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7省道台14線全線加碼至屯原登山口(下)

仲維 wrote:
重機騎士較少見,投 85雖起伏不大,但路況狹窄彎蜒,
根本無法享受騎乘重機高速奔馳或過彎的那種快感喔。...

騎重機不一定需要高速奔馳,當然,高速帶來的快感是蠻過癮的,但走山路也別有樂趣,尤其爬坡,油門輕輕一轉,車子就迅速爬上去
但重機最怕急彎,車子重,要轉彎會比一般125的難很多,遇到路不通要掉頭,就更要命,有的路況花個五分鐘都不一定能轉回頭
會請教您投85的狀況,因為您以前就曾回文說常走這路,讓我也想嘗試看看,從台14甲接回台14,不過,看您PO的坍方路況,我短期內應該沒膽嘗試
仲維 wrote:
不客氣地啦~自己這...(恕刪)

老頭在猜: 仲維 大大莫非是 MIT台灣誌 的製作群...
不然會不會是台灣旅遊類圖書的作者...

很不容易耶.這樣算下來你這八年中大概在霧社那附近住了有快一年的時間了.

每當旅遊去到某個風景美麗的地方時.我常在想:如果能住在那裏不知會有多好...
我所謂的 風景美麗的地方 不是指知名的風景區之類的喔...

除了曾想過要不要去當林務局的巡山員..甚至想去玉山北峰當氣象台的工作人員...
但這種想法應該只是都市人嚮往自然山林時.一種短暫不切實際的念頭吧?
而且沒有網路和7-11在附近的話.應該有很多 都市聳 會不知如何過日子吧?

近日看書時正好看到了一句話: 只知遊山樂 不知遊山學
我正是這樣一個 只知遊山樂 不知遊山學 完全不懂山川自然的蠢蛋...以為把看到的青山綠水拍照之後就算認識了這處地方.以為走過看過之後不留下垃圾就是 愛呆丸 的人...

跟 仲維 大大相比我真的遜色很多了...除了隨隊登過玉山一次之外.去年想自己登合歡群峰時就給連日下雨打敗了.所以南投境內其他的大山.小山我一個也沒爬過...
霧社之後的台14線老頭對他竟然比對台14甲線還陌生.若非這次探尋的話恐怕會一直以為廬山溫泉就是台14線的終點處...
這樣眼光短小.知識淺薄的我真的還需要向 仲維 大大 多學習.(不是學習去住霧社125天喔.這點家內會打屎我的啦.是要懂得收集資料.比對照片等)

投85合作產業道路和投89力行產業道路一樣.在時間與路程難度上對我是較難去探尋的
仲維 大大有在Flickr貼你各地收集照片分享的嗎?
或者我私訊mail給你.請你慢慢將整理的資料寄給我分享...








angel4tim320 wrote:
省道台14全線加碼...(恕刪)
仲維 wrote:
不只是據說,而且這...(恕刪)

GOOGLE MAP 不是我機旅時會常使用的工具.
紙本的地圖和旅遊的書籍也不是我出門的導引.
幾乎每次出門時我就是自己有大概的方向去跑.
每回我都是先跑出門.回來再看自己所拍的照片去PO文作記錄.

如果 仲維 大大有看過我較早前幾篇PO文的話.我常常是因"誤入歧途"而展開未知的旅遊.
也就是說我只抓了一個大方向去跑.中途會因遇到叉路.看見指標等隨機就跑去探尋...當然還是要有適合機車行走的道路啦...

這個用GOOGLE MAP就想抄近路從霧社去花蓮的事情.忘了我是看報紙還是電視新聞中有報導過了.所以我用"據說"這兩字去形容...
但 仲維 大大居然是親自遇到 歪果仁 拿著地圖問你要去花蓮怎麼走...傑克.這太神奇了...這 歪果仁 太勇敢了.

但這也表示我們台灣觀光局的宣傳介紹太遜了...雖然我環島或一日機旅時.常會往 XX風景區旅客服務中心 去看看.但還是感覺服務中心對外國自由行的觀光客提供的介紹不夠完整...

以前環島在某地 為了省錢而睡通鋪..當時我也曾與一位來台自由行的日本觀光客聊天(英.日語夾雜著還OK啦)...這位日本人是搭巴士作旅遊的.但幾天中所跑的路線卻是跳來跳去的.很多時間都浪費在搭車上面...

