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請容許在下這位僅環島過兩次(一次9年前 騎JOG 100 另一次4年前騎單車 在高雄被幹走!!)
在看到「24耐機車環島」後
在有慢性病的情況下
不顧後果地
完成了這次環島
並帶給各位這篇文情並茂的「36耐環島奇文」(欸!不是24耐嗎?)
今日主角: (原諒本人照相技術爛)


PGO BON ABS 125!!
這台車入手8個多月
至今為止
單趟最遠沒騎超過100公里
接下來看環島路線:

總里程地圖上是1009
但實際比地圖上多出50多公里(主要是蘇花改不開放一般機車通行以及進入市區休息)
接下來:
啟程!
5/9 早上17:25分,從家裡出發:

里程數:3744.6KM 油量剩下2格不到
檢查胎紋 前胎OK 後胎尚可
機油已換
前後煞車OK
大燈 左右燈 正常
ABS經測試OK
錢包 有帶

備用衣物 沒有帶
輪胎簡易修補工具 OK
然後一路狂飆 0735抵達富基漁港 也就是四極點中的第一極點
富貴角


(上圖的天氣怪怪的 陰天 要下雨不下雨的 心想:趕快趕路 梅雨走向氣象預報說是由北向南)
然後 我來到了基隆 0835:

想說實在太累了(昨天才睡了3個小時) 乾脆先去旁邊的小7買瓶補給:

休息10分鐘後 開始我的下一站 三貂角燈胎 也就是第二極點 以下沿途風景:

(十三層遺址 位於瑞芳 九份)

(陰陽海 其實就在十三層遺址旁邊)
沿途天公不作美 陰天烏雲密布 很怕突然一道閃電過來 梅雨就到了 所以這一路上都在趕路(時速最高115KM/H !!)
也許往南就可以看到太陽公公了!!
這樣的想法
是我
惡夢的開始
總算在0940來到三貂角燈塔:

(X!三貂角燈塔原來是好兄弟的聚落..... 這張照片裡面的各位 請原諒小弟我的大不敬)
經過了一場驚魂未定的「來去三貂角陪好兄弟賞海景」後
我決定立刻 馬上 不得不 一定要 塊陶阿!!!!!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喂!!!!!醒醒阿!不是說要24耐

接下來
我來到了這裡0956:

(蛤! 不知道這裡是哪裡嗎? 我開始往南走了! 從龜頭走到龜尾 不到5分鐘我就看不到尾巴了 這就叫做:
龜笑鱉無尾 龜山島上的烏龜看不到我這只「鱉」三的車尾燈拉!)
不能停!!不能停!!不能停!!不能停!!不能停!!不能停!!不能停!!不能停!!不能停!!不能停!!不能停!!不能停!!不能停!!不能停!!不能停!!不能停!!不能停!!不能停!!不能停!!不能停!!不能停!!
要下雨了拉!
趕快往南就不會遇到雨天了!
:( 呵呵!!

看官請繼續看下去
就知道我這樣的想法有多傻多天真了
於是1052 我到了這裡:

這裡補充一下 上面的這張圖 下面的影片:
交通部裡面的官員大概是開車開到腦袋趴帶了!
才會限制蘇花改全程禁行機車
如果他們親自騎車走走看原來的蘇花公路
就會了解
與砂石車爭一個路權 是多麼不智的事
與白目超車駕駛爭一個道理 是多麼浪費口舌的事
與落石以及坍方爭一條性命 是多麼僥倖的事
與官員爭一條回家的路 X! 是多麼78的事
好的 發洩完畢 為了新台幣 我又回到這裡 時間1058:

看到砂石車了嗎? 看到上面的看板了嗎?
看到路標 9號 下面的四個大字了嗎?
這裡是我第一次環島斷片的地方
前面 後面 都是砂石車
時速55KM/H 過彎不減速
然後我記不起來怎麼通過這段路的
只記得:
好險沒有下雨
不然......真的生死由命
然後1135 我來到了這裡 (原本走蘇花改只要10多分鐘 硬是騎了半個多小時的山路)

終於1238 我來到了這裡 告別了可怕的蘇花公路死亡路段

(天氣毛毛雨 應該可以繼續吧)
1301 花蓮航空站


1333 我的車來到了花蓮市區的自助10元洗車場:



(有多髒 自己看 X你娘X巴的交通部 X你娘X巴的砂石業者 X你娘X巴的蘇花公路
別誤會 X你娘X巴是送你娘鹽巴)
然後呢? 繼續趕路阿 因為毛毛雨升級成了「很有感覺的雨」阿!
1602 23.5度北回歸線(這時候已經傾盆大雨了!)

1709 東河包子 (又是天氣轉好?)

接下來
是我環島最後一次大斷片
因為吃完包子後
雨又給我下 而且不誇張地說 是用灌的!
雨是用灌的!
雨是用灌的!
雨是用灌的!
因為只記得雨的大小 所以要講三遍
其他零星的記憶是:
我到了太麻里加了一次油 準備衝南迴????
台九線太麻里到達仁路段 旁邊是海 晚上沒有路燈 而且雨超大!(這點映像超深 因為看不到前面的路 所以騎的超慢)
好多路在修 而且 達仁 南迴到 楓港 根本就是遊覽車龜速行駛的天下
最後......記憶點停在晚上2007 26號公路起點:

還有9號公路的終點:

明日繼續更新 至於為何24耐變成36耐 四極點 變成 三極點
敬待下回分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