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路屢遊季NO:2
謎路屢遊季NO:3
前文曾經提到從台中要到南投縣的國姓鄉有較具知名度的縣道136,和這次探尋的小家碧玉級鄉道中95和投97連接而成的偏僻山路。
當然也不能不提起另一條省道等級的台21線,(怎能不提起呢?俺還得走這條路回台中咧!)
這三條分屬省道、縣道、鄉道不同等級的道路同樣都是來到國姓鄉的,醬子看來國姓鄉就不是個簡單的地方囉!
關於國姓鄉這名子的由來典故喔…(老頭歷史教室開講…)
那年國姓爺-「鄭成功」勞心勞力跟「愛新覺羅.福臨」打了十幾年仗之後,為了籌備糧餉找塊大點的根據地,就又跨海打敗了當時佔據「大員」的「紅毛仔」…
打戰這事不像打電玩那麼輕鬆的,因此搞得國姓爺身子本來就有點挺不住了,(據說他有七個老婆,國事、家事日夜操勞的…)然後又給他那個行為不正經的兒子-「鄭經」胡搞瞎搞了一些鳥事給氣了個半屎…
所以國姓爺在「大員」才不到半年時間,根本哪裡都沒去逛過,還四十歲不到就在「大員」這裡掛點了。
所以國姓鄉這地名並不是國姓爺「鄭成功」環島旅行到此一遊後,因為這地方特別蒙受他的關愛而取的名子。
要認真說到底嘛…國姓鄉這地方在那時候同樣是一起漢人搶強原住民土地,然後從此佔地為王的老故事了。
也就是說當初國姓爺從金門帶了25000人過來「大員」了,就算不打仗總得弄點吃的養活這群人吧?
因此其中一部分的官兵被派來這裡就地墾荒,日後就把這地方取了「國姓埔」這樣的地名…
後來我們所稱的國姓鄉就是因此而來的。
啊!三講四講的又離題了!〝瘦咧!瘦咧!〞<(這是洋文直接翻譯發音)
還是再回到台21省道這裡繼續下去。

省道台21線大約17.5公里處的「長福橋」這名子取得真好。

橋底下「水長流溪」的名子也取得貼切,溪水源遠流長象徵此地的福氣綿延不絕的。
就在僅剩100公尺不到,即將踏進台中市界之前,不巧被老頭近視加老花眼瞄見「水長流溪」南岸的那條山路,簡直像看到志玲姊姊穿著比基尼在那頭招喚一樣,立即把老頭脆弱的一顆心給吸引了過去…(靠!還狼心狗肺比較差不多吧?)

從南岸小路對著剛剛要跨過縣市界跑回台中的台21線上的「長福橋」看過去…
依據老頭行走各大公路的經驗判斷:在「水長流溪」北岸「長福橋」以北的台21線應該是舊有公路拓寬,或颱風洪水過後新建橋樑等原因…所以就捨棄南岸的小路另闢 卡大條 新的公路…
(據公路局資料:天冷至國姓葉厝段於1985年闢建完成。) 哇哈哈!請叫老頭公路天才吧!

用全景方式去看:有沒有更覺得左邊小小紅色箭頭所指的「長福橋」和右邊大大的「長雙橋」是在同一直線上?所以老頭所在的南岸應該是還沒建新橋、拓寬馬路前的舊台21線沒錯吧?(請拍拍手或點頭稱是)
實際上從「長福橋」南端轉進「水長流溪」南岸後,現有的台21線和南岸小路是呈V字型分叉而漸行漸遠的。

自以為公路天才的老頭認為只要走到比較長的這條「長雙橋」橋頭之後,應該就可以發現新、舊台21線分叉的地方囉…

況且這裡的路況很像是許多年前曾經有山崩土石流掩蓋掉原有的台21線舊路那樣…路就變成那麼小一條的,不就更印證了老頭的天才想法?

也許有人沒搞懂老頭的說法,換個方式來說俺原先認為:南岸小路接到這條「長雙橋」之後,照片右上方直行的路線應該是往新社的台21線呀!
可地面上大大的文字和標線卻是要左轉再回到北岸去?(所以公路天才當下變成蠢材了。)

照片用以輔證老頭是從左邊南岸小路過來的,照片中紅色小箭頭是本文一開始說的,台21線約17.5K的「長福橋」。
這一搞下來才高興沒多久就自己打臉自己後,讓老頭知道了從「長福橋」南端叉路口轉進來的「水長流溪」南岸小路並不是所想的台21線舊路。

仗著今天是個大晴天,太陽也似乎還沒打算太早下班的樣子,加上路旁這裡有路線圖可看,此時不再次 誤入歧途 的去發現新天地那就太對不起自己啦!
(阿姆!你的憨兒子又要去漂泊浪蕩了。)

當時未知的小路上僅有一支1K的路標,後面就 〝啥嚨磨啊…〞<(這是閩南語直接發音)

看似無奇的山區小路。

大致上仍沿著「水長流溪」南岸而行。

竟然還有一段頗似蘇花或中橫公路那樣,硬從整塊岩壁開鑿出來的路。

看來地面才剛清理過落石不久,此地不宜久留(可是老頭還是停下來拍照呀!)

已知路名為「長雙巷」的小路,續行後面景物變化將如何就不知道啦!