台灣現在有幾條固定的觀光巴士路線.但班次少使用的人也不多...不知道 仲維 大大有沒有那份影響力找小英"鐘痛"說說...如果台灣北中南東各地都能有環島旅遊的固定班車.(早中晚各一班就行)再發行一張幾日內通行的環島旅遊票劵.這樣很多退休的老人和國外旅客就能利用來環島旅遊了.(當然這要再作詳細計畫的啦)

話又說回來.怎麼會有人想去清境.合歡山時會走到投85線去呢?清境.合歡山都這麼知名了.而且台14甲的公路指標在霧社那裡的分叉處也好大一個呀?
(笨老頭自己以為廬山溫泉是台14終點不也很好笑?)

站在雲龍橋上時.我也認為橋面與溪底的距離沒90公尺以上那麼多.但網路上資料是那麼寫的...幸好我是路過而已不需要為了印證高度去作高空彈跳...

在濁水溪畔那三處露營地的後山之中我有看見一處瀑布.瀑布水量還不小呢? 仲維 大大 去探尋過沒?
angel4tim320 wrote:
省道台14全線加碼...(恕刪)
仲維 wrote:
精英村(廬山部落、廬山溫泉)~廬山國小
都達村(平靜部落、平和部落)~平靜國小
合作村(靜觀部落、平生部落)~合作國小
呵~部落名稱和校名、村名都沒法一致,有點混亂。


哇...這樣老頭更是霧煞煞了...沒有 仲維 大大 實際在當地認識多年的說明.一般過客真的完全無法分清楚部落與村落的分別.還有族群活動範圍...
這樣的話.春陽部落也歸屬精英村範圍對嗎? (有些事情怕表達錯誤了會影響原住民觀感不好)

在看過部分電影.歷史傳記中 常有原住民族群互相攻擊的記錄...以現在的眼光去思考.單一族群為了生存和固守領域.而無法與另一族群和平相處實在也是不得已的...
縮小範圍來說:就像要拆掉某一個人的房子才能完成一項有益眾人的建設時.被拆掉房子的人無論如何也會憤恨不平以死相博的...
唉呀...又扯太遠了...

不過這投85線的幾處村落.部落所在位置的確出入很不方便.在收看MIT台灣誌的節目時.也常為許多偏遠部落感到憂心...他們可以農耕的範圍都是那麼小那麼不方便的.如何要有較好的生活環境呢? 台灣有幾個高金素梅?有幾個張惠妹?

這裡又想問問 仲維 大大 有沒有直達小英"鐘痛"的管道?
如果不要再搞高山蔬菜水果.全面恢復造林.再把山林分配給原住民去管理.每個人在一定的範圍裡所管理的樹木都順利成長.沒有短少就按月領酬勞...如此所花費的金錢應該不會比耗費鉅資去維修被土石流掩沒的道路還多.還可改善水庫蓄水.淨化空氣...然後被抓到的山老鼠應該也會增加許多...



另外講一個我曾有過的想法請 仲維 大大 別笑我癡狂作白日夢...
如果哪天我中了 威力彩頭獎 有個十幾億了...我想成立一個專供原住民學生就學的基金.只要是有能力繼續升學的就提供學費.甚至生活費.以使優秀的原住民學生得到更好的就學機會.以後能回來將所學用在改善自己部落的生活...

希望這夢想有一天能實現.但未必是我得威力彩頭獎了才由我去作啦...(小英"鐘痛"你有聽見嗎?)
angel4tim320 wrote:
省道台14全線加碼...(恕刪)
109633cp wrote:
騎重機不一定需要高速奔馳,當然,高速帶來的快感是蠻過癮的,但走山路也別有樂趣,尤其爬坡,油門輕輕一轉,車子就迅速爬上去
但重機最怕急彎,車子重,要轉彎會比一般125的難很多...,

瞭解您的原意啦~
沒騎過重機,所以不知道騎重機也有它的限制性存在。

這幾年騎一般的 125機車在霧社週遭的山區、林道、產業道路行走,
覺得這台老邁的機車越來越沒力,
以前從靜觀可以一路騎上翠峰的,平靜也可以往後山騎上屯原,
現在通通不行啦,在徒峭的路段只能下車催油門勉強爬上去。

看來,騎重機或一般塑膠車在山區林道間遊走,機動性、方便性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

台14甲從翠峰到清境沿途有許多產業道路可以越過濁水溪下到投85線的幾個部落,
再經由台14由廬山回到霧社、埔里下山。
這些產道陡峭彎蜒不已,建議騎大型重機的朋友們就別輕易來嚐試啦。

angel4tim320 wrote:
老頭在猜: 仲維 大大莫非是 MIT台灣誌 的製作群...
不然會不會是台灣旅遊類圖書的作者...
很不容易耶.這樣算下來你這八年中大概在霧社那附近住了有快一年的時間了.

