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aadream wrote:
壹、前言:心中腹案"...(恕刪)
有深度!

aaaaadream wrote:
這本書中談到"客氣"的由來.
漫有趣的.我找了網路資訊如下:
--------------------------------------------
書名: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重返語文的歷史現場,讓你的中文功力迅速破表
作者:許暉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03月03日
--------------------------------------------
「客氣」是如何變成客套話的?
「客氣」這句俗語來源於春秋時期的一場戰爭。
據《左傳‧定公八年》記載,魯定公八年的春天,
魯國以陽虎為大將侵略齊國,在廩丘這座城的外城,
兩軍發生了激戰,魯軍猛攻城牆,
守衛的齊軍則用火焚燒攻城的戰車。
眼看戰車陷入了敵軍的火攻陣,
魯軍中有聰明人想出了一個主意,
把粗布衣服浸濕用來滅火。
這一招果然奏效,魯軍很快攻破了廩丘外城。
不料,守衛內城的齊國守軍一看再無退路,
背水一戰,反而從內城裡殺將出來,
魯軍阻擋不住拚了命的齊軍,只好撤退。
陽虎著了急,急中生智,
假裝沒有看見本國最有名的勇士冉猛就在軍中,
自言自語地大聲說道:「假如冉猛在這裡,一定可以打敗齊軍!」
這招激將法果然激勵了冉猛,
只見他駕著戰車,哇哇暴叫著就向齊軍衝了過去。
還沒有衝到一半,冉猛回頭一看,
卻發現沒有一個人跟上來,心裡一下就膽怯了,
趕緊假裝沒站穩,從戰車上摔了下來,一瘸一拐地回來了。
陽虎遙遙望見這一幕,不由得說道:「盡客氣也!」
對陽虎口中的「客氣」一詞,
西晉軍事家杜預解釋說:「言皆客氣,非勇。」
楊伯峻解釋說:「客氣者,言非出於衷心。」
本軍戰敗,身為有名的勇士,
冉猛本來就該奮不顧身地上前衝鋒,
可是冉猛沒有,而是很「客氣」地待在軍中。
直到陽虎點名激將,為了維護勇士的名譽,
冉猛才不得不衝上前去;哪知發現沒有跟隨者之後,
冉猛心生膽怯,上演了一齣「假摔」的鬧劇,
最終還是灰頭土臉地回來了。
因此,陽虎評價他「盡客氣也」,
是說冉猛兩次都不是出於內心真實的想法去行動,
只不過「客氣」一下、應付一下而已,哪裡稱得上勇士?
這就是「客氣」這句俗語的來源和本義。
陽虎為什麼會想到使用這個詞呢?
我想也許跟他的親身經歷有關。
陽虎是魯國權臣季氏的家臣,
肯定深諳為「客」之道,
也肯定見慣了數不清的門客、客人的嘴臉。
本來周禮對主客之道有詳細的規定,
客人上門只需按照禮節即可,
但到了春秋亂世,禮崩樂壞,
主客之道早就變得不倫不類了,
因此很多客人養成了非常不好的壞習慣,
包括反覆無常、言行虛誇、謙讓過度等。
客人的這種習氣給人們的印象一定非常深刻,
因此除了陽虎口中的「客氣」之外,
中醫也把侵入人體的邪氣稱作「客氣」。
人們還用「客」來命名新發現的星或者彗星,
這就是「客星」一詞的由來:
「客星,非常之星,其出也無恒時,
其居也無定所,忽見忽沒,或行或止,
不可推算,寓於星辰之間,如客,故謂之客星。
」這段解釋「客星」的話,
倒非常像是對反覆無常的客人的描述。
今天「客氣」這個詞已經變成了一個中性詞,
含有彬彬有禮、謙讓之意,
只有在說「您千萬別過分客氣了」的場合,
才含有一絲貶義,指光講場面話,不吐真言。
同義詞「客套」就說得更加明白了:
「客」的全是套話,
沒有一句真心實意的話!
這個時候就需要灌上二兩老酒,
看你怎麼客氣!
摘錄自2011/04/12
【聯合新聞網/文、圖節錄自漫遊者文化《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版權屬於原作者.非營利廣告.純屬分享.不妥請告知移除.
-----------------------------------------------------
呵呵~~lakehsien朋友....這典故很有趣吧!
A夢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