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一位登山朋友所寫的觀念,提供各位參考
特別是膝蓋好好的初入門的登山者
對於避免膝蓋受傷會有幫助的
> 看了這些文章心裡有點感慨
> 登山者的膝蓋受傷往往是不正確的觀念造成的而不是登山的原罪
> 不正確的觀念除了爬山方式不對之外
> 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平常體能的鍛鍊
> 很多登山者都以為爬山可以鍛鍊身體
> 有爬山的人身體也會比沒爬山的人好
> 其實這都不對
>
> 爬山是一種體能負荷很高的運動
> 高過我們平常的各種活動
> 所以對身體來說是一種很大的衝擊
> 因此在爬山前
> 應該讓自己的身體逐漸適應這種高強度的運動
> 而不是利用爬山來練身體
>
> 尤其糟糕的是
> 登山者大多利用長假或週末爬山
> 在兩次爬山之間根本不運動
> 一方面是登山之後的疲勞
> 一方面是為了“保養”身體(例如膝蓋)
> 結果造成體能在下次爬山之前就退化到跟一般人差不多
> 更慘的是可能還留下膝蓋傷害的後遺症
> 結果爬山的人身體反而比不爬山的人差
>
> 其實正確的觀念應該是平常多運動
> 最好針對爬山所需做體能訓練
> 正如文章中所說的
> 每天抬腿300下就會有幫助
> 那為何不好好鍛鍊呢?
> 我個人認為吃葡萄糖胺,用登山杖等都只是輔助的工具
> 真正該加強的是體能
> 如果體能不好
> 就好像一輛引擎磨損嚴重的車
> 即使用最好的機油
> 換上最好的輪胎
> 也不會讓性能提升多少
>
> 說來很諷刺
> 這樣的觀念
> 即使在山社也只有少數的人有
> 平常會鍛鍊體能為爬山做準備的人少之又少
> 頂多是應付一下跑步測驗
> 我在田徑隊每天練跑
> 到了爬山前還會加強訓練
> 至今爬山腿很少酸過
> 更不會有膝蓋的問題
> 而那些平常不運動的人到了爬山前還是不運動
> 整個爬山過程臉色蒼白,氣喘如牛
爬山也因此被認為是一種折磨自己的活動
> 結果往往那些人就成為全隊的負擔
> 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態度
> 除了增加自己身體受傷的機會之外
> 也是發生危險的潛在因素
> 在關鍵的困難地形
> 在惡劣的天候環境
> 體能是決定自己命運的重要關鍵之一
>
> 總之
> 平常多運動才是上策
一星期至少三到四天的運動
(一星期一次只會增加受傷的機會,對體能提升沒有幫助)
> 爬山前要讓自己的體能提升到足以應付該次登山的強度
> 而不是用登山來提升體能
> 這樣才能在輕鬆愉快中享受登山的樂趣
2010-08-15 16:16 by tackson
您好~~~~小弟是久久才去爬山,所以爬山時間大多為非假日,
(假日要陪家人,不然老婆會不高興,非假日請假去參加活動,比較不會被念)
所以爬山資歷很淺,爬過的山不多,中級山(加2010-08-15 16:16 by tackson
您好~~~~小弟是久久才去爬山,所以爬山時間大多為非假日,
(假日要陪家人,不然老婆會不高興,非假日請假去參加活動,比較不會被念)
所以爬山資歷很淺,爬過的山不多,中級山(加里山,馬崙山,泰安虎山,鳶嘴稍來山)
百岳只有簡單的(合歡主,石門山,雪山主東峰),
平常騎車,跑步居多,有時間再玩玩三鐵,
看到你們的車隊:笨港車隊,常有登山活動,令小弟我非常羨慕,
我住台中,貴車隊有登山活動時,以我這辦公室的肉雞,不知非貴車隊的可以參加嗎??
您好:能得到你的共鳴,真是欣慰,謝謝。
凡是喜愛流汗,不怕乳酸堆積的朋友,本隊向來是求之不得,當然歡迎。
這個月的白姑之行,人員已確定,只能說聲抱歉了。下個月再排行程時,歡迎你一起來參加。
看到你運動的項目,還真是另人欣羡呢。隊上最近還正初歩浮現構想「三鐵」的遠圖呢,看來有你的經驗,
一定可以幫助我們完夢。歡迎你能常來這裡逛逛,大家多多聯誼,互相激勵,共勉之。