承蒙您如此看得起我。
去年5月以前我只是一個有週休二日的平凡上班族,利用週休或年度特休假就到山上走走。
後來我把工作辭了,現在週休七日、在家吃自己了。

八年來在南投(著重在仁愛、信義鄉)的旅行有 108次,每次1~5天,
其中的 81次是有進到投85線的原民部落。
其餘的行程大概是跑合歡山群峰賞花賞雪或經力行往梨山、武陵方向去賞花。

最主要是以霧社為住宿基地,不管是往清境、合歡山(台14甲)、廬山(台14)、靜觀(投85),
或是力行產道(投89)、武界曲冰親愛線(投83)都很方便當日來回住宿。
霧社就只住125天而已,埔里20多天,其餘零星加起來沒有一年這麼多啦。


angel4tim320 wrote:
每當旅遊去到某個風景美麗的地方時.我常在想:如果能住在那裏不知會有多好...
我所謂的 風景美麗的地方 不是指知名的風景區之類的喔...
除了曾想過要不要去當林務局的巡山員..甚至想去玉山北峰當氣象台的工作人員...
但這種想法應該只是都市人嚮往自然山林時.一種短暫不切實際的念頭吧?

以前曾跟隨我師父跑過新竹尖石鄉的李棟山莊,當時也和您現在有相同的想法,
想在此 long stay,每日跟隨朱莊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遠離電視、網路、手機(當時還不普及)的科技化產品,回歸原始自然的生活。

每一件事情如果都是週而復始,久了就會一層不變,自然新鮮感也會逐漸消退。
所以嚮往山林的生活也不一定要去當巡山員或氣象站的工作人員,
當工作和責任在身時,身處自然環境下的感覺就又不一樣了。
所以權宜之計應該平常還是在山下生活,想念山林的時候再到山上充個電吧。

angel4tim320 wrote:
近日看書時正好看到了一句話: 只知遊山樂 不知遊山學

其實我現在也是屬於「遊山樂」階段的人,尚待進階和學習成長。
以前是因為認識了部落裏當年念小二的賽德克女兒開始,愛屋及烏之下,
從她的同學、學校、部落人文、生態環境開始關注,
進而擴及到原民族群的文化以及整個仁愛鄉自然人文方面的生態。

說來也很慚愧,全台300多個鄉鎮,獨鐘情於南投仁愛,
所以我不夠格喊愛呆丸,充其量只能小聲地說~我愛仁愛啦。


angel4tim320 wrote:
跟 仲維 大大相比我真的遜色很多了...
霧社之後的台14線老頭對他竟然比對台14甲線還陌生.若非這次探尋的話恐怕會一直以為廬山溫泉就是台14線的終點處...

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只是比您多跑了許多趟的台14(甲),
對這兒比較有一些情感和認知,相信您在其他方面也有值得吾人學習的楷範。

在山裏面跑總能因緣際會地遇到和善、熱心的農家,
只是問個路、在庭院下避暑或是在路旁拍個美麗的櫻花,
他們會熱情地邀請你一起吃飯、泡茶聊天耶。
以往我總因怕生、難為情所以婉拒,現在則是來者不拒啦,
和他們聊天也是一種知識的學習喔,因為不談政治和情勢,
聊的是他們的產業和當地的環境變化,讓自己吸收新知。

從去年開始,我希望自己再回到山上時,不要總是跑那些固定、熟知的路線和進入部落。
試著開始走訪霧社附近一些有三角點的小小山頭(山頂無展望也沒關係,但要輕鬆好走),
或是尚未去過的廬山情人吊橋(精英村精英溫泉),
或持續關注日本協會送給仁愛鄉公所「神代曙櫻」(部分種在春陽荷戈富士山步道),後續的存活情形,
希望每次都有不同的收穫回來。

以前,站在清境看著投85線方向的對面山頭或廬山溫泉區的後山時,
總是心想,由這些山頭看清境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這真是一場挑戰性的邀請呢。

angel4tim320 wrote:
仲維 大大有在Flickr貼你各地收集照片分享的嗎?

