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CC對於無線電視的管理和發展很消極
以及不當的政策
如果沒有或取消那項2014年年底解除同步播出的但書
民視四季台就不會出現
華視HD也不會像現在這麼廢
2.電視台沒有提供很好的節目規劃和播放形式
且產能不足還開這麼多子頻道
3.承1 二單和下一代數位電視規格相關政策始終沒有下文
當然還是因為NCC和電視學會消極的心態
就我看來台視是目前還算很用心的
主頻即採HD播出
而且有大量全新的HD節目
ta2008 wrote:
所以 重點
是每家HD台放送的正確比例的HD高畫質節目時數
夠不夠多,
而不是 有沒有跟主頻SD台一樣的節目內容
才是對免費收視的觀眾能欣賞到
正確比例的HD高畫質最大的意義與教化吧!
這點雖然是未來的目標
但是對於台灣的電視圈現況 我覺得不會有改善
產能不足但開太多頻道的結果
就是大量的重播節目和低成本的劣質節目
試想一下 如果一台24小時的HD頻道 但放的盡是些不堪的節目 你還會想看下去嗎
還不如放一張1920X1080大小的圖卡放24小時
這樣就有某樓最想看到的情形喔

現在的民視四季台就面臨這種問題
之前MOD也有一樣的問題
說MOD雖有高畫質但本土節目多有DELAY
(更早以前甚至沒有 雖然近來有些改善)
讓一些人跟新不到節目內容而無法與他人討論之類的
還有 中視HD也不要笑
都HD這麼久 跨年節目還是SD的
真的有如某樓一直以來形容的矮肥短
這樣對得起長期支持你們的某樓大大嗎?

