朋友雖然沒辦法像當地人一樣快,但貨車的速度真的是慢很多,我這邊也說服我朋友忍一下,尤其是我沒兩個不是當地人,對路線不熟悉的狀況下還是不要硬超大貨車,貨車司機的技術其實相當好,每個彎道都不吃線,速度也很平均,到了右側較空曠的直線時也立刻打燈並靠右,這種為了工作穿越山路還要顧慮我們這些為了玩而其上山的人真的是辛苦了。
之後我們在中油坪林站停下來休息,當時其實中午了,但老實說我們也不知道北宜路邊的餐廳評價如何,身上的現金也不夠,所以在加油站的補給站吃點簡單的乾糧和餅乾來充飢,前後休息了大約半個小時後,在加油站加油後出發,但我朋友的備用是回到香山後都沒有用過一滴,真不懂前一晚我們那麼刻苦想要的一桶油在這邊完全沒有用。
其實北宜的彎道有很多追焦灣,我個人認為不要刻意做出詭異的姿勢追焦手就能拍得很好了(我本身也有在台三線追焦),而且因為追焦點數量多,刻意來回刷一個點的意義不大(除非是為了躲區間測速),但有一幕真的是震撼到我們倆,印象中沒記錯是一台競戰,車主穿連身皮衣,那個側掛和過彎速度真的很猛,真不愧是北部著名的山路。
下北宜後,我們經過桃園,在中間有一段是小路,但是有大貨車在我們前面,那一段真的是超不過去,所以我們在那一段是沒有速度又熱又累的,度過這一段路後我們在一間7-11聽下來休息上廁所,朋友脫下安全帽狂抓頭(他的安全帽是我的,因為他的安全帽放在學校),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他對我的安全帽有那麼大的不適感,他後面有和我說可能是每個人的頭皮油質分泌物不同所導致的。
我們再次上路後進入了台三線在桃園的入口,但這一段真的有夠險惡的,當天交通大塞車,而且還有管制,我們得先北上後迴轉在南下,過了之後一路上就沒什麼問題了,也安安全全地回到香山,送完我朋友後我也回到我的住家並結束這段旅程。
這一路上沒有什麼驚為天人的壯舉,也沒有因為瘋狂的舉動讓別人佩服,這個旅程沒有走任何景點,也沒有多停下來看風景,就是一昧的趕路,但這也是我們還身為學生瘋狂的一面,就像教士騎小害怕環島的影片中講到[懷念學生時期無憂無慮說走就走的感覺],再過個十年我想我也能很自豪地說我半夜上過武嶺而且還為了下山抽汽油卻被嗆個半死,這不是件有魅力的事蹟,卻是回憶中色彩最豐富的片段。
謝謝各位的觀看,未來如果有更多的出遊活動我會盡量拍成影片或拍照分享給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