我的照片沒有貼在 Flickr。
每回出門總是拍500~600張(同場景重覆性較多)照片回來,
因檔案大,又懶得整理、寫遊記,所以只存檔在外接硬碟裏,畢竟只是記錄性質的照片,
也非攝影人士最愛的日出、夕陽、雲海等等大景的照片,一直以來都只有孤芳自賞居多。

也許等那天興起,再來好好整理照片、寫個遊記,分享給喜歡機旅或大自然的同好們。

(附圖是由廬山溫泉後山鳥瞰雲龍橋和台14線)

angel4tim320 wrote:
GOOGLE MAP 不是我機旅時會常使用的工具.
紙本的地圖和旅遊的書籍也不是我出門的導引.
幾乎每次出門時我就是自己有大概的方向去跑.

我除了跑仁愛鄉的行程以外,花東山區、高雄屏東、台中苗栗方面的原民部落有機會也會去看看。
因為我比較喜歡站在走路或機車能及的制高點,鳥瞰部落、農田、茶園或湖光山色,
然後用照相機「拍照」(不敢用「攝影」這詞,因為底子差矣!!)
不驥望每回都能用老鷹的高度看這片大地,有時只是小麻雀的高度我也會小確幸一番。

常常在網路上看到自己心怡的照片後,也想去拍回來,
所以沿途的一些景點、古蹟房舍或山林古道就會事先搜集資料,然後順路去瞧瞧。
所以我是設定目標後,由導航機帶路去跑這些點,
比較不會如您 "誤入歧途" 或中途變節跑其它景點,這和您機旅的方式有異。

angel4tim320 wrote:
以前環島在某地 為了省錢而睡通鋪..當時我也曾與一位來台自由行的日本觀光客聊天(英.日語夾雜著還OK啦)...

謝謝您的分享。

有一回我騎著我那 125老機車往合歡山想去主峰賞雪(路面結冰已融),
過翠峰後在台14甲18k附近遇到一徒步男子攔車,原以為是要問路,
他用日文比手劃腳一番,我才知他是日本人想搭便車耶。
不知是否攔不到轎車,居然攔我這14年車齡的老爺塑膠車!?
為了「國民外交」和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情味」,只好硬著頭皮上了。

一路上,機車以不到 20km龜速前進。
因為日文不通、英文又破,這位日本朋友英文好像也不行,所以我們沿路幾乎沒有交談,
只能用 "beautiful" 和自己的母語來讚嘆沿途景色,希望對方能聽懂自己的心情。

我很佩服這位日本人,猜想他應該前晚在清境過夜,一早搭南投客運到翠峰(客運終點站),
然後就一個人提著裝有糧食和水的塑膠袋,就沿著公路想上合歡山區。
原以為他也想到合歡山看雪,但台灣的雪景跟日本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言語的隔閡,不知道他的目的地是那!?

半路上我們跟著幾台廂型車停在路旁拍完風景後繼續上路,
隨著海拔漸漸爬升,我這老爺機車實在快不行了,後續那個昆陽之前的大陡坡一定鐵完蛋的,
想到如此情景,不禁悲從中來,當老爺車 no go 的那時刻,我也只能尷尬苦笑地說 I'm Sorry 了!

還好,只到鳶峰停車場,這位日本朋友就表明要下車了。雙方握手,然後他幫我和車子拍了個照。
幸好他有先見之明,也才能夠讓我提早如釋重負,繼續往合歡山前進。

您可以用英日文夾雜和外國旅客溝通,這點倒讓我很羨慕。通常我看到外國人就想趕快閃一邊去。

angel4tim320 wrote:
台灣現在有幾條固定的觀光巴士路線.但班次少使用的人也不多...不知道 仲維 大大有沒有那份影響力找小英"鐘痛"說說...