另外關於頻道數量的問題
多到產能跟不上時數 就是一堆低成本+重播
(看看現在的第四台)
但太少嘛 肯定有人說什麼侵害權力之類的...
我個人希望是能夠整併就整併啦
畢竟慾望無限 但資源(電波)有限
如果不去整理 後果會很麻煩
偽HD播送充斥,
主要原因還是政府擺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態,還有想要保護有線電視業者利益.
無線數位電視,入門成本很低,就算老舊CRT電視也只要加個機上盒就可以收視.
先前在澳洲,人家有線電視裝機率遠低於台灣,
2009年我剛過去,大部分當地朋友家還在看傳統CRT電視收視10幾台類比無線頻道,
那時台灣大部分家庭早就換電漿or液晶電視很多年了.
但是2009~2012,我清楚地看到當地政府拼命播送廣告說明即將終止類比播送,
請大家購買數位機上盒,或內建數位機上盒的新電視.
一開始當然怨聲載道,像我房東的電視看了30幾年(沒錯,大概是氣候乾燥,還挺耐用的Orz),
可是當大部分頻道開始數位化撥出,開始改16:9撥出,
你會看到賣場展示的電視,左鄰右舍新買的電視,畫質都遠好於家中那台老古董CRT,
於是開始動起換新電視的念頭,引起換機潮.
加上電視節目是維持原比例撥出的,
舊的節目,就維持4:3,左右留黑邊 如果真想看填滿螢幕,大部分機上盒/電視也有選項讓你選擇拉寬填滿.
而NCC與其他單位並沒有要求節目必須以原比例撥出,
導致大家被有線電視業者餵習慣4:3硬壓扁拉寬成16:9撥出,
現在全世界HD化進度都比我們快,
一堆國外的節目買進台灣16:9硬被擠成4:3上下留黑邊,
到了家中電視又被拉寬成16:9,整個不像話.
台灣當年電漿電視,液晶電視...到後來的LED電視,
除了賣場撥放日本HD衛星頻道,Blu-ray或MOD HD節目外,
大部分的人拿回家中最好畫質的訊源應該只有720p的DVD.
宣傳的主旨只有"省電".
原先應該肩負起免費/低成本提供收視的無線數位電視完全沒有發揮功能,
淪為重播20~30年前的綜藝節目,連續劇..甚至整個時段包給業者做電視購物廣告.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
tatsu522 wrote:
一家電視台要開幾個頻...(恕刪)
放送2HD目前技術其實是做得到的(在不要求HD流量需要達到10M以上前提下)
但還有個前提是NCC不要守著無線數位保證有15台可看的思維
然後放棄使用第一代mpeg2編碼全面使用H.264編碼
在一個6MHz頻寬裡用64QAM調變下約可以得到14.9M的流量
然後以H.264編碼放送兩台HD等於平均一台的流量是7M(算是低流量的HD)
這結果會導致無線數位電視台如下:
中視1HD 3SD=>2HD
客家電視1SD=>1HD(可仿效公視CH30放送高流量HD)
公視2SD=>2HD
民視1HD 3SD=>2HD
公視CH30不變
台視1HD 3SD=>2HD
華視1HD 3SD=>2HD
不過這一切應該不會發生...
BSMI wrote:
真要繼續秀下限?
類比無線電視時代已經結束了
現在是數位無線電視
國家無線電波頻譜的規劃與使用不懂請上交通部網站查詢,謝謝
還有希望你回頭看你30樓寫的是什麼
我幫你用紅字標起來
台灣無線數位電視的頻譜:
57Mhz~85Mhz(5個頻道)
177Hmz~213Mhz(7個頻道)
473Mhz~805Mhz(56個頻道)
那個是來自 linux 的 w_scan 所掃描的台灣頻率。
想必是dvb-t 發展初期,台灣什麼單位對外發布的訊息。
為了顧及你的不舒服,那我就改精確一點啊:(還是你不允許別人改?)
台灣無線數位電視的頻譜本來可以是:
57Mhz~85Mhz(5個頻道)
177Hmz~213Mhz(7個頻道)
473Mhz~805Mhz(56個頻道)
==
只要當年有心,
要有50台以上的DVB-T節目,有問題嗎?
只要當年有心,
後來的「交通部頻譜規劃書」就不會是今天的「交通部頻譜規劃書」了。
何必一直叫別人看今天交通部的什麼東西?
有人說,
要讓台灣的無線電視熱絡起來,只能靠第四台大哥哪天對它發生興趣。
這就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了。
icypyh wrote:
...
試想一下 如果一台24小時的HD頻道 但放的盡是些不堪的節目 你還會想看下去嗎
還不如放一張1920X1080大小的圖卡放24小時
這樣就有某樓最想看到的情形喔...(恕刪)
觀眾打開電視不可能只想看到一張1920X1080大小的Full HD圖卡
所以最想看到這種情形的應該不是某樓,而是付費頻道的業者
至於寄生在付費頻道的墮落無線頻道經營者,就不想放24小時圖卡
因為有接廣告嘛,所以只要平時放就可
到廣告時段還是要開播廣告,不然怎麼賺廣告費

park7 wrote:
...
只要當年有心,
要有50台以上的DVB-T節目,有問題嗎?
只要當年有心,
後來的「交通部頻譜規劃書」就不會是今天的「交通部頻譜規劃書」了。...(恕刪)
所以現在已經有心,可以有50台以上的DVB-T節目?

或許會啦,只要由免付費改成付費,讓業者經營可獲利,應該立刻就辦到了
只是到時可能又冒出另一個技術問題,就是利益怎麼喬? 頻道分配,縱貫海線北中南分配...?
BSMI wrote:
放送2HD目前技術其...(恕刪)
台視在 29 日前的HD流量約 6~7MBit
不過在 29 日主頻升為 HD 後流量就壓到最高才 5.3MBit...
是目前所有無線數位 HD 頻道流量最低的頻道
目前台視下各台流量
台視主頻:5.3M 最高
台視新聞台:2.3~3M
台視財經台:2.3~3M
台視綜合台:1.0~3M
加起來約 14.3 M
台視在SD方面的副頻道反而比其他台的副頻道 SD 流量還高
其他台副頻道約 1.5~2.5M 左右
如果以台視作法
只要關掉一台 SD 頻道就能再開一台 HD(變2HD+2SD)
剩下兩台 SD 平均分掉剩下 4M 即可
所以理論上新聞台是可以直接以HD方式播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