沒想到卻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還有一池被老頭嚇得落荒而逃呱呱叫的鴨子。
儘管這條叫「長雙巷」的小路不是在深山野外,但老頭一路走來卻是形單影隻除了鴨子就沒遇上半個人。

自比是「寧采臣」的老頭把路旁涼亭當作「蘭若寺」藉此小歇一番。(但可不希望聶小倩會出現嘿)
正當清風徐徐老頭獨坐涼亭,如夢似醒神遊太虛之時…
這次換成可愛小天使跳出來跟老頭說話啦:
固唉乎兔嫩!蛇…
都呦諾 呦爾~安惹 爾〝估道〞鬧?爾呦~安得斯電 蜜?
嫌老頭把小天使的洋文翻譯得不標準是吧?
上面那段用國語直白點的說是:
午安!帥哥…你知道你正在一條古道上面嗎?哩哉呀哇供瞎蜜摸?
當「寧采臣」在「蘭若寺」遇見聶小倩時…
靠!還在神遊太虛作大頭夢喔?
是老頭獨坐涼亭小歇一番時,腦袋裡忽然又翻出一頁關於台灣的古道歷史…
這段歷史是老頭每晚坐馬桶時,習慣邊拉屎邊讀史開始而去讀過的一篇台灣古道屎…是古道史。(哇!怎麼時、史、始的那麼多屎…)
沒錯!這次的 誤入歧途 不知不覺中老頭正走在埔里開發歷史上很重要的一條舊路-「八幡崎古道」。
為什麼沒事會有這條聯通埔里、國姓與台中市新社鄉等地的「八幡崎古道」咧?
就因為以前有個郭老大嘛(不是種蘋果賣很大的那位郭老大蛤~)那個很久很久以前的郭老大跟埔里的原住民作生意不老實就算了,居然拐騙原住民土地還又搶又殺的…
郭老大事件之後雖由官府派人擺平,但當地原住民可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 煎炸腳滑 像郭老大那樣的漢人。
因為很久很久以前那個 煎炸腳滑 的郭老大搞得人家原住民人口大減,當地二十四社各部落的勢力從此大幅衰落的。
當地原住民為了不再受不老實的漢人欺侮,於是透過日月潭水社「邵族」居中協調,招請西部平原的平埔族群進入埔里一起開墾以壯大原住民聲勢以免再受漢人欺侮。
因此在西部各平埔族聚落集體大規模遷徙的過程中,其中有一支「巴宰族撲仔籬社群」的大南社族人他們的遷入路線就是先循大甲溪谷再翻越分水嶺,然後來到位於現在埔里的大湳里一帶開墾,而這條平埔族群入墾的路線就是「八幡崎古道」。
原來從天冷到國姓這一段的台21線是早期原住民遷徙的「八幡崎古道」,難怪老頭跑過幾趟後怎麼看總是有點怪怪滴。
如果台21線進入到國姓之後,繼續直走接上縣道133到地名「柑仔林」的地方,然後與台14線銜接作為終點不是一條龍很清楚?
不知道當初公路總局是怎麼設計省道公路編號的,為了編台21線就東拉西扯的湊了一些路段進來,讓整條台21實際上是歪七扭八的。(不信請 google map 瞧瞧看)
像國姓到埔里這段路面狹窄的台21看起來就一點也不像省道規格,如果選在埔里的愛蘭橋那裡作為台21的起點,這樣也不用和台14共線搞得不清不楚的不是很好?

雖然舊日的「八幡崎古道」現在大多已成為台21線省道了,(包括經糯米橋往惠蓀林場的路也是「八幡崎古道」路線之一)不過老頭 誤入歧途 發現的這條「長雙巷」可是貨真價實,如假包換的「八幡崎古道」喔!

看看這裡坡緩水淺的,難怪會被作為古道開闢行走的路線。

走過這座橋名「長雙一號橋」之後,再次要跨過「水長流溪」從南岸到北岸去,感覺「八幡崎古道」的歷史似乎將在這裡結束。

如果地面不是水泥路…

如果跨過溪流的不是水泥橋…

在這悠靜無人的山路中去想像著前人畢路藍縷的走在古道上…

想像著以前沒有這座也算是橋的水泥路時,當時的人們爬山涉水的應該也曾跨過這條小溪走在古道上吧?

「水長流溪」的溪水依然蜿蜒流動著,而「八幡崎古道」卻已不復出現在無數跑過台21線旅人的印象中…

照片左方為台21線往天冷方向,右方為往舊日「八幡崎古道」現稱「長雙巷」的小路。

老頭從台21線大約17.5公里處的「長福橋」頭轉進去開始,走了一段 正港 的古道後,在大約14.5公里處出來接回台21線…行進的距離只有3公里不到,但古道的歷史卻很長。
不管你是炫目的紅牌閃電,還是耀眼的黃牌飛輪,或者如老頭漫遊這樣一路龜行的…(請叫偶-遜咖)
台灣記錄中有過大約150條的古道, 例如知名的幾條橫貫公路;許多機旅者視為目標,必定到訪的「武嶺」;還有很多現已改為公路而為人所遺忘的道路…其實都是很久以前的古道改建而成的。
不知道眾多飛馳而過機旅者是否知道,無意間我們經常就走在一段與時空交錯的古道歷史中…




.... 時空重疊, 當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