我是一介小民,沒有認識達官顯要,所以沒法把您的建言上達天聽。

台灣有好幾個知名的景點都可以利用「台灣好行」的旅遊專車到達,
我曾在新北瑞芳坐過「台灣好行」~黃金福隆線,
一天內去了九份、黄金博物館、鼻頭角燈塔以及福隆(沙雕)四個景點,
當時是一日券50元,有固定到站、發車的時間,所以算好時間,就能在各景點間遊走。

其實外國遊客和台灣本土的玩家,可以利用台灣好行結合火車,就能輕易到達台灣著名的風景區了。

angel4tim320 wrote:
話又說回來.怎麼會有人想去清境.合歡山時會走到投85線去呢?清境.合歡山都這麼知名了.而且台14甲的公路指標在霧社那裡的分叉處也好大一個呀?

會在投85問路的人,一定都是想去清境、合歡山而走錯路的人。
一般人會這麼想,台14線是省道耶,一定是主線大大條啦,那個台14甲是支線。
過霧社後的三叉路口,不知情或漏看指標路牌的人,如果沒有立即左轉台14甲上山,那麼他就誤入歧途了,
經過春陽、雲龍橋來到台14和投87的Y字型路口,他知道要轉進左邊的台14線喔。

沒多久,路面時而雙線道時而狹窄的單線道,他開始覺始毛毛的,
經過廬山部落群,來到台14和投85的交會點,從這裏開始猶疑了,怎麼台14線路會越開越小呢!?
上回我在這裏遇到一輛要到武陵農場的賓士車,他完全不相信自己走錯了路。

投85進出的人車不算多,很多人都是找不到人問路,才一直開進平靜、靜觀部落。
哈!!投85一路開進去最後會到達合作國小的大門口喔,然後就 GG,因為無法迴轉,除非拉開校門口的柵門。


先留言回覆到這,有空再來分享討論。
仲維 wrote:
以前曾跟隨我師父跑過新竹尖石鄉的李棟山莊,當時也和您現在有相同的想法,...

大大曾經去過李棟山,那請問馬美道路有走過嗎?這條路在我走過的產業道路中,困難度暫列第一,我想知道和投85比,兩者難易度是否相近
問這麼多,主要是看到風景不錯的產業道路,都想去跑跑,有些路是看angel4tim320大大寫的遊記後去跑的

109633cp wrote:
那請問馬美道路有走過嗎?這條路在我走過的產業道路中,困難度暫列第一,我想知道和投85比,兩者難易度是否相近

李棟山我是約略20年前和我師父開車去的,而我對馬美道路沒有印象,這點要請您見諒了。

投85線南投客運大巴士都可以開進最裏面的靜觀部落了,大型重機放慢速度過彎應該都沒有問題才對,
全線9.6km會經過4+1個部落以及2所學校。

提醒:注意沿路落石區以及原路回程(投85+台14),不要人生地不熟冒然想接產業道路回台14甲。
仲維 wrote:
八年來在南投(著重在仁愛、信義鄉)的旅行有 108次,每次1~5天,
其中的 81次是有進到投85線的原民部落。(恕刪)


忽然想要幫 仲維 大大為仁愛鄉與信義鄉唱一首歌: 郭富城唱的:對你愛.愛.愛不完...
108次耶...既不是在地郎.又不是批發山產作蔬菜.茶葉盤商的.這不是對仁愛.信義兩鄉愛.愛.愛不完...又是甚麼呢?
不然就是替Discovery.國家地理頻道.BBC earth 收集資料的才有這樣的熱情吧?
(再度拜倒 仲維 大大牛仔褲下)

老頭過去真是臉皮厚.在南投山區走馬看花跑過幾處地方就老愛說教的PO文長篇大論...
想想至今連大眾化的合歡山還無緣登上.更遑論遍佈各山區的大小山頭.產業道路等...
只因老頭目前還是在為五斗米折腰的時候.還難以放下牽絆的事務.否則真想和 仲維 大大一樣.多花點時間在山林裡停留好深入去發現原鄉自然人文的美...

