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在網路上看了一篇
攸關夏天騎車應該注意的事項, 以及如何防範中暑
炎炎夏日樂活鐵馬行的3小秘密
供車友參考!!
vicer4612 wrote:
剛剛在網路上看了一篇...(恕刪)
這篇講到......
騎腳踏車不像健行爬山一樣,可以隨時調整腳步,停下休息,再加上車手們常常為了追上同伴、創造記錄以致於可能運動過度。尤有甚者,騎腳踏車的同伴又不像爬山的伙伴間,可以隨時打照面,觀查同伴的健康狀態。有可能你的同伴已經在後面喘得要死、臉色發白,離心臟病發只有一步之遙,你因為無從察覺還在前面大喊加油加油再加一把勁,就快到了。也許他就倒在那裏,期待你的幫助。
真的是不要逞強喔,像我這種學生時代後十幾年沒運動過的人,爬坡實在是不歸不行,有時喘不過氣需要下馬緩和一下,所以盡量超過我沒關係,我會慢慢歸著上山的,如果有狀況我會大叫『救命呀』,再幫我叫救護車,呵呵。
加水!! 加水 !! 健康的踩踏,莫忘加水動作 /Justin 編譯
規律的水份攝取,會讓你更加舒暢,同時更能增進單車騎乘的表現。
如果你是一位愛車人士的話,你絕對會對如此完美精密的機械發出讚嘆之聲!人類的身體構造又何嘗不是這樣!僅管我們擁有固定形狀的外表,不過卻不像你最喜歡的旅行單車或競賽用路跑車一般,我們是由60~65%。的水所組成。 一個體重65 公斤的男性,大約含有40 公升(公斤)的水。相同體重的女性,則略少了一些,因為她們有較高比例的體脂肪(Body fat)。
那麼我們的身體是如何運用這些水份的呢?首先,大部份(約25公升)被保存在細胞裡面,作為數以百計的新陳代謝過程的背景介質(background medium for the hundreds of metabolic reactions),而能產生穩定的能量足以保持我們持續的踩踏。只有4.5 公升的水存於血液(bloodstream)裡,另外的15 公升則存於細胞與細胞之間,比如用於潤滑關節、眼睛、幫助我們吞嚥,讓肺部的含氣細胞保持濕潤等等。
雖然我們看起來好像很有份量的樣子,但是我們的人體並不能儲存水份。為了讓細胞能發揮最大的功能,其內部的鹽含量與液體體積量都會保持在一個狹窄的範圍內。一旦我們開始運動,這個平衡便會被破壞,最終導致血液量下降。如此在你動脈和靜脈中循環的血液減少了,相對的帶氧量和營養素也變少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肌肉無法獲得正常的能量源供應,自然會影響你的表現。
當你開始騎車後,多量的血液會被輸送到(be pumped to)作動中的肌肉(your working muscles),而且遠離消化系統,這種壓力會將血液中的水份擠進細胞與細胞之間的空隙裡,而發生於肌肉細胞裡的代謝作用所生成的物質則會進行滲透用(osmotically active),一旦滲透壓升高將會導致水份被肌肉細胞所吸收。
這種水份轉移的動作,通常發生在遽烈騎乘(60-70% VO2 Max)後約10分鐘,那也就是說水份已經從血液中流失,以補充細胞因流汗和呼吸時流失的水氣。這時候,你的心臟必須更用力地把已經減量的血液打到身體各處,來應付你的踩踏。
如果你在開始騎乘時,沒有適時適量地補充水份的話,我想那應該是讓你爾後感覺騎得沈重的原因之一吧!其實這個答案極其明顯--- 「養成每天喝足量的水,好讓你保持在水平衡的良好狀態下」(To get into the habit of drinking plenty of water each day to keep yourself well hydrated。 )
這個古老的智慧教導我們 : 每天喝下 8 杯水(4 pints = 2500 cc)。最重要的是在你騎乘前至少要喝下250cc的水。至於要喝多少才算適量,那就得依路程的遠近、氣溫、排汗率及代謝率(metabolic rate : 這是一個 x 因子,可以說明為何有些人要比別人多喝更多的水)等等。
水份補充不足的徵狀如頭痛,疲憊感,情緒變化等。就如正確的飲食一樣,有適時適量的觀念,會讓我們騎得更健康,更有活力!!
坦白說以現在的天氣
在無遮蔭的路面騎單車
平均10~15km就要喝完600cc的水份
才能讓體內的水份保持在合理狀態下
最好的方法還是適當的補充(例如停紅綠燈時喝.邊騎邊喝)
如果休息時都不會想排尿
或回家後也都沒有排尿的現象
那就代表今日騎車時的水份補給嚴重不足
會伴隨著身體脫水很虛脫的感覺
另外建議白天還是穿著長袖車衣或著袖套出門
脖頸部位臉蛋部位最好也包裹起來
台灣的夏天4小時不到就能讓你曬傷了
輕則發紅發癢
重則皮膚過敏起疹子發痛脫皮
防曬乳.....我看我也該要買一條來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