仲維 wrote:
以前是因為認識了部落裏當年念小二的賽德克女兒開始,愛屋及烏之下,
從她的同學、學校、部落人文、生態環境開始關注,


唉...老頭要自己再敲腦袋幾下...
學生時期有幾次因為參加全省性校際比賽的關係.有機會與原住民學生交流.當時看見的是原住民學生輕新秀麗的美貌與自然純真的歌聲...當時幼稚的想法是很想追女朋友...慚愧呀

仲維 wrote:
照片沒有貼在 Flickr。
每回出門總是拍500~600張(同場景重覆性較多)照片回來,
因檔案大,又懶得整理、寫遊記,所以只存檔在外接硬碟裏,畢竟只是記錄性質的照片,


原本我也是將所有旅遊的照片存放外接硬碟的(因為我常搞壞桌電需要送修重慣所以不能放桌電保存)後來發現Flickr可以免費存放照片.還是1TB的容量...(目前我幾千張照片因畫數不高僅佔用1TB裡面3%的使用量而已).
所以就逐次將照片貼上Flickr...其實上傳的方式很簡單.一次2-300張也可以.我都是將每一次旅遊所拍的照片先上傳.然後再多個步驟弄成相簿(也是整批整批1-200張的不用一張一張貼)這樣並沒花多少時間去整理...
只要有在Flickr註冊帳戶並開始上傳照片了.以後用電腦看或以手機上網都可以查看自己所拍過的照片(我是以相簿分類每一次旅遊的.請參考以下照片)

仲維 wrote:
不驥望每回都能用老鷹的高度看這片大地,有時只是小麻雀的高度我也會小確幸一番。

又想猜測 仲維 大大是不是教師退休的了...
老頭使用的相機只是700萬畫數簡單的SONY陽春數位相機...相機還讓我摔過幾次因而送修(送修回來感覺所拍的照片比較模糊了沒有以前那樣畫質清晰色彩鮮豔的)拍照的用意也只是留下自己旅行所見的景物


仲維 wrote:
為了「國民外交」和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情味」,只好硬著頭皮上了。


同 仲維 大大一樣.我也是喜愛獨行旅遊的咖(因為我既車速跑得慢又常誤入歧途的亂晃亂跑別人無法忍耐的)
獨行的旅途裡.整天不說話是常有的事...但我若看到有人一副迷途或需要幫忙的時候.不分本國外國.還是會主動問一下的...(那種假裝要借錢買車票回家的就不算)
英語?就學校教過的那一大堆裡.我還記得的那幾句然後比手畫腳湊合著還可以溝通...
日語?我其實對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很在意.但還是去YMCA上過日語初級班學了一些皮毛...


仲維 wrote:
哈!!投85一路開進去最後會到達合作國小的大門口喔,然後就 GG,因為無法迴轉,除非拉開校門口的柵門。

這個窘狀我懂...
有時候我就是因為誤入歧途.瞎晃亂闖的關係.才會發現一條路給我走到碰壁了只能原路回頭...甚至跑過一條山路最後是人家的家門口...(果真是此路為我開.此樹為我栽)
有時候也會看見小路因為土石崩落阻斷交通了.但因為沒有經費維修.就任其荒廢...(然後路途中亂石雜草枯木斷枝等不說.甚至還有動物死屍也丟著讓我毛毛的...)
還有就是一座海堤之隔.堤內是村落堤外是滔滔浪花的海峽...不知住在離海邊這近地方的人是怎樣的心情?


109633cp wrote:
大大曾經去過李棟山,那請問馬美道路有走過嗎?這條路在我走過的產業道路中,困難度暫列第一,我想知道和投85比,兩者難易度是否相近
問這麼多,主要是看到風景不錯的產業道路,都想去跑跑,有些路是看angel4tim320大大寫的遊記後去跑的


這是109633cp 大大抬舉我了...與他相比我是遜色許多的小咖...
他自己跑過比我更多地方...而且是專業的機旅遊俠(就是會選好目的地早早出門一次跑個夠的)說不定109633cp 大大重機跑過的橋都比我兩腳走過的路還多咧(注意我用字是有區別的喔...所以我沒亂說)

目前我還是認為以125速克達這種車子來跑山區小路等自己喜歡的路段比較適合...
記得有次從台中霧峰的吉峰路誤入歧途跑一條經過九九峰自然保留區要銜接136縣道往埔里的農路(產業道路吧?)其中就有一段陡坡.狹小又臨懸崖的路.當時只能推車催油去通過.雖說只是海拔幾百公尺的高度.那狀況也是讓老頭冒冷汗的.重機若是像我這樣亂闖了遇道無法迴轉掉頭的路就 甘苦 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